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是唐代詩人杜牧(一作王建)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是一首宮怨詩。這首詩描寫一名孤單的宮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兩側的牛郎織女,不時扇撲流螢,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宮廷婦女不幸的命運,表現了一位宮女舉目無親、百無聊賴的苦悶心情。
唐代: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
譯文:
在秋夜裡燭光映照着畫屏,手拿着小羅扇撲打螢火蟲。夜色裡的石階清涼如冷水,靜坐寝宮凝視牛郎織女星。
注釋:
(1)秋夕:秋天的夜晚。⑵銀燭:銀色而精美的蠟燭。銀,一作“紅”。畫屏:畫有圖案的屏風。⑶輕羅小扇:輕巧的絲質團扇。流螢:飛動的螢火蟲。⑷天階:露天的石階。天,一作“瑤”。⑸坐看:坐着朝天看。坐:一作“卧”。牽牛織女星:兩個星座的名字,指牽牛星、織女星。亦指古代神話中的人物牽牛和織女。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大和(827—835)年間登進士第,授宏文館校書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後曆任監察禦史,史館修撰,膳部、比部、司勳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詩以七言絕句著稱,晚唐諸家讓渠獨步。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稱“小李杜”,以别于李白與杜甫。擅長文賦,其《阿房宮賦》為後世傳誦。注重軍事,寫下了不少軍事論文,還曾注釋《孫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為其外甥裴延翰所編,其中詩四卷。又有宋人補編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詩》收杜牧詩八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