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複旦學術項目

複旦學術項目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0 01:43:54

上新啦!

複旦大學科研團隊

近期又取得了數項成果和突破。

小編為你整理了2022年7月部分科研成果

快一起來看看吧!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

數學物理領域

1.中國科學家主導發現新的全粲四誇克粒子家族,現代物理研究所CMS團隊做出重要貢獻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

7月9日,在第41屆國際高能物理大會(ICHEP2022)上,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的CMS實驗國際合作組報告了最新的奇特粒子實驗進展:發現了一個可能由全粲四誇克組成的奇特粒子家族。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CMS實驗上主導新粒子的發現。現代物理研究所代表複旦大學于2019年12月正式加入其中。近年來,中國CMS組在希格斯粒子性質測量和多玻色子研究等方面成績突出,本次全粲四誇克态家族的發現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科學家在高能物理國際合作組中的地位。我校現代物理研究所博士後高旭陽承擔了大部分蒙特卡洛産生工作,為最終質量譜的本底成分研究和拟合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輸入信息。

新聞鍊接:

中國科學家主導發現新的全粲四誇克粒子家族,複旦CMS團隊做出重要貢獻

2.現代物理研究所魏寶仁教授課題組在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3

近日,我校現代物理研究所魏寶仁教授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分子結構與動力學室科研人員在高電荷态離子與原子電荷交換量子态選擇截面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上。該測量結果不僅為基本的電荷交換理論提供了基準的電荷交換實驗數據,而且将有助于X射線天文觀測的準确建模。

新聞鍊接:

【新聞】魏寶仁教授課題組在天體物理學雜志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3.現代物理研究所馬餘剛團隊在《PRL》雜志上發表關于粲誇克動力學研究的新成果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4

近日,我校現代物理研究所馬餘剛團隊張留耀博士後在重味粲介子流領域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Probing Charm Quark Dynamics via Multiparticle Correlations in Pb-Pb Collisions at = 5.02 TeV” 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9.022001 (2022))上。此項工作首次通過四粒子方位角關聯方法測量得到在質心能為5.02TeV下鉛核-鉛核碰撞産生的粲介子橢圓流。該成果是基于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緊湊型缪子螺線管(CMS)探測器完成。

新聞鍊接:

【新聞】複旦大學張留耀博士後在《PRL》雜志上發表關于粲誇克動力學研究的新成果

4.現代物理研究所羅濤課題組在《PRL》雜志上發表關于輕強子譜物理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5

近日,我校現代物理研究所羅濤青年研究員課題組在輕強子譜物理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成果以“Observation of J/ψ Electromagnetic Dalitz Decays to X(1835), X(2120) and X(2370)”為題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 Rev. Lett. 129.022002 (2022))上。該成果基于中科院高能所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北京譜儀III(BESIII)探測器獲取的實驗數據完成。該實驗首次發現J/ψ通過電磁Dalitz過程衰變到奇特态候選者X(1835)等粒子。

新聞鍊接:

【新聞】複旦大學羅濤課題組在《PRL》雜志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5.航空航天系徐凡課題組PRSA封面:薄膜拉伸起皺與再穩定力學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6

近日,我校航空航天系徐凡課題組受邀長篇綜述了薄膜拉伸起皺與再穩定力學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Mechanics of tension-induced film wrinkling and restabilization: a review”為題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于國際數理領域權威期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A》(2022, 478, 20220149)。

新聞鍊接:

航空航天系徐凡課題組PRSA封面:薄膜拉伸起皺與再穩定力學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7

化學材料領域

1.化學系劉智攀課題組揭示機器學習解析工業催化劑CuZnAl催化甲醇合成的活性中心與反應機理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8

我校化學系劉智攀課題組針對CO/CO2混合氣在不同CuZn可能位點上的加氫過程,提出了一種微觀動力學引導的機器學習反應路徑搜索方法(MMLPS)。近期,相關研究成果以“Methanol Synthesis from CO2/CO Mixture on Cu-Zn Catalysts from Microkinetics-Guided Machine Learning Pathway Search”為題近期發表在化學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新聞鍊接:

複旦劉智攀課題組:機器學習解析工業催化劑CuZnAl催化甲醇合成的活性中心與反應機理

2.化學系孔彪課題組開發超組裝手性異質薄膜篩分器件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9

近日,我校化學系孔彪研究員課題組報道了一種新穎的通過超分子自組裝以及界面超組裝方法制備具有單一構型手性表面的異質薄膜器件。該器件表現出優異的陽離子選擇性以及手性篩分性能,同時,該器件具有較高的pH響應手性篩分性能,在酸性到堿性環境的轉換中,均可以有效實現手性篩分。相關研究工作日前以“Super-Assembled Chiral Mesostructured Hetero-membranes for Smart and Sensitive Couple-Accelerated Enantioseparation“為題發表于化學旗艦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并被選為封面作為亮點報道。

新聞鍊接:

