堅定信心面對困難做好自己的事?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我們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在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回顧即将收官的2021年,這樣說,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堅定信心面對困難做好自己的事?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我們沉着應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實現了‘十四五’良好開局。”在日前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回顧即将收官的2021年,這樣說。
今年是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局之年,在黨和國家曆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一年來,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極為不易、亮點突出的成績單——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産業鍊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态文明建設持續推進。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沖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确定。受新冠肺炎疫情特别是變異毒株的影響,全球生産和物流接連遭受沖擊,主要國家通脹壓力加大,發達國家的超寬松政策可能産生較強負外溢性,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民粹主義上升。從國内看,中國經濟運行面臨的主要矛盾在供給側,國民經濟和産業循環不暢是目前面臨的突出矛盾,消費和投資增長勢頭減弱,企業成本壓力加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隐患不容忽視,階段性結構性周期性因素交織。這些困難,對中國經濟“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們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表述铿锵有力。時與勢在我們一邊,這是中國的定力和底氣所在。應該看到,中國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二大消費市場、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外彙儲備第一大國,2020年成為第一大外資流入國;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強大的生産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超過1.5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多受過高等教育或具備各類專業技能的人才,以及包括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在内的14億多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規模内需市場,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快速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
盡管“三重壓力”多年未見,但中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中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底盤”穩固的中國,千磨萬擊還堅勁,從不畏懼挑戰和難題。
如何應對風險挑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必須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必須加強統籌協調。這“四個必須”,是我們黨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進一步積累的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認識論和方法論,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必勝信心、增強了戰略定力。
如何駕馭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明了方向:要正确認識和把握實現共同富裕的戰略目标和實踐途徑,正确認識和把握資本的特性和行為規律,正确認識和把握初級産品供給保障,正确認識和把握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正确認識和把握碳達峰碳中和。這五個方面,既是當下必須面對并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問題,又具有前瞻性、戰略性、長期性。
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标進軍的新征程上,有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有長期以來形成的顯著制度優勢和雄厚物質技術基礎,有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内需潛力,有龐大的人力資本和人才資源,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隻要我們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中國經濟航船定能行穩緻遠、一往無前。
(作者為本報評論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