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風(Gout)
痛風是嘌呤代謝紊亂所引起的一組疾病。其特點是:高尿酸血症 ,急性關節炎反複發作,形成痛風結石,嚴重者可導緻關節活動障礙和畸形,可引起痛風性腎病。
分類:
- 原發性痛風:有先天性或特發性嘌呤代謝紊亂引起,
- 繼發性痛風:由慢性腎髒疾病、血液病、内分泌疾病及食物、藥物引起
痛風多發生于肥胖、腦力勞動者,發病與嗜酒、飲食過度及過敏體質等有關。男性發病率高于女性,女性僅5%,常有家族遺傳史。
臨床上可分為以下四期
- 無症狀期,僅有高尿酸血症,無其他症狀。
- 急性期,一般在持續高尿酸血症後數年至數十年發作,以急性關節炎為主,首次發作時間多在淩晨1-2點。部位多為大足指的關節,占60%。促發因素包括飲食過度、局部外傷,體力或腦力勞動過度、受冷、潮濕、過度激動與感染等。治療應及時給予秋水仙堿進行治療,1-3天可以緩解。
- 間歇期,在兩次發作之間,有一個靜止期為間歇期,患者無任何症狀,間歇期為數月、數年,甚至數十年。病人常認為病情痊愈或好轉。大多數病人在一生中反複發作多次。
- 慢性期
- 痛風石:尿酸沉積于結締組織所緻,平均出現時間為十年,小者可觸及,大者肉眼可見。常發生于耳廓手足肘及關節處。痛風石嚴重者表面潰爛,形成瘘管。更可見乳白色的尿酸鈉結晶,但極少繼發感染。
- 慢性關節病變統稱經過10-20年的進展,累積上下肢許多關節。
- 腎髒病變,長期痛風導緻高尿酸血症可影響腎髒發生腎尿酸結石或痛風性腎實質病變。
痛風的相關疾病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代謝特點,痛風主要是嘌呤代謝的異常,尿酸是嘌呤代謝的最終産物,痛風的生化标志是高尿酸血症。
嘌呤代謝異常按其代謝過程可分為三類:嘌呤合成代謝異常,嘌呤分解代謝異常,嘌呤轉化代謝異常。
相關營養素
- 碳水化合物
- 适當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每日總熱能的攝入,應低于正常的10%。
- 脂肪
- 脂肪攝入不宜過多,一般每日脂肪攝入量限制在40-50克以内較為理想。
- 蛋白質
- 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特别是出現腎髒病變時,應以尿蛋白的丢失量和血漿蛋白濃度來決定蛋白質的攝入量。
- 維生素和無機鹽
- 補充足量的維生素和無機鹽,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能促使組織内淤積的尿酸鹽溶解。
痛風的食療
1、食療原則
- 限制嘌呤攝入量。每日應控制嘌呤在300毫克以下,(正常飲食是600至1000毫克)。低嘌呤飲食是指每天嘌呤的攝入量在100-150毫克以内,但低嘌呤飲食限制了蛋白質的攝入,不宜長期采用。
- 含嘌呤高的食物,(100-1000毫克/100克),主要有動物内髒,肉湯、魚卵、小蝦、牡蛎、鵝等。
- 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10-100毫克/100克),主要有肉類、魚類、禽類、貝殼類、幹豆、扁豆、菠菜、龍須菜、蘑菇等。
- 含嘌呤低的食物,(<10毫克/100克),主要有谷類、奶類及其制品、蛋類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硬果、油脂、調味品等。
常見食物中嘌呤含量mg/100g
- 限制總熱能、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熱能一般控制在1500-2000卡/日,較正常減少10%-15%,應逐步減少。
- 限制蛋白質、脂肪的攝入量,蛋白質攝入量不宜過高,0.8-1.0克/千克體重/日(标準體重)為宜,且應以植物蛋白為主,脂肪應控制在40-50克每日以内。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食用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
- 增加水的攝入,忌飲酒。痛風病人應多飲水,以利于尿酸的排出,最好保證每日飲水量2000-3000毫升左右。這是飲食治療中較為重要的環節。痛風病人應忌酒,因為乙醇代謝可使乳酸濃度增高,抑制腎髒對尿酸的排洩,同時乙醇促進嘌呤的分解代謝。使尿酸增高,故酗酒,常為急性痛風發作的誘因。
2、急性期的飲食治療
- 嚴格限制嘌呤150毫克每天。可選擇嘌呤低的食物,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
- 蛋白質,以0.8-1.0克每千克體重供給。以牛奶、雞蛋。谷類為主要來源。
- 脂肪不超過50克每天。
- 每天供給液體在3000毫升以上。可采用碳酸氫鈉、枸橼酸鈉,使尿液堿性化。
- 每日可食用蔬菜1-1.5千克。或水果4-5次。
3、緩解期的食療原則
- 正常平衡膳食;
- 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有限制地選用含嘌呤中等量的食物,自由攝取含嘌呤低的食物。
- 蛋白質控制在80克每日;
- 維持正常體重,避免過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