複旦大學孔彪課題組開發超組裝手性異質薄膜篩分器件

3.化學系孔彪團隊:軟界面超組裝構築多模式驅動的智能納米太空飛船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0

近期,我校化學系孔彪團隊研究成果以“Soft Patch Interface-Oriented Superassembly of Complex Hollow Nanoarchitectures for Smart Dual-Responsive Nanospacecrafts”為題發表于國際一流學術刊物《J. Am. Chem. Soc.》上,并被選為封面文章。這項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種新的基于補丁顆粒的超組裝概念,為構築新材料和功能設備開辟了新的途徑,在智能納米機器人、藥物封裝和遞送、傳感和光子學方面具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新聞鍊接:

化學系孔彪團隊:軟界面超組裝構築多模式驅動的智能納米太空飛船

4.化學系李鵬課題組報道快速、便攜、高選擇性的芥子氣模拟物光電化學傳感器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1

近日,我校化學系李鵬課題組合成了一類銀納米顆粒負載的氫鍵有機骨架(AgNPs@HOFs)光電活性材料,與傳統半導體以及MOF材料相比,這種AgNPs@HOFs材料展現出優異的光電轉換能力。利用該材料構建便攜芥子氣模拟物2-氯乙基乙基硫醚(CEES)光電化學傳感器,實驗發現這種器件在實際操作場景的應用潛力,而且為進一步發展具有超高靈敏度和選擇性的新型硫醚類化合物傳感器提供可能。相關研究工作日前以《Ultrafine Silver Nanoparticle Encapsulated Porous Molecular Traps for Discriminative Photo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Mustard Gas Simulants by Synergistic Size-exclusion and Site-specific Recognition》為題發表于《Advanced Materials》上。

新聞鍊接:

李鵬課題組報道快速、便攜、高選擇性的芥子氣模拟物光電化學傳感器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2

信息領域

1.大數據學院青年研究員黃增峰獲ACM數據庫理論頂級會議PODS 2022 時間檢驗獎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3

近期,ACM數據庫理論頂級會議PODS在美國費城召開并發布公示:我校大數據學院青年研究員黃增峰獲得PODS 2022 時間檢驗獎 (Alberto. O. Mendelzon Test-of-Time Award)。該論文開創了數據摘要方法可合并性的研究,分析了流行的摘要算法的可合并性,并為分位數開發新的可合并摘要算法。

新聞鍊接:

複旦大學大數據學院青年研究員黃增峰獲ACM數據庫理論頂級會議PODS 2022 時間檢驗獎

2.信息學院詹義強教授、張浩副教授研究團隊建立數據驅動高性能MASnxPb1-xI3鈣钛礦設計與實驗研究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4

近日,我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詹義強教授、張浩副教授研究團隊及其合作者提出并實現了一種基于正-反向框架的新型機器學習方法,基于文獻收集數據,建立MASnxPb1-xI3鈣钛礦體系的關鍵參數與光伏性能之間的關系,進而實現錫鉛混合鈣钛礦太陽能電池的光伏性能調優。該工作以“Data-driven 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MASnxPb1-xI3 perovskite materials by machine learning and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為題,于2022年7月在線發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3.信息學院張樹宇團隊提出通過優先電子填充策略提升非晶硫化钼在大電流密度下的氫氣析出反應催化活性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5

近日,我校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區瓊榮教授、張樹宇副研究員課題組提出了通過優先電子填充策略提升非晶硫化钼在大電流密度下的氫氣析出反應催化活性,使用等離子體技術制備了非晶态硫化钼鎢/氮摻雜還原氧化石墨烯催化劑材料(a-MoWSx/N-RGO)。2022年7月25日(美國當地時間),相關研究成果以“Boosting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Activity of Amorphous Molybdenum Sulfide Under High Currents Via Preferential Electron Filling Induced by Tungsten Doping”為題發表在《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該研究為合理設計與制備高性能HER催化劑提供了新思路。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6

生命醫學領域

1.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生命科學學院鄭琰、洪尚宇課題組合作發現中國人群中早發冠心病的緻病突變基因QTRT1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7

我校生命科學學院洪尚宇青年研究員、鄭琰研究員與我校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合作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發表了題為“Ex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rare mutations of LDLRand QTRT1conferring risk for early-onset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Chinese”的原創性文章。該研究在國際上首次提出QTRT1是中國人早發冠心病的緻病基因,并對QTRT1促進肝髒脂質合成和血脂水平改變的生物學功能進行了驗證,為中國人群早發冠心病的發病機制提供了嶄新視角。

新聞鍊接:

葛俊波/鄭琰/洪尚宇課題組合作發現中國人群中早發冠心病的緻病 突變基因 QTRT1

2.生命科學學院徐書華團隊合作揭示雲南少數民族“三系”起源假說的遺傳學證據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8

近期,國際學術期刊《BMC Biology》在線發表了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徐書華教授團隊與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褚嘉祐研究員團隊合作研究成果“Genetic evidence of tri-genealogy hypothesis on the origin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該研究不僅為語言學和民族學的“三系“起源假說提供了遺傳學證據支持,也為進一步理解我國西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遺傳結構和遺傳源流提供了新的視角。

