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的飲食都會比較油膩,這就很容易加重胃腸的負擔,飲食中的濕邪很容易侵犯人體,侵犯人的胃腸,損害脾胃的陽氣,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脾胃的運化功能差,不能運化水谷肥膩,又會在胃腸形成濕邪,這樣就形成一個循環。
濕邪在胃腸裡面的表現有多種形式,有寒濕、痰濕、濕熱等不同,多數情況下是寒濕痰濕水濕濕熱夾雜,難能絕對分清。
多數人,會出現一系列脾胃陽虛的表現,比如怕冷、困倦乏力、手腳冰涼,、容易肥胖、不能飲食生冷;又兼有胃腸寒濕痰濕的表現,比如消化功能差、胃部脹滿、腹部脹滿、大便黏滞、大便稀溏、惡心反胃、嗳氣等;而痰濕寒濕又容易郁結化熱,上擾人體的頭面咽喉部位,上擾心神,造成容易口幹口苦、咽喉疼痛、口腔潰瘍、面部油膩,心煩氣躁等等一系列類似上火的表現。
一般老百姓和部分的醫生也不清楚這些機理,見到症狀又寒又熱,就會茫然失措,不知所以然,以至于養生保健治療無從入手,雜藥亂投,終究不得好結果。
更有甚者,見到上火的症狀,就使用大劑量的寒涼藥,治療上火濕熱,不知寒涼藥損傷脾陽迅捷,終究脾陽損傷,胃腸運化無能,又導緻寒濕濕熱等症狀反複,流散無窮。
這也能夠理解為什麼有一些上火的症狀,使用附子理中丸、附子、幹姜、肉桂、紅參等藥物,反而能夠起到降火的作用;其實并非這些藥物直接降火,而是使得脾胃陽氣升騰,運化有力,濕邪消散,火熱濕熱也就無從化生,諸症消退。
關注我,頭條号裡有更多的中醫養生文章。疑問可留言評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