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氣,對我們健康的破壞性極強,常常會無視我們虛弱的身體,大肆進入人體中,緻使我們患病。
夏季多雨,濕氣更加肆無忌憚,十個人中有7~8個人可能會中招,成為濕氣的俘虜。
濕氣出現的時候,我們的身體會表現出明顯的征兆,其中五處最為明顯。
為了避免濕氣突然找上門來,根據下面的一系列症狀對應自身,若是符合其中一二,一定不能再拖,該祛濕了。
濕氣加重,身體會出現兩大:
一大:腹部
不管有事沒事,每天的久坐時間都少不了,現在的人,常年坐在電腦前處理工作、解決學習問題,一坐就是一整天。
坐久了,不僅四肢容易退化,長時間出現酸痛、無力,就連腹部都會積累出來大量的脂肪。
所以,很多人身上其他部位都不胖,隻有腹部有幾層遊泳圈,并且一天比一天要明顯。
不過如果體内有濕氣,卻沒有徹底去除掉,腹部也會堆積起來大量的“脂肪”,隻是這所謂的脂肪,實際上卻是水濕。
脂肪易除,水濕卻難除。
二大:小腿
久坐時間長,不但腹部脂肪會增加,小腿也會受此影響,變的粗壯起來。
一開始,人們或許認為小腿部位隻是水腫了,可是久而久之發現,小腿水腫不消,已經形成了脂肪。
一些女孩子夢想有一雙纖細、瘦削的小腿,殊不知正是因為體内水濕沒有及時代謝掉,才導緻小腿變粗變胖了。
與其任由腿部變粗,最後形成大象腿,不如從現在開始祛濕,或許一段時間就能瘦下來了。
濕氣更重,身體會出現三黏:
一、嘴巴黏糊糊
當感覺嘴巴裡面黏膩時,或許要警惕脾胃功能失常了。
因為脾胃,向上直接通向嘴巴,脾胃受損後,運化水濕的能力下降,自然會導緻濕邪困于中焦,向上泛于口,嘴裡就會變的黏糊糊。
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很長時間,或許不僅僅是濕氣在作祟,恐怕濕氣早已經結合熱、寒等邪氣,形成寒濕、濕熱了。
二、臉上油汪汪
當臉上出現油膩的表現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發現,畢竟人們每天總會照鏡子。
即使是天生油性皮膚的人,都十分忌諱臉上大量出油,因為會顯的髒兮兮,十分邋遢。
更何況,臉上越油膩,越容易生長出痘痘、痤瘡,然後發展成為嚴重的皮膚問題。
尤其是體内受濕氣侵襲的人,需十分警惕臉上出油,并且長痘,一旦發生,祛濕則應當提上日程了。
三、頭發油膩膩
上了年紀之後,發現頭發不能總是清洗了,因為洗的多,掉的多,總要擔心哪天會不會變秃頭了。
但是頭發出油嚴重,根本不能容忍,總不能頂着一個油頭出門見人吧?
不過認真想一想,頭發出油嚴重,且三天兩頭就生頭屑、變油膩,或許是因為體内的濕氣造成的。
濕氣越重的人,頭發油膩的症狀就會越明顯,甚至直接都黏在了一起,梳都梳不開。
濕氣不能拖,祛濕需趁早:
第一,早起鍛煉身體
早上起床,鳥兒在叫、花兒在笑,我們不如也參與這明媚的早晨裡,做一做運動。
此時空氣正新鮮,最适合放松心情,活動一下身體,不必要做大汗淋漓的運動,隻要沿着公園、河邊散散步就足夠。
在散步的同時,心裡不要太着急,走的穩一點、慢一點,重點就是運動腿部,将氣血循環調整過來。
身體抵抗力因此增強,濕氣想要入侵也很難;活動身體,促進新陳代謝加快,濕氣排出會更加順利。
第二,喝個下午茶
一天之中,最适宜喝茶的時間,莫過于吃過午飯之後了,人們既有時間,又有精力。
更何況此時喝茶,給下午長時間的工作、學習提供了不少幫助,會使人更加精力充沛。
那麼,我們選擇喝烏草根紫蘇茶,在喝茶之餘,起到一定的祛濕效果,也是無可厚非的。
栀子、茯苓、薏苡仁、紅豆、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白扁豆等20種食材,是烏草根紫蘇茶的重要組成食材,一種都不能缺少。
茯苓、栀子、冬瓜既能健脾,又能除濕,補益脾胃,去除體内濕氣,讓機體獲得輕松感,消除困倦。
藿香味辛,性微溫,祛暑解表,化濕和胃;陳皮味苦辛,性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作用。
淡竹葉其性味甘淡,能清心、利尿、祛煩躁,解渴消暑,解毒利尿,對于口舌生瘡、牙龈腫痛、口腔炎等有良好的療效。
第三,閑來無事拍拍手
在我們的身體上,有許多排濕穴位,隻要我們抽時間按一按、推一推,對祛濕有大量的好處。
隻是對于一些懶人來說,按揉穴位還是比較麻煩,我們隻能推薦他們做一個更簡單的動作來祛濕了。
拍手,每個人都會做,都能做,具體要拍打雙手的大魚際位置,因為這裡靠近手腕,容易積聚濕氣。
雖然一開始拍打此處會比較疼,但是後來就感覺不到了,堅持拍打一段時間,體内滞留的濕氣都能得以排洩。
第四,連續做汗蒸
汗蒸,相比較泡腳、運動,出汗量是最多的,也比較适合懶散的普通人做。
體内濕氣太多,我們需要疏通經絡,做汗蒸使得身體生熱,經絡運行就能加快。
在汗蒸的過程中,我們的血液循環也能變快,代謝水濕的能力得到增強。
所以,偶爾做一次汗蒸,即使堅持不了太長時間,做完之後,身體也會變的舒服很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