新聞鍊接:

徐書華團隊合作揭示雲南少數民族“三系”起源假說的遺傳學證據

3.生命科學學院王鵬飛團隊和香港大學周婕團隊合作揭示Rock1是人類腸道病毒A71的新型宿主依賴因子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19

近期,我校生命科學學院王鵬飛團隊和香港大學周婕團隊合作于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Impact factor: 20.693),在線發表了題為 “Rock1 is a novel host dependency factor of human enterovirus A71: implication as a drug target”的研究論文,揭示了Rock1是EV-A71複制的新型宿主依賴因子,可作為開發抗EV-A71療法的靶标。

新聞鍊接:

複旦大學王鵬飛團隊和香港大學周婕團隊合作揭示Rock1是人類腸道病毒A71的新型宿主依賴因子

4.代謝與整合生物學研究院趙世民和生物醫學研究院徐薇團隊合作揭示氨基酸代謝失調促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制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0

近期,我校附屬婦産科醫院/代謝與整合生物學研究院趙世民教授和生物醫學研究院徐薇研究員團隊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Phenylalanine Impairs Insulin Signaling and Inhibits Glucose Uptake Through Modification of IRβ” 的研究文章,報道了苯丙氨酸通過修飾 IRβ 緻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制,并尋找到小分子抑制劑證實抑制這一修飾在激活胰島素信号通路和幹預二型糖尿病進程中的重要作用。

新聞鍊接:

趙世民/徐薇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報道氨基酸代謝失調促胰島素抵抗的分子機制

5.附屬腫瘤醫院王碧芸、胡夕春研究團隊發現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高效聯合化療方案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1

近期,我校附屬腫瘤醫院王碧芸、胡夕春教授團隊領銜的GAP研究是一項全國多中心的随機對照3期臨床試驗,對比了白蛋白紫杉醇 順鉑與吉西他濱 順鉑一線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以《A randomized phase 3 trial of Gemcitabine or Nab-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as first-lin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為題,在線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新聞鍊接:

腫瘤醫院研究團隊發現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的高效聯合化療方案

6.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舒易來等團隊合作研發小巧“基因魔剪” 精準治療遺傳性耳聾取得新進展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2

近日,國際頂尖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在線發表了我校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舒易來主任、李華偉教授和中科院腦智卓越中心楊輝研究員合作的研究論文“Rescue of autosomal dominant hearing loss by in vivo delivery of mini dCas13X-derived RNA base editor”。該研究基于新型的RNA編輯工具dCas13X,研發了精準治療顯性遺傳性耳聾的前沿技術——針對常見顯性遺傳性耳聾基因肌球蛋白(MYO6)的RNA單堿基編輯器(mxABE),成功改善了動物模型的聽力。這是國際上首個基于RNA單堿基編輯技術成功精準治療顯性遺傳性耳聾的研究,為耳聾的精準治療以及安全的臨床轉化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

新聞鍊接:

複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團隊研發小巧“基因魔剪” 精準治療遺傳性耳聾取得新進展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3

交叉科學領域

1.物理學系季敏标、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課題組合作開發飛秒受激拉曼技術用于胃内鏡活檢快速診斷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4

近日,我校物理學系季敏标教授課題組與我校附屬中山醫院周平紅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飛秒受激拉曼病理成像技術,實現對胃内鏡活檢組織的準實時智能診斷。相關研究成果以《深度學習的單幀飛秒受激拉曼病理顯微鏡實現胃内鏡活檢的即時診斷》(“Instant diagnosis of gastroscopic biopsy via deep-learned single-shot femtosecond stimulated Raman histology”)為題在線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3, 4050 (2022)]。

新聞鍊接:

科研捷報 | 季敏标課題組合作開發飛秒受激拉曼技術用于胃内鏡活檢快速診斷

2.附屬腫瘤醫院邵志敏、顧雅佳、類腦智能研究院王鶴團隊聯合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軍團隊“醫工攜手”,破解三陰性乳腺癌診斷難點和痛點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5

近日,我校附屬腫瘤醫院精準腫瘤中心主任、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團隊,聯合醫院放射診斷科主任顧雅佳教授團隊、病理科副主任楊文濤教授團隊,并與我校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王鶴研究員團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徐軍教授團隊“醫工攜手”,通過“院内多學科團隊聯合 跨區域醫工交叉協作”的方式,為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診斷研制出了“複旦腫瘤”智能方案。相關研究成果在美國《細胞》雜志旗下期刊《細胞報告·醫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旗下期刊《基礎研究》在線發表。

新聞鍊接:

“複旦腫瘤”三陰性乳腺癌診斷今起有了“智能方案”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6

複旦學術項目(複旦7月科研成果上新)27

來 源:科研院

組 稿:融媒體中心

責 編:章佩林

編 輯:徐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