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周進範進情節圖?周進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正面人物,秉性忠厚,迂而不惡,他與範進有着相似的經曆範進五十四歲才中舉,因為高興而瘋癫,周進六十歲還是童生,看貢院時觸景生情,因為太過悲傷,痛哭撞闆以緻昏厥周進與範進都是《儒林外史》中重要的人物,他們的人生驟然發生的喜劇性的變化,更加強了對于科舉制度的諷刺,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儒林外史周進範進情節圖?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周進是《儒林外史》中少有的正面人物,秉性忠厚,迂而不惡,他與範進有着相似的經曆。範進五十四歲才中舉,因為高興而瘋癫,周進六十歲還是童生,看貢院時觸景生情,因為太過悲傷,痛哭撞闆以緻昏厥。周進與範進都是《儒林外史》中重要的人物,他們的人生驟然發生的喜劇性的變化,更加強了對于科舉制度的諷刺。
周進最終大器晚成,六十多歲考中進士,擔任過禦史、廣東學道、國子監司業等高官,周進能夠在科場取得成功,卻離不開四個商人的仗義相助。而在那之前,周進的人生幾乎已經跌到谷底,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科場得失。周進原本在縣裡顧老相公家裡擔任老師,到第三年他的學生顧小舍人中了秀才,而作為老師的周進還隻是童生,就失去了給顧小舍人當老師的資格。
後來周進為了糊口,隻好下鄉去寺廟裡的私塾教書,還經常受到秀才梅玖和舉人王進的冷嘲熱諷,連市井小民都對他不尊敬,經常背地裡對他說三道四。因為周進逢年過節也不給夏總甲送禮,所以夏總甲嫌他呆頭呆腦就不再管他,坐館一年滿了,周進竟然屈辱地被鄉下的私塾辭退了。這時的周進徹底失去了工作,而且名聲也被那些市井小人傳壞了,人生已經到了谷底。
迫于生計,周進隻得随姐夫金有馀去省城買賣貨物,做起了記賬先生,也不再想什麼科舉之事了。可是在省城閑逛時卻偶然路過貢院,周進想進去看看,還被看門的官吏用大鞭子打了出來。後來金有馀出錢買通了看門的官吏,周進就和金有馀以及同行的幾個商人一起進去看貢院。周進來到貢院裡面,一進了号,見兩塊号闆擺的齊齊整整,觸景生情,突然悲痛不已,一頭撞在号闆上,就不省人事了。被救醒以後隻是号啕痛哭,滿地打滾,一行衆人都覺得可憐,知道周進心裡一定是有說不盡的委屈。
衆人問清緣由以後,金有馀以及同行的四個客商決定要成人之美,湊錢納監讓周進參加鄉試。第二天四個客商就各出了五十兩銀子,一共是二百兩交給了金有馀,金有馀負責别的一切使費。這件事最終是做成了,周進如願以監生的身份進了貢院的考場。周進原本就是學問極好的人,隻怪以前的考官都是庸碌之輩,才埋沒了真才。此番周進首次參加鄉試就中了舉人,後來到京城參加會試、殿試,又是接連高中,考中了進士,位列三甲。周進後來在官場也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始終擔任着重要的官職。
周進最感謝的就是他的姐夫金有馀以及四位仗義疏财的商客,因為是他們的幫助才使得自己原本黯淡的前途重現曙光,如果沒有他們周進不可能成功。但這又是極具諷刺意味的,有大學問的人僅依靠正途,終其一生都無法取得功名。士農工商中等級最低的商人,卻很仗義,很善良,他們懂得成人之美,而且不圖回報,他們更像是仁義的君子。再反觀那些取得功名的大老爺,如秀才梅玖、舉人王進,他們是士人階級,滿嘴的禮義廉恥、仁義道德,實際上做的卻盡是些奸詐小人的行徑。
《儒林外史》描寫了許多封建科舉制度下的知識分子,其中絕大部分人都在追求功名富貴的路上腐蝕了心性與靈魂。而周進是一個例外,即使在發達以後,他仍然能夠堅持自我、堅守底線,他始終當得起人們對他的評價:秉性忠厚,迂而不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