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那你就能照顧好生活中80%的事。
文章分享者簡介:韓瑞丹,全國高級康複理療師,艾灸師
前言
《灸繩》一書對“灸感”這樣描述:“灸感由穴位向外擴散,自上而下走遍全身”。為什麼在日常的艾灸中,我們很難體會到神奇的灸感,甚至出現腹瀉、水泡、發燒等各種反應呢?下面,為大家講解10種艾灸反應及其處理方法。
灸後病重
灸後病重可能是由于艾灸的時間或者灸量不夠,或者身體太過虛弱所緻。
在身體太過虛損、正氣比較弱的情況下,相應的髒腑沒有辦法與病邪做鬥争,在艾火溫熱刺激下,通過經絡腧穴的傳遞,調整人體氣機。
一旦陽氣提升之後,所在病竈正氣增強,有能力與病邪抗争,這個時候才會出現灸感。
應對方案:
當邪氣排到體表時,可以在局部進行刮痧或者點刺放血讓邪氣及時排出來。
返 病
有些人可能在以前得過某種疾病,治療之後沒有了症狀,但病根還未去除。艾灸一段時間後,正氣一足,以前的老毛病就犯了,也叫“勾病”,這就是艾灸在幫助身體驅除深層的病根。
應對方案:
注意休息,加強營養,詢問醫師後,可繼續艾灸。
染 病
染病是艾灸的一種排病反應,本身身體就可能已經有了一些慢性病,但并沒有表現出來。現在正氣足了,有能力和病邪做鬥争,就會以疾病的形式顯現出來。
應對方案:
此時需要有專業的醫生對新病進行配穴應對,确保順利地度過各種排病反應。
艾灸上火
艾灸上火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說灸的時間過長、灸量過大、配穴不合理、操作的器械或者手法不合理……
從體質上來說,經絡不通的人更容易上火。
應對方案:引火歸元
◆ 更換操作方式,比如之前用器械灸,換成人工懸灸。
◆ 晚上用艾葉泡腳,加大引火下行的力度。
◆ 另外,還可以用刮痧、拔罐、刺血的方法直接将餘熱洩出,或艾灸湧泉、太溪、足三裡等下焦穴位達到引火歸元的目的。
灸後排尿多
艾灸後排尿增多是身體毒素和寒邪從體内排出的一種重要方式。
中醫講“腎主水,司膀胱開阖”,如果把膀胱比喻為水庫,則腎髒就是主管開阖的閘門。如果腎陽不足水液代謝就會失靈,蓄水池中有一點水就會打開。
而艾灸培補腎陽之後,腎功能會跟着恢複,把體内多餘的寒濕排除體外。正氣與邪氣相交,其功能也會受到影響,直到這種開阖的能力完全恢複,尿頻的症狀也就消失了。
應對方案:
◆ 腎虛病人:在原有穴位上加腎俞等穴。堅持了一個周,尿頻的症狀就減輕了。
◆ 抑郁症病人:可以減少灸量和時間或者暫時停灸或者加上神門等安神的穴位。
◆ 患有婦科疾病的女性:灸了幾天就出現尿頻的症狀,加強在關元、命門等穴位進行施灸,提升元氣。
灸後發燒
發燒是體内的正氣和邪氣做鬥争的重要表現。小孩子為稚陽之體,所以容易發高燒,随着年齡增長,陽氣越來越弱,各種亞健康和疾病症狀跟着出現,身體跟邪氣做鬥争的能力越來越弱,很難出現發燒現象。
應對方案:
◆ 先天陽氣比較充足:人體陽氣升發之後,寒邪被驅趕到足太陽膀胱經,表現出來的就是體溫升高。
遇到這種情況,通常會選擇在膀胱經、督脈進行刮痧或者拔罐的方式。如果選擇拔罐就在内側膀胱經定罐10~15分鐘;刮痧一般以出痧為度,如果配合用艾葉泡腳發汗,一次之後,這種熱症很快就會退下去了。
◆ 陰邪過重:在溫度太高、正氣不足的情況下,高燒會持續一天以上,高燒持續的時間會相對較長。可以繼續艾灸,同時對身體進行輔助幹預。
◆ 寶寶發燒:給寶寶适量地飲用溫開水。如果溫度達到38.5℃以上,可以配合搓痧或是吮痧的方法給寶寶洩熱。一般會選擇大椎、肺俞、身柱穴。
熱感、走竄感
艾灸穿透性比較強,具有透熱、導熱和傳熱的特點,會随着經絡進行感傳,有非常好的通竄功能。當出現走竄感之後,身體就會出現各種症狀,有的人經絡比較暢通,所以灸幾次這種感覺就會慢慢出現。
艾灸的通竄感還表現在“找病”上,什麼意思呢?當艾灸的熱力滲透到相應的病竈,陽氣充足了,身體自然會進行調整。
