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項羽有兩個叔叔,一個是吃裡扒外,最後投降劉邦封侯的項伯,另一個是出師未捷身先死,英年早逝的項梁。真是好人不長命,禍害一千年啊!
在楚漢争霸的曆史大劇中,作為劉邦卧底的項伯,雖然不是主角,也一直演到了劇終。鴻門宴上,項伯為了保護“敵人”劉邦,與“意在沛公”的項莊對劍那段戲,足以讓他在古往今來的觀衆心裡留下較為深刻的反派印象。
鴻門宴
可憐項羽這家夥,大概至死也沒覺得項伯是個壞蜀黍。
下面我們說說戲份不多,楚漢争霸賽還沒開始已經就挂掉的項梁。
項梁的爸爸是楚國大将項燕,大敗李信,逼着秦始皇重啟老将王翦的那位,不過最後還是死在了王翦手裡。
項羽的父親是誰,史記裡沒說。他從小就跟叔叔項梁生活在一起。項梁就像父親一樣,擔起了教育和培養項羽的責任。
“項籍(羽)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這讓項梁很生氣,但項羽說這些我都不喜歡,我想學兵法。項梁轉怒為喜。
作為名将之後,項梁就很懂兵法,既然侄兒想學,那太好了,老師都用不着請,項梁親自執教。沒想到,項羽再次半途而廢。
既然不愛學習,那就隻能帶他去社會上鍛煉了。
《楚漢傳奇》中的項梁與項羽
這一年,項梁殺了人,帶着項羽一起逃到吳中,在那裡他們有幸見到了出巡的秦始皇,擠在圍觀人群裡的項羽說了一句:“這個人,我能取代他!”吓得剛殺過人的項梁都出了一身冷汗。
自此以後,項梁認為自己這個侄子不一般,至少膽量比自己大。
項梁喜好兵法,平素無兵可帶,他就把軍事知識運用到日常工作中。有人家裡辦喪事,或者上頭征收徭役的時候,都喜歡請項梁去當主事人,他就暗中運用兵法知識來調動人員和安排任務,把自身所學加以實踐。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各地豪傑紛紛響應。會稽郡郡守殷通也準備起事,請來項梁商議,準備用項梁與桓楚為将,項梁以尋找在外逃亡的桓楚為由,喊來項羽殺了殷通後擁兵自立。
殺殷通這件事,項梁做得有點不地道,但這也說明了項梁這樣有才能的世家子弟,根本不願意受一般官員的管束。後來,項羽殺死頂頭上司宋義,大概也是由于家族血脈裡流淌着不甘人下的高傲。
項梁在吳中起兵時,陳勝的主力隊伍已經被打敗。陳勝手下的召平受命攻打廣陵(今江蘇揚州),久攻不下。聽說陳勝戰死的消息後,召平心裡害怕,想拉上長江對面的項梁共同抗擊秦軍,就以陳勝的名義任命項梁為上柱國,請他出兵。
因為陳勝第一個起義稱王,所以各地義軍,大多數在表面上都以陳勝為總首領,受其節制。能夠得到陳勝的委任狀,而且還是讓他做最高軍事長官-上柱國,這對于項梁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雜牌軍一下變成了正規軍。
于是,項梁率領8000人馬渡江西進,這些人就是後來項羽自刎烏江時所說的“江東八千子弟”。
範增與項梁
項梁聽說陳嬰也在東陽拉起了隊伍,就派人去和陳嬰聯盟,畢竟人多力量大嘛!
沒想到人品大爆發,陳嬰直接回信說:聯什麼盟啊,我的人就是你的人,從今以後你就是我大哥,我媽說了,抱粗腿準沒錯!(關于陳嬰這個人物,前面寫過,有興趣的可以進我主頁看看)
項梁的人馬一下從八千變成了三萬,浩浩蕩蕩渡過淮河。随後,黥布、蒲将軍也帶着隊伍前來投奔,部隊擴充到了六、七萬。
項梁率軍一路向北,在下邳(今江蘇邳縣西南)被迫停下了腳步,因為這裡早有一支軍隊對他們虎視眈眈,不是秦軍,而是秦嘉。秦嘉的人馬就駐紮在彭城(江蘇徐州)西。
秦嘉,陵縣(今山東德州)人,是早期“特起”的幾位義軍首領之一,何為“特起”,就是自己扯大旗,單獨起義。這人有點桀骜不馴,曾以“不知兵事”為由,殺過陳勝派給他的監軍。陳勝一死,他馬上立景駒為王。這樣的人,怎麼能甘心給别人當下屬。
對項梁,他表示不服,這裡是老子的地盤,想過去沒門兒。
彭城(徐州)自古以來都是軍事重鎮,後來楚漢争霸的主要戰場之一,也是再再後來淮海戰役的中心,項梁志在必得。你秦嘉不服,幹就完了!
戰前動員會上,項梁說:“陳王(陳勝)第一個發動起義,各路義軍都尊他為王,現在隻是打了敗仗,生死未蔔,秦嘉就背着陳王立景駒為王,這是背信棄義,大逆不道。我們必須讨伐他!”
