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别稱鯉城、刺桐城,是福建省轄地級市,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複确定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
泉州曆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西晉末年,中原戰亂,士族大批入泉。 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市共轄1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4個市轄區、3個縣級市、5個縣、1開發區、1投資區,分别是鯉城區、豐澤區、洛江區、泉港區、石獅市、晉江市、南安市、惠安縣、安溪縣、永春縣、德化縣、金門縣(待統一) 、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
泉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除漢族外,還有53個少數民族,這53個少數民族是回、蒙、藏、維吾爾、苗等。漢族占總人口的97.8%,少數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晉江陳埭、泉港郭厝、惠安白崎和鯉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塗嶺等地。
泉州有一句俗語,掙大錢起大厝,有很多的古民居,比較有代表性的,蔡氏古民居、楊阿苗故居、黃宗漢故居、李光地故居、林路大厝等。
閩南地區都很迷信,有宗教在泉州地區很興旺,也很容易就傳播。所以泉州有很多的寺廟。有開元寺、承天寺、伊斯蘭教聖墓、清淨寺、天後宮、草庵等。
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和古早的港口城市,風景名勝很出名。
塗門街位于泉州市區中心地帶,東起溫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長1005米,是集商貿、旅遊、文化等為一體的繁榮地段。在這條長僅1000餘米的街道上,分布着13處宋元文化遺存——清淨寺、孔子文廟、通淮關嶽廟、東觀西台、祖闾蘇、世家大厝、棋盤園、東魯巷、三十二間巷等。
安平橋享有“天下無橋長此橋”之譽。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中國福建省晉江市安海鎮和南安市水頭鎮之間的海灣上。因安海鎮古稱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橋長約5華裡,俗稱五裡橋。安平橋屬于中國古代連梁式石闆平橋,始建于南宋紹興八年(1138年),曆時十四年告成。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
南安蔡氏古民居(4張)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橋鎮漳裡村,蔡氏古民居建築群主要由蔡啟昌及其子蔡資深于清同治年間(1862年至1874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興建。現存較為完整的宅第共16座。
泉州東湖公園 泉州東湖公園位于泉州城區東北隅,北望清源山,東眺靈山聖墓,南鄰城郊村舍,西聯商業大街,是号稱“鯉魚城”之鯉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勝景之“星湖荷香”的遺址。
府文廟 府文廟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學,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于唐開元末,北宋太平興國初(976年至981年)移建今址。其曆史悠久,規模宏大,殿宇壯麗,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築形式的孔廟建築群。
崇武古城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惠安縣境東南24千米的崇武半島南端,瀕臨台灣海峽,亦稱“蓮島”,始建于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是一處集濱海風光、曆史文物、民俗風情、雕刻藝術于一體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被譽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開元寺位于泉州市鯉城區西街。該寺創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蓮花道場,武周天授三年(692年)為興教寺,唐神龍元年(705年)改額龍興,開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開元寺。宋代有支院百餘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為大開元萬壽禅寺。
永春牛姆林,被譽為閩南西雙版納的生态旅遊區,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縣下洋鎮境内,距縣城70千米。
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中國四大古橋之一,在洛陽江口,距泉州城5千米,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長834米,寬7米。其“筏型基礎”“種蛎固基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造橋技術創舉,被稱為:“北有趙州橋,南有洛陽橋。”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稱“北山”;又因峰巒之間常有雲霞缭繞,亦稱“齊雲山”。面積62平方千米,主景區距泉州城市區3千米。清源山是閩中戴雲山餘脈,峰巒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勝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脈綿延20千米,象形岩石,千姿百态。
清水岩位于安溪縣城西北的蓬萊山,始建于北宋,内奉中國百仙之一清水祖師。
黃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灣海峽西岸石獅市永甯鎮海濱,占地6000畝,海岸線12千米,與台灣隔海相望。
泉州天後宮位于泉州市區南門天後路一号,始建宋慶元二年(1196年),地處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該宮是中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
深滬灣,一座風光旖旎的晉江小鎮,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滬灣全長6千米,位于晉江東南海濱,從石獅的永甯到晉江的衙口、深滬形成一個秀麗的海灣,猶如一條銀色的項鍊鑲嵌在藍天碧海之間。
西湖公園位于泉州市區西北部,緊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清源山,總占地面積100公頃,水域面積82.28公頃,陸地面積17.72公頃。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從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飛流直下,水霧形成的虹霓霞霧,使你感到山岚襲人。岱仙瀑布号稱“華東第一瀑”,它發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途經山勢雄偉的飛仙山峰,落差139米,分兩股飛瀉而下,東為岱仙瀑布,西為油漏瀑布。兩處交相輝映,格外壯觀。
仙公山,又名“雙髻山”“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距泉州中心市區約25千米。南北朝時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總面積25平方千米。是集宗教朝聖、遊覽觀光、休閑娛樂、修學度假于一體的風景名勝區。
石牛山保留了原生态的風貌,因山上巨石似牛而得名,具有“峰險、石怪、樹奇、洞幽”之美。由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高1782米,是我國兩處古火山放射狀爆發口之一;特别是火山口内,堪稱天然火山立體模型活标本。景區擁有石牛山潛火山岩地貌等豐富的地質遺迹資源,構成豐富多彩、奇妙無窮的岩石山洞,記錄了火山爆發、塌陷、複活隆起的完整地質演化過程,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學、火山構造學等學科的天然博物館。
九仙山風景區位于德化縣西北部的赤水、上湧、大銘三地的交界處。年平均霧日、相對濕度和平均風速均列全國第二位。山中有奇石怪洞等12勝景,風景區内有靈鹫岩、永安岩、蓮花岩等7座岩寺。
戴雲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險峻,氣勢磅礴,有“閩中屋脊”之稱,與台灣阿裡山遙遙相望。也是戴雲山脈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縣赤水鎮戴雲村。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啟光年間(885年-888年),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頂凹一湖寬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個由火山集塊堆積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蓮花座而得名。
比起泉州的景點,當地的美食更能吸引遊客的駐足。
鹹飯、蘿蔔飯、芥菜飯、花菜飯、鹵肉飯,芋仔飯、壺仔飯、泉州炒飯、魚仔粥、鴨仔粥、鹵面、面線糊、湖頭米粉、豆簽、浮果、粉團、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條、澳茄粿、酸菜雞絲面、浮粿、貢丸、魚丸(深滬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鴨湯、黑豆龍骨湯、苦菜大腸湯、馬鲛羹、墨魚羹、香菇豆豬舌湯、灌腸仔湯、石獅牛肉羹、藕段排骨湯、蘿蔔排骨湯、玉米排骨湯、水豆腐湯、七彩幹貝湯、肉燕湯、豬血湯、安溪水甕菜、潤餅菜、窖菜、德化淮山、涼拌苦瓜、辣油筍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帶、洪濑雞爪、崇武魚卷、西街田螺、姜母鴨、鳗魚幹炖豬腳、焖豬肘、烘豬腳、牛排、水門巷炖羊肉、豬血小腸、蚝(浔埔蚝)、清蒸金槍魚、文蛤蒸蛋、醬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頭螺、沙魚凍、芥菜炒蝦皮、十香全鴨、香芋焖鴨。
飯後的甜品,更是讓你如癡如醉,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紅糕、綠豆餅、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龜、碗糕、花生湯、豆沙餅、石獅塘頭甜粿、石獅芋圓、芋餅、芋蓉(芋泥)、土筍凍、柿餅、菜頭酸、糖醋蓮藕片、貢糖、椰子餅、雪拉膏、四果湯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