比如說艾灸中脘穴,胃部寒者肝區會感覺不舒服,但是又檢查不出來具體的疾病,其實這就是艾灸的通竄功能在起作用。
灸後出汗
艾灸後适當出汗是可以的,如果感覺良好,那這種出汗對人體有很多好處。像夏天人們居住在空調房中,該出汗的時候不出汗,直接導緻寒氣閉塞在體内,陽氣受損,疾病叢生。
但切記不可大汗,如果第二天有虛弱的表現,就說明艾灸的量和時間太過了。
艾灸後有的人是全身出汗,而有的人是後背出汗,有的人則是灸的時間長了,艾灸的部位容易出汗。而陽虛比較嚴重的人,施灸的前幾天很少出汗,正氣足了,排汗功能恢複正常,外邪才慢慢通過汗液排出,這就是陽氣不斷提升的表現。
應對方案:
◆ 配穴的時候要盡量配合太溪、足三裡等下焦、滋陰的穴位。
◆ 一定要配合補血、健脾的食物,比如說山藥、小米、紅棗等補氣養血的食物,防止身體太過虛弱。
注意事項:
在用艾灸治療的過程中,如果出汗比較多,除了在方法上進行調整以外,一定要注意神的收攝。最好甯心靜氣,這樣人體消耗的能量不會太大。
灸後腹瀉、腹鳴
既然艾灸可以培補人體元陽,為什麼還會出現腹瀉呢?
艾灸之後,陽氣提升會在體内運行,腸胃功能開始恢複,大腸的蠕動也會加強,陽氣将髒腑以及經脈中的寒邪化開,排出體外,這種方式可能是出汗,或者腹瀉,或者排尿增多。
如果腹瀉則一般說明腸胃有問題,陰邪化開之後就會以腹瀉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就像雪化成水尋找一個正常的排洩途徑一樣。
應對方案:
◆ 艾灸關元、足三裡、培補元氣,增強正氣,使寒濕等外邪盡快排出體外。
◆ 若因腹瀉出現虛脫,同時伴有嘔吐等其他症狀,就需要配合一些藥物調理。如果是脫水的話,就要喝點糖鹽水。
灸後月經異常、白帶異常、崩漏
◆ 月經異常:艾火在調理人體的過程中,也會消耗一部分人體津液,而如果人體吸收功能比較弱或者補充的水液不足,而人體此時氣血就會相對偏弱,所以出現假象。
◆ 白帶異常:女性則會出現陰道炎、尿道炎或者出現陰部發癢、發紅的症狀。這是因為寒邪循經而走,經脈繞于陰氣。陽氣增強之後,陰邪被驅逐,正邪相争的過程中,細菌會暫時滋生,所以就會出現炎症。
◆ 崩漏:卵巢囊腫屬于寒邪凝滞于經脈,氣機不暢,艾灸後陽氣會将寒凝邪氣全部都化開,以破裂出血的形式表現出來。
應對方案:
◆ 月經異常:隻要适當減少艾灸時間或者艾灸力度,艾灸前後适當補充溫水,在飲食中适當吃一些山藥等補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氣血的轉化這種症狀就會得到緩解。
◆ 白帶異常:保持外陰幹爽,多喝水,吃清淡食物。
◆ 崩漏:科學的營養和合理的睡眠,同時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中醫講“動則生陽”,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艾灸配合運動可以促進氣血的運行,更有利于體内瘀血垃圾的排出,機能的恢複。
⊙特别申明:
版權聲明:本文轉自: 灸姐 正安文化北京,本平台重在交流分享,非商用,若有侵權請聯系小編删除。提醒:本平台分享出來的方劑、配穴建議、養生方案等僅供同道參考和交流,并非适合所有人群,建議患者就醫辯證診治,網絡推斷不會太精确。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動力。精彩給您的朋友,幫助并影響更多的朋友,讓更多朋友受益!閱後請朋友們關注我的文章,希望和大家共同學習交流。
艾灸師丹丹老師為大家分享人體四大養生要穴,長期溫灸之,能達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延緩衰老的作用。這四大養生穴位是:關元穴、中脘穴、足三裡穴、命門穴。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