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研讀了一個醫案故事,出自“王占玺”前輩,王老曾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的老中醫,乃是“嶽美中”的弟子。
有一次,王師接待了一個女患者,當時該患者已經74歲了,某天早上起床的時候,發現自己突然間不會說話了。
并且,右側的肢體沒有辦法擡高,似乎是癱瘓了,但,神志還算是清楚。
家人立刻就找到王師為其診治。
刻診,脈弦有力,舌苔薄黃,高壓170,低壓98,右手活動不了,握力差勁。
最後被診斷為“左大腦中動脈腦血栓形成”。
這個時候王師不慌不忙,提筆寫出一張方子:
生石膏,黨參,川芎,當歸,杏仁,桂枝,麻黃,甘草,幹姜。水煎服,每日1劑。
患者服用6劑之後,語言清晰了,并且,能夠扶着床下地走路了。
二診,在原方中加入白術,防風,黃芪,繼續投用13劑,完全可以自行行走。三診,繼續守方投用12劑,諸證悉平,恢複如初。
老太太康複後,情緒非常激動,就問王師,這個中藥方是什麼?
王師答道“古今錄驗續命湯”。
老太太含淚說到“是啊,續命湯,真的讓我續命了……”
那,這裡頭是怎麼回事呢?我今天就按照自己的理解,給大家簡單地說一下吧!
首先,從老太太的症狀來看,多半是“中風”了,對吧?
中風也分重、輕,而老太太算是輕的,因為神志清楚,隻是語言受礙,肢體不便,而這在業内叫做“腦血栓形成并偏癱”。
其實,從中醫來講,老太太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體内的“氣”不轉了,無法開展,想要治療,就必須讓氣轉起來。
那,如何轉呢?
與氣機相關的髒器,是“肺,肝,脾”,肺居于上,主氣的調節,脾居于中,主氣地散布,肝居于下,主氣的流通。
可是,這類患者一般“偏寒”或者“偏熱”,而老太太舌苔黃,且脈弦有力,說明是“熱象”,也就是體内有熱。
而王師采用的方子,正是《金匮要略》中的“古今錄驗續命湯”,原方的配比是這樣的:
麻黃、桂枝、當歸、人參、石膏、幹姜、甘草、川芎、杏仁。
從王師的方子來看,基本是原方的沿用,隻不過人參換成了黨參。
而“麻黃,桂枝,杏仁”這3味藥是入“肺經”的,主要的作用是讓肺氣活絡起來。“黨參,幹姜,甘草,石膏”這4味藥是入“脾經”的,讓脾氣升降自如,運轉脾氣。“當歸,川芎”這2味藥是入“肝經”的,行肝氣,活肝血。
後面加入的“黃芪,白術,防風”這3味藥,主要是入“脾、肺”,是輔助上方的藥材,增加其功效。
提醒,用量上是根據病人的情況,症候,加以改變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方子的劑量不便透漏。
總而言之,最後是将患者體内的氣機給打通了,身體的各項機能也就恢複正常如初了。
該方子,在中醫治療“腦血栓”的形成,非常受中醫人的青睐,我個人覺得,對于“熱證”的患者可能效果更好。
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還是要提醒一下大家,用藥要經過專業中醫師的辨證,切不可自行用藥。
我是@心血管專家羅繼紅,您身邊的心腦血管專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