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胃出血的症狀
嘔血或黑便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現。
1.黑便:胃出血後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從腸道排出,由于血紅蛋白經腸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色的硫化鐵,所以排出的血液一般都是柏油樣黑便。隻有當出血量大,血液在腸道内通過很快時,排出的血液才呈暗紅色,或偶爾呈鮮紅色。
2.嘔血:由于出血後因血液刺激,會引起惡心、嘔吐,便是嘔血表現。另外的可能就是胃出血後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時間,經胃酸作用後再嘔出,這時則呈咖啡渣樣的棕褐色;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胃出血後立即嘔出,這時血液呈鮮紅色。
出血部位在幽門以上者常有嘔血和黑便,在幽門以下者可僅表現為黑便。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門以上病變可僅見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門以下的病變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嘔血。
3.發熱。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時内發熱,多在38.5度以下,持續數日至一周不等。
4.出血引起的全身症狀:若出血速度慢,量又少,一般無明顯全身症狀,僅在長時間出血後出現貧血。若出血量多又快,則可出現心慌、出冷汗和面色蒼白,甚至血壓下降等急性失血表現。
5.原發疾病的症狀:胃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潰瘍病、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腸癌、急性胃粘膜損傷出血等。若為潰瘍病出血,則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為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則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臨床表現。
二、胃出血的原因
1.患了胃潰瘍之後,血管将破未破時,如進食烈酒或劣酒,易使胃中的血管擴張充血,以緻血管破裂,有時會血如泉湧,由口鼻而出;有時不易消化的菜肴和刺激食品,也會使潰瘍面摩擦受傷,都會誘使患部出血。
2.胃潰瘍侵蝕日久,遇上勃然大怒或是暴躁憤恨,或神經上受重大刺激時,血脈贲張,原先将破而未破的血管就有充血現象,導緻破裂,胸頭悶悶一嘔,稍一轉動,便有大量鮮血吐出來。
3.患部附近受到粗暴打擊或沖撞,以及劇烈運動或奔波勞頓,在潰瘍的患部亦引起血管出血,而有嘔血的情形産生。
4.濫用藥物而緻胃出血。據臨床觀察,一部分止血藥、對心血管有影響的藥物也可引起胃出血,如消炎痛、阿司匹林或激素類藥物。
除胃及十二指腸疾病、食管疾病、血管病變外,肝膽胰疾病、全身性疾病也可引發胃出血,如肺原性心髒病、肺氣腫合并感染、凝血機制障礙、白血病、紫癜、血友病、彌漫性血管内凝血、淋巴瘤、尿毒症、澱粉樣變性、結節病等。
三、胃出血的治療方法
1.一般治療:大出血宜取平卧位,并将下肢擡高,頭側位,以免大量嘔血時血液反流引起窒息,必要時吸氧、禁食。少量出血可适當進流食,對肝病患者忌用嗎啡、巴比妥類藥物。應加強護理,記錄血壓、脈搏、出血量及每小時尿量,保持靜脈通路,必要時進行中心靜脈壓測定和心電圖監護。
2.補充血容量:當血紅蛋白低于70g/L、收縮壓低于90mmHg時,應立即輸入足夠量全血。肝硬化患者應輸入新鮮血。開始輸液應快,但老年人及心功能不全者輸血輸液不宜過多過快,否則可導緻肺水腫,最好進行中心靜脈壓監測。如果血源困難可給右旋糖酐或其他血漿代用品。
3.止血措施
(1)藥物治療:近年來對消化性潰瘍療效最好的藥物是質子泵抑制劑奧美拉唑,H2受體拮抗劑西米替丁或雷尼替丁。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時,垂體後葉素是常用藥物,患高血壓病、冠心病或孕婦不宜使用。有主張同時舌下含硝酸甘油或硝酸異山梨醇酯。
(2)三腔氣囊管壓迫止血:适用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如藥物止血效果不佳,可考慮使用。該方法即時止血效果明顯,但必須防止窒息、吸入性肺炎等并發症發生。
