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來自雪域高原的一片心

來自雪域高原的一片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3 20:12: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來自雪域高原的一片心(雪域高原上的奉獻)1

2016年7月,時任中國移動連雲港分公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的段玉平申請援藏。他在申請書裡寫下這樣一段話:“我是一名共産黨員,在黨組織召喚的時候,我應該挺身而出,把對黨的忠誠寫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

當得知自己的援藏申請被核準通過,段玉平激動萬分。在有能力的時候,盡己所能、奉獻社會,為脫貧攻堅事業作一份貢獻,是他的夢想。

踏上援藏之旅,段玉平挂職擔任阿裡地區行署副秘書長,改則縣委常委、副縣長。地域空間的轉換,讓他的視野一下子變了“頻道”,從滿目的青山綠水變為單一的色調。

剛到改則的那些日子,段玉平四處尋找綠色。結果還真找到了——偌大的改則縣城,隻有散落在各處的5株大紅柳。柳葉雖然努力地呈現着綠色,卻因沒有水分的滋潤,顯得幹癟、纖弱。

曾經,這片土地是一片汪洋大海。因地殼運動,大海東去,才有了今天的青藏高原。這裡成為陸地,留下的全是沙土和凍土。在這千裡冰封的雪域高原上,都是沙土和凍土,怎麼會有綠樹紮根?在這幹旱多風,5月才進春、9月就入冬,年平均氣溫零攝氏度以下的改則縣,又怎麼會有綠樹成活、生長?

段玉平到來後的一次走訪,給這片土地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新氣象。

2016年10月,段玉平到距縣城230公裡的古姆鄉崗如村村民曲珍旺姆家調研。曲珍旺姆正在炖羊骨湯。大鍋前擱着幾棵打蔫的青菜,曲珍旺姆卻不加進去提味,段玉平感到很奇怪。

返程的路上,段玉平問駕駛員洛桑:“這兒做羊肉湯怎麼不加蔬菜?”

洛桑告訴他:“蔬菜在改則金貴着呢。”

段玉平頓時明白了。自從踏上這片高原,他就沒見過一塊菜地。市場上買來的蔬菜既不新鮮,價格也貴。這是因為改則不生産蔬菜,蔬菜都是從内地經拉薩輾轉幾千公裡運來的。

改則縣能不能種植蔬菜?這個想法一冒出來,段玉平自己也吓了一跳。在這雪域高原上種植蔬菜,這種事聽都沒聽說過!

他把想法在縣委常委會上提了出來。大家雖有疑惑,但覺得可以一試。能不能成功,誰心裡都沒底。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段玉平把種植大棚蔬菜、建立生态産業園的計劃,與安居工程建設、貧困戶搬遷、冬季牧草購置等,列為中國移動2016—2018年援藏的項目。改則縣委書記益西土登對段玉平說:“有些計劃聽起來覺得不可能實現,但曆史總是人去開創的,我們盡全力配合你在這裡開創曆史!”

沙土、凍土種不了蔬菜,必須進行土壤改良。段玉平撲到了生态産業園規劃的空地上。他帶人去挖土,一直挖了兩米多深,把沙土、凍土全部鏟去,打下水泥樁子。然後從800公裡外的日喀則運來熟土,配上當地河溝裡的泥沙、牧民家羊圈裡的羊糞,混合在一起,用智慧和人力改良了土壤。

改則晝夜溫差大,段玉平還特地在蔬菜大棚上加蓋了特制的“棉被”。大棚内,種上了青椒、蘿蔔、菠菜等10多種蔬菜。能不能成活,段玉平心裡直打鼓。種子、秧苗種下去後,他每天都要去看一看,指導牧民澆水、施肥。

7個月後,第一批芹菜、西葫蘆成功出棚了!

段玉平幾乎是抹着眼淚,與當地牧民一起收獲這來之不易的蔬菜。

奇迹就這樣被創造了出來。2018年、2019年,段玉平一鼓作氣,利用中國移動援藏資金,參與了改則縣46個蔬菜大棚的建設。自産的蔬菜滿足了全縣群衆30%的需求,并且使當地的蔬菜價格平均下降了20%。

扶貧更要扶智。段玉平把教育扶貧當成“決勝未來”的方向,立志把孩子們的視野和夢想拓展到大山以外。2016年9月6日,段玉平到改則縣挂職後第一次下鄉調研,他驅車170公裡來到先遣鄉。

走進先遣鄉小學,段玉平問校長:“學校目前最缺什麼?”

