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人說放不下這個放不下那個。仔細想想,放不下的,真是那個人那件事嗎?
一位女性有個糾纏了十餘年的前男友,人家問她為什麼總是念念不忘?她說就覺得那個人能給她幸福的生活。可是如果他們在一起真的很幸福,當初為什麼要分手?即使能再複合,就一定會感到幸福嗎?她隻是把幸福和那個人綁在了一起罷了。她放不下的,不是那個人,而隻是一個想法:我認為有他就可以獲得幸福了。
所以說,人都是活在自己的認知裡。你放不下的,就是你現有的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認知。
比如,諸多父母認為孩子上了好的幼兒園就能上好學校;進了市重點就能考上985,就能事業有成,就能光祖耀宗,就能......
比如,男生認為有錢了就可以擁有一切,女生認為嫁個富一代或者二代、三代就萬事不愁......
比如,網上的那些名句: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很冷,有一種熱叫媽媽覺得你很熱;我不要你覺得,我隻要我覺得....
看看你的大腦裡是不是充斥着各種認為“這個不可能”“那個不可信”;覺得“應該如此”,覺得“必須那樣”......
那些認知是真的嗎?多少實踐證明并非如此,它們隻是被當真了:你認為那些認知就是真的。于是那些被當真的認知,就左右了你的生活。
你做出某個行為,是因為你認為那個行為是對的;你對待别人的态度,是出于你對那個人的判斷。但事實是否确實如你所想呢?在做出行為之前你很少甚至從來都沒有問過。
換句話說,你始終活在自己認為的事實裡,而不是真正的事實裡。除非那些認知是符合事實的,不然你一定會常常感到矛盾痛苦,因為相信虛假的認知就等于在對抗事實。試問誰能赢過事實?
為什麼你會想當然地當真?因為你認為那就是“你的”。“是我的當然不會錯”,這裡潛藏的前提還是一個想當然:“我的認知就是我”“我不可能出錯”。
這也是你放不下某種認知的原因:不願意承認自己是錯的。承認錯誤會感到痛苦,拒絕承認就能拖延那個痛苦。這也是一種好處,認為有好處自然不肯放下。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要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知否;敢于承認自己的錯誤,不要總是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修行是為了追求真實,要遵循事實前進。而在事實面前,你不是臣服于事實,就是不承認事實。臣服于事實,你的“對”等于事實正确,沒有你的功勞;不承認事實,那你一定是錯的。
那些認知确實是“你的”,很久很久以前你選擇把它們當做事實,成為“你的”。隻是你忘了,忘了自己是有選擇權的。如果發現它們是錯誤的,可以選擇不再把它們當真。
就像一位皇帝,因為懶得上朝把權力移交給了大臣。本來想落個清淨自在,結果反受到了大臣的控制。不幸的是他忘記了自己的身份,還以為大臣就是皇帝自己就是臣子。于是隻能每天在大臣的驅使下過得别别扭扭,心裡還總覺得哪裡不對。本來就不對嘛。
可是你讓他反抗大臣,他的心裡又會打鼓了:可以嗎?他不會殺了我吧?他忘了大臣也隻是聽他的話而已:你來當皇帝,替我安排一切;并不是真的謀朝篡位。
這也是許多人放不下自己那些當真的認知的原因,因為放下了就會感到恐懼。就如同溺水時抓住了一根稻草,好歹是個念想,如果連稻草都沒了,那不要陷入絕望了嗎?
所以這裡還有個“好處”在,稻草就可以給人心裡一個希望的安慰。但問題是,稻草根本救不了你,這個所謂的安慰是假的呀。
所以,要放下就必然要承受痛苦。像那位皇帝,要忍住恐懼和大臣抗争,才能奪回皇位,才能發現原來大臣就是一隻紙老虎。隻要他拿出皇帝的威嚴,大臣立刻就慫了。
說白了,要有點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思。比如開頭講的那位女士,如果抱着“隻有那個人能讓我幸福”的想法不肯放,就隻能一直蹉跎下去。但她不願意承受放下的痛苦,就要承受一輩子可能得不到幸福的痛苦。如果她下決心肯把另外一個認知當真:還有其他人可以給我幸福。或許她的生活很快就會發生變化。
看看這裡又提到了痛苦。承認錯誤會痛苦,感到恐懼會痛苦,所以放不下的最終原因是:不願意吃苦。任何你拒絕不願意做的事情,背後的原因其實都是這個:我害怕吃苦,我不能吃苦。但問題是,放下讓你感到痛苦,難道不放下你就感到幸福嗎?誰的生活不是始終在“不吃這種苦,就吃那種苦”之間搖擺?這世上有不吃一點苦就能獲得的美事嗎?
總之,你的生活狀态就是源自自己的認知。指揮你的限制你的;幫助你讓你感到自由的,從來不是他人外物,而是你對他們的認知。不同的認知帶給你不同的感受,有的讓你喜有的讓你憂,有的讓你又喜又憂,還有的讓你感到完全的滿足。你相信什麼,把什麼當真,就會做出相應的行為,承擔相應的後果。
說來說去,還是那句話:人,始終在自己的認知裡跳來跳去。究竟哪個認知是正确的,是符合事實的,隻有靠實踐證明。
人生,就是為了找到終極真實做出的一場場驗證真假的實驗。你現在已經置身在實驗室當中了,隻能選擇用哪個認知做實驗,而無法選擇做不做了。即便你說不做,也是關于“不做”這個認知的實驗。所以,大膽去嘗試吧,早做完早回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