二虎相争,必有一傷。可惜秦嘉就是隻看着兇殘的大貓咪,被項梁輕易拿下,他的部隊全部投降。
項梁、秦嘉交戰地理圖
實力大增的項梁,命令大部隊在殺死秦嘉的胡陵(徐州西北,靠近沛縣)就地修整,準備繼續向西。
此時,秦軍主力部隊章邯軍已經到了栗縣(今河南鹿邑縣),但章邯并沒有急于進攻,而是等待援軍的到來。于是,項梁先下手為強,派出大将朱雞石和馀樊君去攻打章邯,結果大敗而回。
還好項羽奪下了更靠西面的襄城(今河南許昌襄城縣),與項梁的主力部隊對章邯軍形成了前後夾擊之勢。
就在形勢一片大好之際,項梁得到确切消息:陳勝死了!
雖然陳勝稱王,大家不一定心服口服,但畢竟陳勝是第一個舉起反秦大旗的人,是各地義軍名義上的領袖,他這一死,相當于大旗倒了,群龍無首,如果義軍各自為戰,很容易被秦軍各個擊破。
這可是一件大事,接下來該怎麼辦?項梁決定先暫停一切軍事行動,找大夥兒商量商量。
于是,項梁召集各軍将領在薛縣(今山東省滕州市南)召開了緊急會議,薛縣靠近微山湖,風光秀麗。看來在會議地點的選擇上,古人的眼光和現代人完全一緻。
有一位旁聽會議的重要人物,咱必須提一提,那就是剛剛起步,愛蹭流量的劉邦。當然,那個時候,他沒什麼發言權。
範增
會議上,發言最有水平的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專家範增,他說:“我早就料到陳勝會失敗,他在楚地起兵,沒有立楚王後代而自立為王,不能服衆,因此他的勢力就不會增長。如今,楚國那些豪傑都來投靠你項梁将軍,那是因為項家世代為楚将,大家都認為将軍能夠複興楚國。所以,我認為,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擁立楚王後人為王。”
老頭兒這番話直接改變了一個放羊漢的命運,他就是楚懷王的孫子-熊心。項梁找到他以後,仍然立他為楚懷王,沿用祖父的名号,可以讓原先楚國的臣民産生更強的歸屬感,進而得到更多人的擁護。
熊心建都在盱台(今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封陳嬰為上柱國。項梁自号武信君,統領全軍。
幾個月後,項梁軍北上至亢父(今山東濟甯任城區),聯合齊國的田榮、司馬龍且去救援被秦軍圍困的東阿(今山東聊城縣東阿縣),大敗秦軍。
之後,項梁派項羽、劉邦向西攻克城陽(今山東甄城東南),屠城後繼續向西,又在濮陽(今山東濮陽)打敗秦軍,秦軍退守濮陽城。
項羽、劉邦轉攻定陶(山東菏澤市定陶區),沒有攻下,繼續向西,在雍丘(今河南杞縣)打敗秦軍,斬殺了之前多次擊退義軍的李由(李由是李斯的兒子)。随後,項羽、劉邦掉頭攻打外黃(今河南商丘市民權縣西北,也有說是蘭考縣東南,位置差不多),沒有攻下。
項梁軍行軍路線圖
這時候,項梁的主力部隊從東阿起兵,向西拿下定陶,《史記》說,此時楚軍的狀态是“益親秦,有驕色”,勝仗打多了,驕傲也是難免的。
宋義提醒項梁驕兵必敗,項梁沒當回事。可人家老吃敗仗的秦軍,卻把他當回事了,“悉起兵益章邯”,秦國把所有能調到的兵都派來增援章邯,勢必一舉殲滅項梁。
接下來的定陶大戰,可以說是大澤鄉起義之後,秦軍與起義軍之間的第一場大仗,結果不幸被宋義言中,楚軍大敗,項梁戰死。
宋義因為戰前預言準确而揚名齊楚兩國,被楚王封為上将軍,風光一時無兩,可惜最終沒有逃過秦末義軍首領“誰早風光誰先死”的的宿命。
其實,驕傲輕敵隻是項梁失敗的一個因素,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秦軍太強,雖然起義軍貌似勢大,但和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秦軍相比,戰鬥力差距還是很大的。
項梁軍雖然前期打了不少勝仗,但主要是靠人數優勢,一旦遇到堅守的城池,基本上都拿不下。項羽、劉邦拿不下的定陶城,項梁主力軍一到,立馬拿下,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所以,秦軍的主力部隊一到,打敗楚軍也不奇怪。
再者,沒有得到友軍支持。本來項梁與齊将田榮在救援東阿時,建立了合作關系,兩人約好一起去攻打秦國,後來因為項梁收留了田榮驅逐的齊王田假,導緻關系鬧掰,項梁隻能孤軍作戰。如果有齊軍救援的話,即便仗打敗了,項梁也可能逃走,以圖東山再起。咱劉跑跑不就是因為跑得快,才笑到最後,成就漢朝霸業的嗎?
項梁
不管怎麼說,現實就是楚軍敗了,殘餘部隊士氣低落。在外作戰的項羽、劉邦,隻好退守彭城。
不過也正是因為定陶一戰後,楚軍主力盡失,章邯才把注意力轉向了北方的趙國。項羽有了喘息之機,有了成長的時間。
項梁死了,項羽一定很傷心。
如果項梁不死,項羽一定會聽從這位好叔叔的勸告,不至于一味的義氣用事,那樣的話,楚漢之争,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讀曆史,會讓人振奮,也會讓人慨歎,從而産生無盡的遐想,這大概就是讀史的魅力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