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央媽選人的眼光有多狠

央媽選人的眼光有多狠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01:08:46

當下世界聯系太緊密了,全球金融博弈,中國難偏于一隅,必定會受到沖擊。

6月29日,外交部長王毅表示,二十國集團成員應采取負責任的宏觀經濟政策,避免自身舉措的負面效應外溢,确保國際經濟金融體系穩健運行。

翻譯一下,發達國家的經濟政策有太大的負面效應,需要避免負面效應外溢,别影響到其他國家了。

為何連外長都在關注這個事?因為外部沖擊即将要來了!

現在,央媽重心已經發生變化,準備好應對外部沖擊!

6月28日,央行對當下大環境給出了定調,強調“國内外環境複雜嚴峻”,要求“防範外部沖擊”。

之前我們教過大家如何讀懂政策文件,需要看會議級别,參與人身份和地位,以及文件表述變化。

跟一季度《貨币政策執行報告》相比,二季度報告有幾個變化,我們重點關注這兩個:

新增“但國内外環境依然複雜嚴峻”,要求“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防範外部沖擊”。

什麼意思?央行已經在擔憂外部風險的沖擊了,政策導向明确向“防風險”傾斜。

接下來的關鍵問題是:1、我們究竟會面臨哪些外部沖擊?2、外部沖擊何時會來?3、如何應對?

01

央行口風不是今天才變化的!

早在6月10日的陸家嘴會議上就有所體現,大佬們的講話,已經把問題說的很清楚了。

針對發動國家的刺激政策,中國央行黨委書記兼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一共列舉了5個風險:

1、發達國家的金融資産和房地産價格普遍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特别是股票市場很快就達到了創紀錄的高水平,“經常爬山的人都知道,越是陡峭的山峰,上去不易,下來更難。”

2、通貨膨脹像約定好了一樣,如期而至。而且比美歐所預料的幅度要高出一截,至于将要持續的時間似乎也不像許多專家預測的那樣短暫。

3、當财政支出已經在很大程度上靠中央銀行印鈔來支撐時,就像一架飛機在空中進入自轉旋渦,很難由自己順利改飛出來。

4、世界疫情現階段還有諸多不确定性,全球産業鍊和供應鍊局部受阻或斷裂的風險仍然較大。有少數發達國家繼續奉行所謂本國優先的單邊主義,例如對來自中國的産品保留高關稅,客觀上推動通貨膨脹上升更快。

5、面對美歐開閘洩洪産生的溢出效應,新興市場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不得不采取痛苦的應對舉措。俄羅斯、土耳其、巴西央行已啟動加息,有的發達經濟體也開始釋放收縮信号。

提煉一下關鍵點:資産泡沫、通貨膨脹、産業鍊受損、外溢效應。

當時央行副行長、外彙局局長潘功勝提到的點更明确,就是國際金融市場回調風險太大:

疫情以來,在超級寬松政策刺激下,國際金融市場估值水平高企,脫離實體經濟基本面,金融市場脆弱性較強,國際金融市場存在高位回調的風險,可能導緻全球避險情緒上升和跨境資本流動的變化。

關鍵詞:國際金融市場高位回調。

我們再把兩位大佬的關注點,用另外的角度總結和歸納一下,接下來的外部沖擊總體可以分為兩個:

一個是貿易沖擊;一個是金融市場沖擊。

02

由于中國疫情應對過于出色,中國的外貿企業獲得了“全球疫情套利”的絕佳機會。

據海關總署統計,2020全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2.16萬億元,比2019年增長1.9%,進出口規模和國際市場份額均創曆史紀錄。

進入2021年,中國的外貿勢頭仍然很兇猛。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進出口增速26.9%、其中出口增速18.1%、進口增速39.5%,數據非常強勁。

進一步分拆貿易數據,中國貿易出口飙升的都是疫情産生的“剛需”品,比如醫療用品,以及疫情沖擊後宅家的必備品,而其他商品出口如期暴跌。

央媽選人的眼光有多狠(面對外部沖擊央媽都準備好了)1

邏輯也很簡單,全世界都因為疫情停産了,就中國的工廠能正常運轉,全世界都到中國買東西,出口自然就上去了。

現在外貿的變化是什麼呢?看數據。

據官方數據, 1-5月,包括口罩在内的紡織品出口同比下降10.3%,系今年以來首次下滑。

也就是說,作為去年以來中國出口的重要支撐之一,現在防疫物資出口形勢似乎正在發生變化。

這意味着什麼呢?我們的外貿形勢邊際上可能要發生變化了!