校長想了想,說:“最緊缺的是電。要是有了電,學校的消毒櫃、洗衣機就能用起來。碗筷消毒能減少疾病的傳染,洗衣服也更方便些。”

“這個問題,我馬上解決!”段玉平的話擲地有聲。

果然,隻隔了5天,段玉平就用募捐來的款項,買了發電機和柴油送到學校。當發電機搖響,學校食堂的師傅興奮地大喊“來電了”的時候,聚集在操場上的師生們使勁地鼓起了掌。

援藏3年,段玉平走遍了改則全縣的9所中小學,他經常與當地師生座談交流。他告訴孩子們,他也出身于一個偏僻山村的普通農家,在黨的關懷下,勤奮讀書,取得了人生的進步,并光榮地成為一名共産黨員。他用自己的奮鬥故事激勵孩子們好好讀書。

他給孩子們講優秀共産黨員的故事。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期待他下次再來講故事,段玉平一口應允。果然,時隔不久,他又一次來到學校,不僅分享了優秀黨員的故事,還自掏腰包買了150本《新華字典》,給每個孩子送了一本。

2018年7月,經段玉平協調和促成,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16研究所捐資,在改則縣中學設立了勵志獎學金。當年11月,獎學金首次頒發,共向72名學生發放了獎學金。頒發獎學金時,獲獎學生要給段玉平獻哈達。段玉平當即向校長提出:建議由他和校長給孩子們獻哈達,向他們表示祝賀和祝願。“感恩哈達”變成了“祝福哈達”,師生們的心更暖了。

2019年2月,段玉平利用回連雲港休假的機會,主動與連雲港慈善總會對接,為改則縣設立支教專項基金,段玉平自己捐了款。他用這筆資金,在改則縣第一完全小學也設立了勵志獎學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段玉平始終盯着藏族同胞的餐桌。他們吃好了,他心裡才舒坦。糌粑是當地人的主食,一直是從外地調運。因路途遙遠,進入改則的糌粑不新鮮,而且價格較高。段玉平在中國移動的援藏計劃支持下,在當地創辦了糌粑加工廠。從外地調運熟料現磨現售,這樣保證了糌粑的新鮮,并把價格降了下來。糌粑加工廠還招收了13名來自貧困家庭的人員進廠務工,幫助他們很快脫貧。

在走訪中,段玉平得知當地藏族群衆有手工制作藏香的傳統工藝,他立即從自己分管的領域入手,成立縣旅遊開發公司,集中向當地手工作坊收購藏香,注冊商标對外銷售。同時,依托當地牧業資源,從内地籌資,開辦“特色産品商店”,集中展銷當地羊毛加工制成的羊毛衫等土特産品。每年,改則縣土特産品銷售盈利近百萬元,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緻富産業。

在帶領群衆脫貧奔小康的路上,段玉平還意外發掘出一段鮮為人知的紅色曆史:1950年8月,由136名解放軍官兵組成的“進藏先遣連”,從新疆于田縣普魯村出發,翻越巍巍昆侖山,到達阿裡地區“紮麻芒堡”,将五星紅旗插上藏北高原,和平解放了阿裡。由于補給中斷、缺醫少藥,先後有63名官兵犧牲。紮麻芒堡隸屬改則縣。當地人為了紀念先遣連的犧牲事迹,将紮麻芒堡改名為先遣鄉。了解這段紅色曆史後,段玉平每次去先遣鄉,都要在“先遣連”紀念碑前緬懷革命先烈。他也由此萌生了一個想法,在當地推動修建“先遣連革命紀念館”。

這是一項艱巨的工程,更是一項光榮的使命。建立紀念館,首先要收集大量的史料。時隔60多年,要想找到當年的人,搜集相關曆史資料,談何容易。段玉平一邊多方尋訪,搜集了大量的曆史資料和未公開的照片,另一方面積極争取撥款資助。在當地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先遣連革命紀念館”終于在他行将結束援藏工作時開工建設。

2019年8月,段玉平結束了3年的援藏工作。2019年7月,段玉平被中宣部授予“最美支邊人物”稱号。2021年2月25日,段玉平被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6月28日,又被表彰為全國優秀共産黨員。

如今,雖然離開改則縣已經兩年,但段玉平的心裡,仍然牽挂着那片遙遠的雪域高原。前段時間,益西土登書記打來電話告訴段玉平:“先遣連革命紀念館已經竣工,即将開館獻禮黨的百年華誕。”

電話這端,段玉平沉默了,眼淚直在眼眶裡打轉。聽到這個消息,他很激動。他說:“書記,我一定找機會再去改則,第一站就去先遣連革命紀念館,緬懷我們的革命先烈!”

放下電話,段玉平的心已經飛向了遙遠的改則縣。在他心中,那是一個神奇的高原,更是一個紅色的高原、精神的高原!

《 人民日報 》( 2021年08月07日 08 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