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質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全面成長,華泰大學專注企業經營管理咨詢10年!作為全球卓越的企業經營管理大學,緻力于為全球塑造引領時代方向的管理思想和實踐,讓每一位管理者、創業者、領導者和企業家都能夠走進華泰大學;教育、陪伴和幫助創業者、領導者、企業家成就未來新商業領袖,推動全球經濟繁榮和社會文明。堅守:勤奮好學、正直善良、實事求是、博學笃志的校訓,為全球企業經營管理和商業變革助力加油!
“關注”“私信”一起學習成長、交流分享
“管理”,這個日本人翻譯的詞彙,始終有一點冷峻和疏離的意味。
因為有管理者,就有被管理者。孟子說: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就鮮明地說出了這種階層對立下管理者的優越感和被管理者的卑微感。
今天是不是也可以說:勞心者管理,勞力者被管理。
當然今天的勞力者,除了體力工人也包括知識工人。
前者在過去100年,由于有了科學管理主義等方法,其勞動生産力已經提升了50倍。
而後者,則比較悲催,既要勞心,也要勞力,既要管理,還要被管理。
我們今天着重來說說前者的故事,順着科學管理主義的線條,看看管理已經達到了怎樣的極緻!也說說勞動者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管理?
01
美國的科學管理:作業動作研究
最初的被管理者就是工廠的體力工人,現代管理理論就源于對他們的作業動作研究。
科學管理鼻祖泰勒由此形成了一套管理的方法,人們稱之為科學管理主義。這很奇怪,管理叢林有那麼多理論,比泰勒系統、嚴謹、宏大的理論多的是,為什麼把最初的那個稱之為科學管理呢?這個理論的科學性又在哪裡?
科學管理主義在于以提高勞動生産率為核心,通過研究工人的作業動作,建立科學化的、标準化的管理方法,以替代傳統的經驗管理。
圖一:泰勒《科學管理原理》
構成科學管理主義的五大核心是:
1工作定額原理
2能力與工作相适應原理
3标準化原理
4差别記件付酬制
5計劃和執行相分離原理
由此泰勒将首次将管理變成了一門可以研究的科學。
德魯克評價說:科學管理是一種關于工人和工作系統的哲學,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如果沒有科學管理,就沒有二戰美國的勝利,是美國對西方思想做出的最特殊的貢獻。泰勒的理論孕育了現代大工業化時代,也開啟了美國領導西方世界繁榮的序曲。
02
德國的科學管理:人體工效學
美國發明了科學管理主義,但是德國卻将其發揮到了極緻。泰勒的工人作業動作研究,到了德國人那裡,變得相當高級,叫做“人體工效學”。
常聽說“組織效能”、“勞動效率”,那麼“人體工效”是個啥?它仍然是以勞動生産率為核心,研究人與機器設備和作業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期建立符合人心理、生理需求的高效作業方式。
這看起來是對人給了更多尊重,當然也要人付出更多代價,那就是對效率的要求會更高。
由此發展出一種專門的工作系統設計方法,叫做MTM(Methods-TimeMeasurement),即方法确定時間。通過強調方法的重要性,讓人們更聰明而不是更艱苦地工作。
圖二:MTM倡導更聰明地工作
德國企業普遍應用MTM來設計工作系統,應用Lean production(精益生産系統)來改進工作系統。我們廣泛實施精益(盡管效果差強人意),但對MTM卻基本孤陋寡聞。
03
科學管理的核心:方法時間測量
我們知道,機器是有确定性的,人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機器完成工作的時間是固定不變的,因為程序設定好了。機器不會累了想歇會,也不會罵娘。
那麼,人怎麼能具有确定性呢?除非也變成程序設定好的機器。
MTM就是這樣一種:讓人具有确定性的工作系統設計方法。它的邏輯是:完成某一确定工作所需要的時間取決于所應用的方法。如果方法确定了,所需時間也就确定了。
所以MTM的核心就是制定方法,設定時間,然後以此為标準,進行不斷的測量和改進,從而得到最佳生産效率的工作系統設計方案。
科學管理的極緻:歎為觀止的人體工效設計
MTM非常透徹地研究人體工效,制定作業時間标準。這雖然仍是泰勒曾經做的工作,但是其精細化、科學化、數字化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第一步:将所有人體操作過程分解成7個基本的工序:
夠取和放置;
放置;
使用輔助工具;
啟動操作;
動作周期;
身體動作;
視力控制;
第二步:識别每個工序的影響因素,分解到每一個動作上。
包括:控制等級、力氣、距離、對稱性、配合等級;
第三步:采取數字化模拟方法,拍攝現場電影,分解為速度16幀/秒的動作畫面,從而測量每一個動作的時間,例如行走、轉身、抓取、擡頭。
圖四:動作數字化模拟
第四步:設計不同場景下每個動作的最佳工作方式,這一步類似于精益生産,隻是更細微。
圖五:抓握設計提升效率43%
圖六:轉身設計提升效率66%
圖七:抓握設計提升效率72%
圖八:抓握設計提升效率78%
第五步:清除影響因素,合理設計場景後,設定動作最佳效率時間。
我們尋常的時間單元是秒,MTM的時間單元叫TMU (Time Measurement Unit) 。TMU是多長時間呢?看如下換算關系就知道:
1TMU=0.036秒,即1秒=27.8TMU,1分鐘=16667TMU,1小時=10 萬TMU。
1秒是一刹那,這1秒裡竟然有近30個TMU。
比如伸手取物這個動作,分解為5個細分動作,每一步又分為高中低水平,所設定的TMU最高不超過27.7TMU,也就是在1秒裡面做了諸多量化分解。
圖九:伸手動作TMU分解表
第六步:建立基本工序的标準時值
圖十:7個基本工序的标準TMU
第七步:以人為中心,建立面向生産線的整體工序系統設計
圖11:人體工效設計标準
05
MTM科學管理方法:德國制造的根基
初看MTM方法的時候,感覺是“螺蛳殼裡做道場”。這麼精細入微,啧啧稱奇!
