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多是由于面神經感染所緻,楊以甯介紹:夏天空調房裡面氣溫偏低,室外偏熱,一旦受寒體溫降低,人的免疫力馬上随之降低,潛伏的病毒就開始伺機而動損害面部神經,感染導緻面神經炎症水腫,由此引起面癱。
中醫案例
患者信息:唐女士 58歲 北京
初診:2019年11月23
主訴:面癱後遺症1年多,2019年3月出現無明顯誘因的左側面部口眼歪斜,左眼閉合困難,伴有面部麻木、僵硬,飲水外溢,耳後疼痛,舌頭胖大,說話緊。初得面癱時,在家附近醫院挂水、吃藥治療三個月未見明顯好轉,之後又去多家醫院治療沒有恢複,聽親戚介紹來找楊以甯看看。
既往史:否認食物、藥物過敏史;否認其他傳染病史。
中醫查體:患者左側眼睑閉合不全,人中溝明顯左歪,鼓腮漏氣,左側面部肌肉闆滞、麻木;偶有面部觸痛,但疼痛部位不确定;舌頭齒痕明顯,舌暗紅苔黃略膩,左脈濡滑,右脈弦滑。
中醫辨證:風寒之邪侵犯經絡,氣虛濕阻,痰濁内生所緻病;治則以療法散寒祛風、活血通絡。
面癱中醫學稱為“口僻”,民間俗稱‘吊線風’、‘歪嘴風’。從證候特征角度分析,面癱外由風邪兼寒、熱、濕等六淫邪氣緻病,尤其外風緻病特點突出,根據患者臨床症狀進行辨證,故散寒息風止痙、活血通絡化濁。随症調配經方藥物,根據患者症狀配有生南星、生半夏、白附子、川烏等藥物具有祛風散寒、燥濕化痰、通絡止痙之功效;配伍荊芥、紫蘇來祛風解表、理氣散寒、行氣寬中;配伍全蠍、僵蠶搜風剔絡、祛風止痛;檀香、蒼術、巴豆以開竅醒神、燥濕健脾、活血通經。
醫案:經過四個療程的治療,自述面部患側口角、眼角下垂明顯改善,面部膚色基本等同,舌頭齒痕減輕;考慮到患側仍留有輕微後遺症,随遠程視頻看診時故效不更方适當增減藥物内外合治以提高療效。
濕寒對人體的影響會比較明顯,它受環境的影響相當的大,很多人提到濕氣重的,大多指的就是濕寒,濕寒大多是外界環境的濕氣冷氣,以及飲食的寒涼冷飲形成,濕寒大多先浮于表面,由表及裡慢慢滲透,随着濕寒常年淤積在體内,氣血變的越來越稠,流速開始緩慢,在中醫裡面血淤則滞,腫瘤,增生之類的病因也是如此。如果要分級而論的話,大緻可以分為這幾個等級。
濕寒,中醫亦叫做痰濕、寒濕。“濕”指的是體内濕氣重,具有重濁、粘滞、趨下特點的邪氣,濕氣與其他邪氣組合形成寒濕、熱濕等症狀,出現陰盛陽虛的狀态,使水濕無法運化,在體内大量堆積易引起慢性疾病。
面癱發病濕寒體質要提高警惕心
面癱多由人體正氣不足,經脈空虛,風邪乘虛入侵面部經絡,出現經絡阻滞,氣血運行不暢,經脈失養而導緻。它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青壯年多發,男性多于女性。
近期,來北京德勝門中醫院神經内科治療面癱的病人較多。楊以甯介紹說:“患者人數增多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現在處于三伏天,空氣悶熱潮濕,人體極易出汗及感受風寒濕邪;加之現代生活壓力大、長時間工作、作息不規律,久則緻正氣不足,身體虛弱透支,如夜晚睡覺時長時間開着空調,風寒濕邪極易乘虛侵襲面部經脈而緻面癱。另外,現在代謝性疾病也較多,也易引起神經營養代謝障礙導緻面癱”。
長夏是一年中濕氣最重的季節,特别是三伏天期間,雨水多、濕氣盛,身體最容易被暑濕趁虛而入。當長期熬夜、吹空調、喝冷飲、晚洗澡,就極易“寒濕困脾,百病叢生”。
楊以甯強調:得了面癱,不用恐慌緊張,但也要引起重視;一旦出現口眼歪斜的面癱症狀要及早治療,越早治療效果越好,若耽擱太久則效果大打折扣,治愈率也明顯降低,而且很容易留有後遺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