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關系的含義是什麼? 一個人自出生以來,從一個自然的人逐漸發展為一個能夠“立身處世”者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過程,是一個與他人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發展人際關系的過程這一點早在數千年以前的人類先哲們那裡就有了深刻的認識,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人際關系的含義是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一個人自出生以來,從一個自然的人逐漸發展為一個能夠“立身處世”者的過程是一個社會化過程,是一個與他人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的過程,也是一個逐漸發展人際關系的過程。這一點早在數千年以前的人類先哲們那裡就有了深刻的認識。
《呂氏春秋。恃君》中寫道:“凡人之性,爪牙不足以自守衛,肌膚不足以扡寒暑,筋骨不足以從利避害,勇敢不足以卻猛禁悍,然且猶裁萬物,制禽獸,服狡蟲,寒暑燥濕弗能害,不唯先有其備,而以群聚邪。群之可聚也、相與利之也。”
《論語內顔淵第十二》中記載了一則故事,司馬牛的兄弟去世,十分悲傷地對子夏說,别人都有兄弟,自己卻失去了兄弟。子夏安慰他說:你對待别人很有禮貌,别人對你也很好。這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了,因此,你不必擔心沒有兄弟。
《韓非子。功名》中寫道“故古之能緻功名者,衆人助之以力,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尊者載之以勢。如此,故太山之功長立于國家,而日月之名久著于天地。此堯之所以南面而守名,舜之所以北面而效功也。”亞裡士多德在《政治學》一書中指出:“人間互相依仗而又互相陽制,誰都不能任性行事,這在實際上對各人都屬有利。”
從這些先哲們的思想中我們可以發現,人際關系問題是一個古老的問題。
但是,作為一門學科來說,人際關系卻是一門新的交叉學科。它是從傳統的管理學中分離出來的。
傳統的管理理論認為,金錢是刺激職工生産積極性的惟一因素,工作條件是決定生産率的主要因素,并且隻重視“正式團體”,隻重視規章制度、職權劃分等管理。而著名的“霍薬調査”卻對這些理論展開了挑戰。
美國西方電器公司從1924年11月開始在霍桑工廠進行實驗,
旨在确定工作條件同工人的工作效率之間的精确關系。但,進行了兩年卻沒有結果。1926年,喬治.埃爾頓.梅奧(1880-1949)任哈佛大學工商管理研究院工業研究室副教授後,主持了霍桑試驗。他一反傳統理論,提出嶄新的觀點,認為在同一工作條件下,工作效率與工人的情緒、精神狀态密切相關。從1928年9月開始,他們花了九個月時間與大約兩萬名職工進行了交談訪問,話題都是圍繞職工的切身問題而展開。結果證實,這兩萬名職工由于“發洩”了心中的憂郁與不滿,而心裡得到了一種滿足感,由此帶來一種很好的态度,認為工廠條件不錯,與此同時,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有一位工人本來埋怨廠裡的噪聲、煙霧太大,而工作效率很差,但是訪問以後,卻改變了以往的看法,認為這些都不成問題。因為,原先的埋怨來自于自身對噪聲和煙霧的害怕,而這種害怕又是來自于其兄弟死于肺病的事件。在一個受管理者關心的車間裡,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一個很少受管理者關心的車間裡,則有非正式團體在起主要作用,這些非正式團體有一種與管理者相抵觸的意識,從而導緻工作效率難以提高。梅奧在這個長達九年的實驗中,總結出三條主要結論:(1)職工是社會人,不僅僅有物質需要,而且還有精神需要;(2)非正式團體有很重要的作用,不能隻注重正式組織的作用;(3)管理者滿足職工的需要是提高士氣的方法,必須對工廠管理人員進行訓練,使他們能更好地傾聽和了解工人的個人情緒和實際問題,因為雖然工作條件與工作效率有重要關系,但是職工的态度與情緒才是工作效率的主要因素。這些結論對于傳統的管理理論來說,顯然是嶄新的觀點。這些觀點也就成了人際關系學的開端,梅奧也就被世界公認為人際關系學說的創始人之一。
随着社會的發展,人際關系學說不僅在企業管理中得到重視,而且在各行各業、各種社會場合中得到認同。這就意味着,人際關系這門新興的學科漸漸地與古老的人際關系問題相連接。新興的人際關系學不斷地從曆代思想家那裡得到豐富的營養,而人際關系這個古老的問題又在新的條件下得到不斷的發展。現代人際關系學成了一門在内容上新穎的學科。這裡,我們對人際關系的定義作如下的描述:
所謂人際關系是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個體與個體之間基于思想感情的心理上的關系,也就是雙方在人際認知、人際情感和交往行為中所體現出來的彼此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态。
從這個簡短的定義中,我們可以引申出如下幾點:
第一,人際關系的成分不是單一性的,通常它由三個相互聯系的成分所構成,這就是: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和交往行為成分。認知成分主要涉及認識活動有關的心理過程,比如,交際雙方的相互感知和理解。情感成分指人們彼此之間在思想感情上的距離,這種情感上的距離取決于交往雙方需要滿足的程度,它涉及到交往中各方的情感狀态的交互關系,以及對自我、對方以其體體現,它不同于生産關系和角色關系。首先,人際關系具有高度個性化的特點,人際關系中的交往是個體之間的交往;而生産關系和用色關系并不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在這種關系中,交往的雙方也不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簡單進行的。其次,人際關系由雙方彼此間的認知度、好惡感等心理因素決定,其中情感、情緒起重要作用,而生産關系與角色關系則分别由雙方在社會生産中的地位或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和身份所決定。
第三,人際關系作為人與人之間心理上的關系,它體現了個體之間的情感交流,反映了人們彼此尋求滿足需要的心理狀态。人際關系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情感基礎,組織中的人際關系根源于結合性的情感和分離性情感。因此,心理距離的接近與疏遠,情緒狀态的積極與消極,交互作用的沖突與融洽,評價态度的滿意與不滿意等等,是人際關系學的重要範疇。
第四,良好的人際關系通常表現為交際雙方的相互認同、情感相容和行為近似。相互認同是通過知覺、表象、思維等認識活動而實現的。它是形成良好人際關系的最基本的、首要的心理成分。情感相穴是以相互喜愛、同情、親切、友好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結合性情感由多,彼此之間越相容。行為近似是指彼此在言談舉止、風度儀表等行為模式方面的類同性,它也是構成良好人際關系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