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水庫放生魚是幾月幾号

水庫放生魚是幾月幾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7 02:09:12

水庫放生魚是幾月幾号?央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鍊接》報道,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當天,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共舉辦增殖放流242場,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5.5億餘單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水庫放生魚是幾月幾号?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水庫放生魚是幾月幾号(全國放魚日你了解嗎)1

水庫放生魚是幾月幾号

央廣網北京6月8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鍊接》報道,6月6日是全國“放魚日”。當天,同步增殖放流活動在全國各地舉行,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4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共舉辦增殖放流242場,放流各類水生生物苗種5.5億餘單位。

近年來,我國各級漁業主管部門積極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對恢複水生生物資源、改善水域生态環境、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等發揮了重要作用。

江西作為今年全國“放魚日”4個分會場之一,以“養護水生生物 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開展增殖放流活動。天津也在濱海新區中心漁港組織開展了增殖放流活動,向渤海灣投放各類苗種10個品種100餘萬尾。

如何篩選放流的魚種?放流能帶來哪些好處?貝類如何淨化水質?普通人能參與放流嗎?

放流是想放就放嗎?魚類放流講究多

江西省科學院研究員、省生态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戴年華介紹,今年鄱陽湖放流的魚種主要是鲢魚、鳙魚、草魚及青魚四大家魚,同時增加了螺蛳、三角帆蚌等貝類。較為特别的是,今年鄱陽湖還放流了一些珍稀魚種。即使已經實行了“十年禁漁”政策,但珍稀魚種的數量依舊較少,因此在有一定種子資源的情況下,今年放流的魚種中增加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胭脂魚。

渤海灣此次增殖放流的魚種也十分豐富,主要包括中國對蝦、口蝦蛄、花鲈、綠鳍馬面鲀、半滑舌鳎、褐牙鲆、海蜇、黃姑魚、松江鲈魚、大泷六線魚,共10類魚種。

增殖放流魚種的選擇首先要考慮當地的漁業資源結構。戴年華解釋,一些原先在該流域種群豐富,但後來數量下降的魚種會成為被放流的魚種。第二,放流要考慮當地的生态條件。涉水工程可能會阻礙一些魚類的繁殖生存,導緻其數量減少,放流工作可有效增加這些魚類的數量。第三,放流的魚種要有益于環境修複。例如,對于一些富營養化的湖泊,要放流食用藻類的魚類;在水生植物受損的湖泊中,就要少放可能對水生植物産生破壞的魚類。

此外,放流魚類的季節時間也有講究。魚苗在運輸過程中會受到氣溫和水溫的影響,溫度過高,魚類容易死亡。各地具體的放流時間需因地制宜,但綜合來說,我國的放流時間多定于6月,有時也會選擇春節前後。

放流隻是為了增加魚類數量?

修複生态環境是增殖放流的重要目的。

鄱陽湖是許多鳥類的栖息地,增殖放流增加了當地的魚類,為鳥類提供了更豐富的食物。戴年華表示,尤其是受“十年禁漁”計劃影響,一些鳥類的數量明顯增多。往年,鄱陽湖冬季東方白鹳的數量大緻在2000-3000餘隻,而近兩年其數量已高達7000-8000餘隻。魚類和鳥類種群數量的增加有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維持生态穩定的重要因素。

同時,一些貝類、底栖生物的增多也有利于水質淨化。天津市水産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郭彪介紹,貝類屬于濾食性生物,可以濾食海水中的顆粒物、有機物、浮遊植物等。被貝類濾食掉的物質小部分會變成糞便,排至海底。大部分則被轉化成營養物,用于貝類自身生長。通過貝類的濾食,海水中過剩的營養物質可以被過濾掉,從而起到淨化改善水質、提高水體透明度的作用。

放生≠放流

農業農村部全面部署“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明确指出要科學确定适宜放流區域和放流物種,嚴禁放流外來物種等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物種。

增殖放流工作在正式開展前必須要有合理的規劃,制定預期的目标。我國也制定了一些相應的法律規程,對于放流的品種、規格、時間等進行了規定。增殖放流工作還會涉及魚種養殖發育等技術性問題,需要專業人士參與把握。

不少慈善機構也會開展魚類的放生活動,但戴年華認為,此類放生活動不能稱為放流。非專業機構在放生魚類時,可能會選擇一些外來物種,對當地的生态系統造成破壞,也有可能出現放生的魚類攜帶疾病等問題。因此,還是需要專門的機構組織放流工作,把控放流質量,提高放流效果。

近些年,我國愈發重視增殖放流工作,增殖放流的規模和影響也越來越大。戴年華表示,增殖放流作為補充和恢複生物資源的群體、改善水質和水域生态環境的重要手段,需要嚴格遵守規定的程序和原則,科學放流。

監制:梁悅

記者:鶴佳 楊揚

編輯:潘雨薇 楊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