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季羨林晚年狀況

季羨林晚年狀況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9 21:15:45

季羨林晚年狀況(大師季羨林逝世十周年)1

2009年7月11日,北京時間8點50分,學術大師季羨林先生在北京301醫院病逝,享年98歲,今天是他逝世十周年的日子。

季先生是國際著名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國學家、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也是北京大學的終身教授。

學術大師季羨林

季羨林晚年狀況(大師季羨林逝世十周年)2

季先生學富五車,著作等身,他的學術研究領域涉及很多方面,用他自己的話說:

“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并舉,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研究齊飛”。

他的東方學和印度學研究非常深入,成果豐碩,尤其是吐火羅文研究更為突出。

現代學術研究中,精于已經消亡1000多年的吐火羅文的學者非常少,而季先生是其中的翹楚,這打破了“吐火羅文發現在中國,而研究在國外”的說法。

季先生的梵學研究也很有高度,他精通梵語,翻譯了不少佛教典籍,對于印度和中國的佛教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此外,季先生還是語言學專家,他精通多達12種語言——

漢語、南斯拉夫語、梵語、阿拉伯語、英語、德語、法語、俄語、吐火羅語等,

并翻譯了了大量的著作。

由于季先生偉大的學術成就,他被國人習慣稱為“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然而他卻很謙虛,并“三辭桂冠”

  • 一辭“國學大師”:“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占“國學大師”的尊号,豈不折煞老身。”
  • 二辭“學界泰鬥”:“這樣的人,濤濤天下皆是也。但是,現在卻偏偏把我“打”成泰鬥。我這個的泰鬥又從哪講起呢?”
  • 三辭“國寶”:“是不是因為中國隻有一個季羨林,所以他就成為“寶”。但是,中國的趙一錢二孫三李四等等,等等,也都隻有一個,難道中國能有13億‘國寶’嗎?”

季先生不僅在學術成就上堪稱偉大,他謙遜的為人也讓人們十分欽佩。

兒子評價季羨林先生:“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季羨林晚年狀況(大師季羨林逝世十周年)3

由于季羨林先生留學德國長達11年之久(1935-1946年),他的兒子季承第一次見到他時,已經11歲了。

後來,季先生在北京大學教書,而家人全在濟南老家生活,直到1962年,季先生的母親和夫人搬來北京時,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這使得,季先生父子二人感情不深,并于1995年,徹底決裂,此後13年,父子二人互不相見。

直至2008年,73歲的季承,到北京301醫院看望98歲的父親季先生,間隔13年沒有見面的一對父子,見面之後,喜極而泣。

2009年季先生離世以後,季承出版了一本書——《我和父親季羨林》,其中披露了大量鮮為人知的季先生的生活細節,颠覆了被社會塑造的“大師”的完美形象,極具争議性。

季羨林晚年狀況(大師季羨林逝世十周年)4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季承對父親的評價:

“他是人生的失敗者,孤獨,寂寞,無情的文人!”

季承說父親的愛情并不是他的母親,而是一段沒有結局的異國之戀,因此他父親對母親的态度,往往讓他們一對兒女看不下去。

此書一出,令世人嘩然。

而季承接下來追讨季先生遺産一事,更是讓人們大跌眼鏡。

2001年,季先生與北大簽署了《關于季羨林先生向北京大學捐贈個人所藏圖書、手稿、字畫等物品的協議書》,将其所藏物品全部捐獻給北京大學。

2008年,在父子恢複關系以後,季承主張北大返還圖書館内保存的季羨林先生所藏字畫共計649件,估價在一億元以上。

在季先生去世後,由于和北大就此事調解不成功,季承将北大告上了法院。

此外,還有很多人觊觎季先生的财産,

  • 他的秘書李玉潔通過各種欺騙,隐瞞,挑撥離間從季羨林那裡獲得至少20萬,後來還被季承發現李玉潔的家中還私藏季羨林的文物;
  • 更加離譜是,李玉潔的幹女兒王如,竟然私闖季先生北大故居,以“保存北大文物”之名,将季羨林舊居中的幾千冊古籍偷走了。

季羨林晚年狀況(大師季羨林逝世十周年)5

誰承想,一代大師離去,卻牽出這麼多的是非,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不過就像季羨林先生自己說過的話:每個人都争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私事我們不予評價。

用他經常在他的文章裡引用的、他晚年最欣賞的陶淵明的詩句做結束語吧:

縱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

無複獨多慮。

季羨林晚年狀況(大師季羨林逝世十周年)6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