(3)内鏡直視下止血:對于門脈高壓出血者,可采取:急診食管曲張靜脈套紮術;注射組織膠或硬化劑如乙氧硬化醇、魚肝酸油鈉等。對于非門脈高壓出血者,可采取局部注射1/10000腎上腺素鹽水;采用APC電凝止血;血管夾(钛夾)止血。
(4)血管介入技術:對于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經垂體後葉素或三腔氣囊管壓迫治療失敗的患者,可采用經頸靜脈門體分流手術(TIPS)結合胃冠狀靜脈栓塞術。
(5)手術治療:經上述處理後,大多數上消化道大出血可停止。如仍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可考慮口腔或脾腎靜脈吻合等手術。胃、十二指腸潰瘍大出血患者早期手術可降低死亡率,尤其是老年人不宜止血又易複發,更宜及早手術,如并發潰瘍穿孔、幽門梗阻或懷疑有潰瘍惡變者宜及時手術。
四、胃出血的飲食
胃出血時一般來說,隻要無嘔血,都可以進食。但是,嘔血的病人一定要禁食,以防進食嘔吐或嘔血造成窒息。通常在停止嘔血12小時後,不管是否還有黑便均可考慮恢複進食。如又有嘔血,則再次禁食。
胃出血後的飲食一般要掌握下述原則:
開始以進食流質、米湯、藕粉較好,飲用牛奶要适量。不要飲用太酸太甜的食物,這些均使産酸增多。要少量多餐,飲食溫熱,過熱的食物有可能使胃黏膜的血管擴張,不利于止血。濃茶、濃咖啡均應避免。如食物清淡無味時,添加少許食鹽無害。出血停止後,可逐步增加食物的品種與數量。
胃出血患者康複後,仍要堅持以下幾點飲食原則:
1.日常飲食要定時、定量、少食多餐以減少胃腸道的負擔。
2.多吃含維生素A、C、E的食品,多吃綠色蔬菜和水果。
3.常吃含有抑癌作用的食物,如芥藍、包心菜、胡蘿蔔、油菜、植物油、魚等。
4.堅持低脂肪、高蛋白質、易消化食物,如瘦肉、雞蛋及酸奶、鮮菜汁。
5.食物要新鮮,不吃發黴變質的飲食。
6.避免辛辣刺激、煎、炸、烤、熏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煙酒刺激。
7.要保持大便通暢,便秘病人應吃富有纖維素的食物及每天喝一些蜂蜜。
五、胃出血的護理
1.日常護理胃出血一定要在飲食多做注意,胃出血在飲食上的調整是有階段性的,如果在住院,應遵照醫師及營養師的飲食指示;如果已出院返家,則以無刺激性、低纖維、易消化、具足夠營養的飲食(溫和飲食)為原則,根據恢複情形逐步形成正常飲食。
2.戒煙、避免酒類、咖啡因(咖啡、濃茶、可樂、可可亞)、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攝取,食物亦不宜過甜過鹹及過冷過熱。
3.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餐定時定量,保證充分的休息,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減少無謂的煩惱。
六、如何預防胃出血
1.規律飲食,不暴飲暴食,按時吃飯。飲食宜清淡,少食辛辣,煎炒,油炸,烈酒等不消化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水果,蔬菜和纖維性食物,多飲水。
2.保持情緒的良好,不要悲觀,胃是最受情緒影響的器官之一。
3.加強體育鍛煉是治療的關鍵,如慢跑,打太極拳等。
4.充分休息,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5.進餐要細嚼慢咽,且心情要放松,飯後略作休息再開始工作。
6.以易于消化的烹調方式為主,如蒸、煮、炖等。
此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減少誘發因素,包括戒煙、不飲烈性酒,加強自我保健,注意生活飲食規律。同時,盡可能少服用對胃粘膜有損傷的藥物,如必須服用,應加服H2受體拮抗劑或堿性抗酸劑、胃粘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等。
2.凡潰瘍病複發次數多、潰瘍愈合慢、曾出現并發症,如上消化道出血、潰瘍穿孔、幽門梗阻的病人應堅持維持治療。
3.對年齡大、全身有較嚴重的伴随疾病或需經常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等的患者,應給予維持治療。
4.對有潰瘍病複發症狀者,原則上應進行胃鏡檢查,以确定是否複發、是否仍為良性潰瘍。要警惕極少數良性胃潰瘍在反複破壞和再生的慢性刺激下發生惡變。
5.在認真進行維持治療的同時或停藥後不久即出現潰瘍病複發者,應及時去醫院複診,了解是否又有幽門螺杆菌感染或伴有其他疾病,以免耽誤診斷和正确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