現象知道了,再分析一下背後的邏輯。影響我國外貿的主要有兩個事情:

一個是疫情再次惡化;另一個是,疫苗接種速度。

現在印度變異病毒似有向東南亞擴散勢頭,倘若疫情進一步惡化,全球供應鍊難免受到二次沖擊。

全世界都不行了,産能自然又轉移到我國了,這客觀上有利于我國的外貿。

随着疫苗産能的釋放,全球接種疫苗的人數越來越多,不少都超過了國家都超過了100%。

央媽選人的眼光有多狠(面對外部沖擊央媽都準備好了)2

這意味着什麼呢?正常來說就是,全體免疫,複工複産,搶回流向中國的訂單和産能,這不利于中國出口。

但是,我們再看一下,智利、英國、烏拉圭、美國等國家,疫苗接種量超過100%了,但是新增感染人數并未減少。

而且當下的疫苗對變異的病毒,究竟有效性防禦有多少,誰都說不好。

因此,結論就是,随着疫苗接種人數人家,中國外貿訂單可能會流逝,但是其他國家要想真正危險到國内的外貿,至少還得1年的時間。

我們如何應對呢?盡量保持出口競争力,沒有啥好方法。

03

今年下半年,最大的外部沖擊可能就是,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了。

邏輯就是,随着美聯儲貨币政策正常化進程疊加國内經濟增速放緩,極易引發金融風險。

因為此前,在天量美元的推動下,房地産、虛拟貨币、潮鞋等資産價格出現顯著上漲。

一旦美聯儲展開的政策轉向,可能引爆一系列風險,會影響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這是郭樹清和潘功勝等金融機構領導人,已經明确提出的外部風險。

接下來的問題是,這個沖擊何時會來?

我們在《全球風險資産大潰敗 美元風暴到哪了?》文章中曾表達過一個觀點:當下美聯儲鷹派表态都屬于心動,不是幡動。

當下引起市場擾動的因素,都是市場自己吓自己。

美聯儲如何做出削減或加息決策呢?

1、有一個關鍵變量,平均通脹水平。

以前是通脹,現在是平均通脹,具體多少年的通脹水平呢?這個得看鮑威爾如何做模型了。

不公布具體多少年的平均值有個好處就是,方便美聯儲調整模型。根據最後的決策,找到合适的N年平均值。

2、另一個關鍵變量是,勞動參與率。

核心經濟究竟恢複的啥樣,GDP增速數據,PMI數據,甚至大宗商品數據等等,都相當“表面”。

美國這次準備大搞特搞,不把經濟徹底搞好,是不會收手的。所以,美聯儲需要關注最大的短闆,勞動參與率。

美國經濟要想真正好轉,不僅要讓美國人消費,還得讓美國人去工作,去生産啊。

美國勞動參與率上去了,美國經濟才算真正好起來。

所以,我們距離美聯儲加息,中間還有幾個階段:流動性高峰-讨論削減QE-真正削減QE-加息-流動性拐點确認。

關于時間節點,我們還維持以前的判斷:美國流動性最寬松的日子已經過去,但是至少年底前,美聯儲很難會采取殺傷力巨大的實際行動。

最後一個問題,面對這個沖擊,央行會如何行動呢?放松政策對沖風險。

我們在《中美再次大背離,全球金融市場即将大轉向?》中提出一個觀點:美國收緊的時候,中國用寬松政策對沖。

中國應對美國問題的基本思路就是:跟美國對沖。

在資産負債表上,是左邊外彙占款下降,右邊基礎貨币下降,所以這會被動導緻我國收緊政策。

怎麼對應?當然是寬松,釋放流動性,對沖這個影響。

看一下上一輪的經驗,美國自2014年10月停止QE,這意味着什麼?美國政策最寬松的時候過去了。

我們應對措施是什麼?2015年,央行共普降存款準備金率4次,其中一次降準1個百分點,降息則5次。

2015年12月,美聯儲正式開啟加息。中國央行怎麼做的呢?降準!

實際上,整個2016年,中國央行一直在用心呵護流動性,隻不過與2015年的逆周期操作思路所不同。

隻要市場上流動性一緊張,央行立馬就會出手,呵護流動性,目的隻有一個:對沖美國政策收緊,對沖我國基礎貨币下降影響。

現在,又到了美國收緊,中國“寬松”的時候。

所以,我們看到,我們的逆回購已經連續4天超額投放,每天超額投放200億,就是這個邏輯。

美聯儲收緊政策,引發的全球市場沖擊,是确定性極大的灰犀牛事件,唯一不确定的就是具體時間。

中國央行是水平最高的研究機構,它都做好了應對外部沖擊的準備,個人投資者就再瞎押方向了。

跟着央媽一起,準備好應對沖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