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
長久以來,醫學将那些查不出具體病變,卻有明顯症狀的,諸如:失眠、頭痛、心悸、乏力、胃腸功能紊亂、性功能障礙、焦慮、恐怖、記憶力減退、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的症候群統稱為神經衰弱,有些醫生又稱之為“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我國精神病學者經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認為,神經衰弱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症障礙,主要表現為精神容易興奮和腦力容易疲乏,情緒煩躁,入睡困難。有的病人還表現為頭痛、頭昏、眼花、耳鳴、心悸、氣短、陽痿早洩、月經紊亂;是一種以大腦功能失調為表現的疾病,其原因是各種因素引起大腦神經長期持續性過度緊張,導緻大腦興奮與抑制功能暫時失調而産生的。本病可造成記憶力與工作能力減退,嚴重影響學習和工作。
周圍好多人都診斷出了神經衰弱,有這麼多人得這個病嗎?
神經衰弱
現代生活中,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大,面臨的競争強,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一種健康與疾病之間的邊緣狀态,即“亞健康”狀态,神經衰弱也是描述這種“亞健康”狀态。
研究指出,我國長期以來神經衰弱存在發病率高,就診率低。而在某些具有神經症性格素質的人群中,如果遭遇上精神緊張、壓力等環境因素,則神經衰弱的患病幾乎成為必然。
神經衰弱都有哪臨床症狀?
神經衰弱
臨床上神經衰弱病人的症狀比較複雜,歸納起來可有如下幾類:
衰弱症狀 腦力與體力均容易疲勞,萎靡、無力、困倦、記憶力減退、健忘、沒有信心,容易悲觀。
情緒症狀 容易激惹、情緒沖動、好發火,為小事而反複牽挂、擔憂。
病态的神經興奮症狀 腦子裡反複閃現與當前環境現實無關的事,回憶增多、以往看過的電影經過的事一幕幕在腦海裡閃現,難以控制。
頭部不适或肌肉酸痛 出現頭痛,持續性,可以長期以來時好時壞。
睡眠障礙 夜晚入睡困難,輾轉反側不能入睡,或者睡眠淺,整夜半夢半醒。白天頭腦不清晰。
自主神經功能紊亂 這也是臨床經常容易下的診斷表現為各種身體系統的不适症狀,如循環系統心慌心悸、呼吸系統的胸悶、憋氣,長出氣,消化系統的食欲缺乏,惡心等。
神經衰弱是遺傳病嗎?
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并非遺傳病,但由于神經衰弱是否發生與病人的性格特征有密切關系,如性格内向,情緒不穩,多愁善感,焦慮不安,保守等性格容易罹患神經衰弱。而性格特征則會有遺傳傾向,因此如果父母有人罹患神經衰弱,則子代中雖然不一定百分之百發病,但遇到相同的精神刺激或緊張壓力,其患神經衰弱的幾率要高于那些家族史陰性的人群。而且血緣關系越近,患病概率越高。
不同醫生對同一個病情給出兩個病名,神經内科醫生說神經衰弱,婦科醫生說更年期綜合征,到底哪個對?
神經衰弱
更年期綜合征常指女性在圍絕經期前後因為卵巢功能逐漸衰退以緻雌激素水平下降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狀,表現為血管舒縮障礙(潮熱出汗),情緒改變,感覺異常,骨關節肌肉疼痛,眩暈,月經紊亂,疲乏,睡眠障礙等。其與神經衰弱的成因不相同,并可随着更年期的度過而逐步好轉。
但更年期的很多臨床症狀與神經衰弱一緻,尤其是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緻的症狀,使得兩者有時在臨床上常常難以鑒别,需要婦科醫生的同時配合診治。
此外,二者由于成因不同在治療上也有區别,更年期綜合征常常采用補充雌激素的療法,而神經衰弱大都是對症治療。
盡管如此,由于症狀相似,二者也可以在治療上有所重合,例如都可以進行心理疏導、對症治療以及服用改善焦慮抑郁的藥物等。
神經衰弱都有哪些療法?
神經衰弱
有治療神經衰弱的療法五花八門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物理治療、中醫治療等。目前藥物治療是最常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抗焦慮藥及抗抑郁藥物,對穩定病人焦慮煩躁或抑郁情緒具有明顯效果,某些抗焦慮藥物還有改善睡眠的效果。
常用藥物有米氮平、帕羅西汀、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氟西汀等,可以同時輔助以小劑量阿普唑侖、勞拉西泮等。
其次可以心理治療,引導其注意力從自身症狀轉移到其他事物上,也可以采用放松情緒的訓練,有意識進行深度呼吸以及瑜伽等有助于身心放松的體育鍛煉,使能進入全身放松狀态,達到自我調節的目的。
(人衛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