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跟大夥兒聊了北京大妞兒的稱呼演變史,突然發現自個兒還沒聊過咱北京城‘爺’這個字兒的各種喊法,所以今兒就圍繞爺,聊聊大夥兒不常讨論的一些話題,首先要說的是‘小子’這個稱呼,打小兒在胡同四合院長大,甭管是老家兒還是鄰居,都稱之為小子
甭看就是簡單的倆字兒,但在北京人眼中,怎麼聽都透着一股子親切勁兒,這種稱呼隻有在北京人嘴裡才能聽着,關系越親近,叫的頻率越高,不同于南方人,他們一般都喜歡叫小男孩兒,再不就是直呼大名,聽上去遠沒有‘小子’親切
就拿南京人來說,他們管小子叫‘小杆子’咋一聽的話,真以為是在罵街呢,簡單的一個稱呼,在咱北京大有講究,小子僅限于長輩對小輩這樣稱呼,您如果要跟長輩張嘴就是一句小子的話,後果會很慘,跟散德行一個道理,這是北京的規矩,誰都不能不守規矩
當然了,它還有諷刺,挖苦别人的一層含義,但一般情況下,北京人是不會把這句話用到長輩身上的,跟小子形成鮮明對比的,無疑是北京大爺,不過在這裡我要強調一下,這四個字兒并沒有外地人想象的那麼簡單,有一個‘爺’是發二聲的,同時也是人們用到最多的一個‘爺’
甭管是京味兒電視劇,還是胡同大雜院,都能看着他們的身影,聽到爺的稱呼,甭看就一個字兒,其背後的講究卻有不少,不僅是北京城的一種禮數兒,更是老北京市井文化當中的标志,這個爺跟用在北京大妞兒身上的‘姑奶奶’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打根兒上說的話,起源于旗人的滿族文化,衆所周知,老北京過去,滿族人居多,其次才是回族,在家裡面,對男性的尊稱就是這句‘爺’而在北京話中,這是小輩兒對長輩的一種尊稱,不是愛稱,它還能彰顯出這個北京人在社會上的身份地位,過去達官顯貴較多
普通家庭則是老大,老二,二子,三兒等等,一直到六七十年代,爺這種稱呼又流行了起來,這時候就沒那麼複雜了,比方說在京味兒電影《老炮兒》當中,彈球兒在胡同裡,一見着張學軍兒就喊六爺
在老電影《茶館》中也是一樣,常四爺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其實這種場景過去在北京胡同裡,每天都在不停地重複上演,如今想聽也聽不着了,大部分胡同沒了不說,幾乎都是一些所謂的新北京人,從他們口中,能喊一聲‘您’就已經很不錯了,所以老北京人壓根兒就不指望他們能用‘爺’這個字兒來稱呼自個兒
除此之外,北京大妞兒也可以被稱作是‘爺’話說到這兒,相信不少朋友都發現了,超過百分之80的北京姑娘都會給自個兒起一個帶‘爺’字兒的網名,前邊兒一個姓,後邊一個爺,這就要說到這個字兒另外一種用法了,上了歲數的老北京人,都管耍單兒未婚的姑娘稱之為爺,另外一種就有點諷刺的意味了
說的正是老北京過去的‘倒爺’指的是從事倒買倒賣的個體戶兒,有今兒沒明兒,典型人物是《情滿四合院》裡的許大茂
九十年代,北京倒爺随處可見,用現在的話說其實就是代購,還有就是北京侃爺,顧名思義,意思是指能說會道的北京人,這一特質在任何一個北京人身上都被展現得淋漓盡緻
現在都管有錢人叫富豪或者是煤老闆等等,在北京則經常被稱為大款,款爺,傍大款這三個字兒就是北京人叫起來的,後來用在了各種電視劇當中,小偷小摸,不幹正經事兒的叫佛爺,注意了,它跟慈禧老佛爺半毛錢關系都沒有,可以把它理解為吃霸一方的玩主
與之相反的是吃了虧都不敢言聲的悶三爺,在《卡拉是條狗》這片兒中,葛大爺演的就是這麼一個人物,跟家受媳婦兒孩子氣,在單位還不敢言聲,就跟卡拉這條狗的關系好,結果還被派出所給帶走了,所以悶三爺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過了
對北京人而言,爺更像是一種生活習慣,骨子永遠都透着诙諧與幽默,并不是任何一個人都能被北京人稱之為爺的,最後再來說說‘北京大爺’在這裡’爺’是發輕音兒的,跟以上提到的完全不同,主要針對一些年長的北京人
這個大爺理解起來,相對而言,更簡單一些,在北京家庭當中,指的是北京孩子對老家兒哥哥的稱呼,大哥叫大爺,二哥叫二大爺,以此類推,都說北京人念舊,跟不上時代的節奏了,有些人确實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可連輩分都快忘了,不難想象,再過10年,出生在北京的孩子,可能連大爺這兩字是什麼意思都不知道
您琢磨啊,他們這一代的父母,都是獨生子女,打小兒接都沒接觸過,誰能知道大爺是個什麼輩分,總而言之,北京話博大精深,簡單的一個‘爺’字兒可以表達很多不同的含義,從北京人口中喊出來,怎麼聽都倍兒親切,折射出的是北京城的人情味兒以及鄰裡之間的關系
所以它不僅僅是輩分的稱呼,男女之間的區别,而是一種狀态,一種北京人與生俱來的京範兒!其中有很多奧妙,值得我們慢慢體會,這就是老北京人的講究!北京城的‘爺’文化!皇城根兒下長大,個個都局氣有面兒!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記得關注,點贊,轉發,一鍵三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