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街頭的采耳店越來越多,很多人耳朵一不舒服,就喜歡去采耳放松一下。也有很多人時不時就自己掏一下耳朵,結果卻掏出了鼓膜穿孔、黴菌性外耳道炎……那麼,自己到底能不能掏耳朵呢?日常生活中哪些習慣會損傷聽力?哪些情況需要及時就醫?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在廣州市大元帥府廣場組織開展義診,該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的專家就聽力障礙問題為廣大市民答疑解惑。
文/圖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青梅 通訊員胡穎儀、孫冰倩(除署名外)
腳氣真菌可傳染耳
林女士最近兩三天覺得耳朵内奇癢無比,去醫院一檢查,竟然是耳朵裡面“發黴”了。
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科帶頭人于鋒教授介紹,黴菌性外耳道炎又叫做外耳道真菌病,它是一種外耳道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一般在潮濕高溫的地區高發,所以在廣東地區發病率較高。當外耳道進水或者積存分泌物、常滴用抗生素液等情況下比較易發病,常見有曲黴菌及念珠菌等。
“這種真菌跟引起腳氣病的菌群是一樣的,臨床上碰到很多患有腳氣病的患者同時有黴菌性外耳道炎。一問才知道,有些人可能不太講究衛生,摸了腳不洗手,又去摸耳朵,結果就傳染上了。”
于鋒稱,黴菌性外耳道炎的主要症狀有耳癢、耳内不适、流水樣分泌物,分泌物阻塞耳道時影響聽力。
“油耳”建議定期就醫清理
如今專門的采耳館越來越多,很多人喜歡去采耳放松一下,“臨床我們也有發現,一些患者是去采耳後發現耳朵癢、流水才來就診的,一查也是黴菌性外耳道炎,我們推測,很可能跟采耳工具消毒不嚴格有關。”于鋒介紹,有些采耳機構一般都是用酒精消毒,但酒精隻能消毒細菌,是殺不了真菌的,給真菌消毒一定要超過100℃的高溫,醫院都是用高壓爐來消毒的,所以采耳館的消毒措施根本達不到要求。如果正好碰到一個耳朵“發黴”的人用過采耳工具,下一個人再用很可能會被傳染。
“其實我們的耳朵都是有自潔功能的,耳垢會随着咀嚼運動自行排出,不用特意清理。”如果是一些耳耵聍分泌旺盛的“油耳”人士,可以定期每三個月去醫院找專科醫生清理一次,“不建議自己清理,如果不小心把耳耵聍推進去反而會堵塞耳道,引起聽力下降。”
三種情況要及時就醫
于鋒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護聽力,如果出現這三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第一,突發性耳聾。如果睡一覺第二天醒來突然聽不見了,一定要馬上就醫。突發性耳聾與睡眠不好、勞累、精神緊張、不當用藥等多種因素有關,有些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等可能因供血問題引起突發性耳聾,可能是腦卒中前的表現,一般在72小時内治療效果會比較好,所以務必及時就診。
第二,出現外傷。如果耳朵出現外傷,一定要去看醫生,千萬别自己買藥水滴一滴。如果鼓膜破了,保持幹潔,絕大多數可以自愈,滴藥水反而會造成二次傷害。
第三,感冒後突然耳朵痛。有些小孩感冒後,耳朵突然劇痛,疼得哇哇哭,這很可能是感冒引起的急性中耳炎,是一種嚴重并發症,這時一定要立即去看耳鼻喉科,一般及時治療不會留下後遺症,否則有可能引起聽力慢慢下降。
特别提醒
“人老耳聾”并非正常現象
于鋒介紹,很多人由于日常生活習慣不好導緻聽力下降,比如勞累、熬夜、長期精神壓力大等,還有一些人喜歡長期開大音量戴耳機,對聽力的損害尤其明顯。以佩戴的方式來區分,耳機包括插入式和耳麥式兩種。插入式耳機直接對耳朵有沖擊,危害更大,一般建議連續使用不超過15分鐘,耳麥式耳機建議使用不超過半個小時。另外音量不超過滿格音量的三分之二,在地鐵、商超等噪音較大的環境裡,盡量不要聽音樂。
還有很多人認為“人老耳聾”是正常現象,對此,于鋒表示,老年人不一定随着年紀增長,一定會出現聽力下降,如果聽力下降比較明顯,那肯定存在問題,所以建議60歲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做一次聽力體檢,有問題及時幹預,比如佩戴合适的助聽器。“注意是‘配’助聽器,不是‘買’助聽器,要找專業的人配,不能自己随便買一個戴,‘配’得好有助于保持聽力,‘配’不好反而可能讓聽力下降得更快。”
來源: 廣州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