随即又有點兒不屑,即使把人體動作研究透了,單兵作戰能力最大化,以後工廠沒人了,又能有什麼用呢?
再細看,感覺吃了一棒槌!
人相對于機器,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如果MTM能夠研究透人體的工效,那自然也能夠研究透機器的工效。
所以即使到了“黑燈工廠”階段,人工參與率可以說是0%。遵循着同樣的管理邏輯,企業的生産系統也會具有相當的可測量性和穩定性。
圖12:MTM重塑生産平衡系統
MTM的核心是對時間的測量,從而尋求最優方法。它作為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簡稱IE)的一個重要分支,如果沒有這種時間測量評估,IE的改進能力将會大打折扣。
反觀我們的企業,基本的測量,比如工時定額很難做好,就是缺乏這種精細化的人體工效測量。工時定額不準确,導緻連最粗放的人天工時計劃都做得磕磕絆絆,生産系統的穩定性,一個插單或一個缺件就全亂套。
這是量化管理水平上的巨大差異!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台,起于壘土。
MTM系統的精細、穩固和确定性,作為德國科學管理的底層基礎設施,淋漓盡緻地體現了德國人的專業精神:嚴肅認真、一絲不苟、追求完美!
這樣的科學管理,才可能形成聲譽卓著的工業制造,才可能支撐舉世聞名的工業4.0計劃。
可以說,MTM方法闡釋了德國制造強大的根基何在。
06
科學管理的美好藍圖與現實困境
MTM将所有不确定性要素控制到了極緻,人體和機器一樣,具有程序般的可預測性。
對于企業而言,這是極大的成功;但對于勞動者而言,真是令人頭皮發麻!
所有的工作活動都被精确地控制,一點轉圜的餘地都沒有,你不遵守操作規程,甚至可能引發連鎖式的系統崩潰,誰也無法承擔這樣的後果。
這到底是更聰明地工作還是更機械地工作?有時候很難說清楚,但至少,比起那些更愚蠢的工作,你不得不去幹,還無處可說,這要好得多!
盡管MTM也強調環境的友好和資源的支持,經過訓練後,使人的潛能充分發揮,達到能長時間不覺疲勞地保持最佳效率的方法,避免工人的過度負擔。
但這也不能解釋人們的疑慮!就像一百年前泰勒所遭遇的那樣。
在推行科學管理的前十幾年,泰勒可謂屢戰屢敗。從費城的水壓工廠總工程師,到伯利恒的管理顧問,再到陸軍軍械部顧問,他屢遭工人、工頭和工會的強烈質疑和極力反抗。
泰勒說,他的科學管理是理性的效率,其道德倫理合理性在于提高生産率而又不增加雇主和工人的勞動量,從而使雙方都從中受益。
德魯克曾為之描繪出一幅這樣的美好藍圖:
由于管理得當,協調與合作使企業和個人均實現了最佳的效率,生産力成倍增加,工人收入急劇增長。與此同時,工人工作時間減少、體力精神壓力減小。但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提高,而産品價格卻降低了。
可以說,這是所有管理學家心中的理想國。
但現實卻差距甚遠!科學管理想要使勞資雙方均實現最大限度的富裕和雙赢,但處于博弈劣勢地位的工人,往往需要先付出代價,比如被裁員、加速的生産線、降低的薪酬、重組後的工作流程。
1912年,一個拒不接受科學管理方法的工人被解雇,引起工人大罷工,美國國會衆議院委員會展開了對泰勒的聽證調查。
泰勒堅信他所推行的乃是真理,工人的敵意很大程度是因為誤解。科學管理所要消除的絕大部分是無效工作,是針對機器、供應、規劃、生産和分配上的浪費,跟工人的具體職能是沒有關系的,這些改革本不可能對工人造成傷害。
但國會随後還是通過了法律:禁止公務員使用秒表,這一禁令直到1949年才取消。
要知道,泰勒最初就是掐着秒表對工人做動作研究的,沒有時間方法的測量,這幾乎動搖了科學管理的根基。
07
科學管理幾乎證明了它的承諾
曆史進步的車輪滾滾向前,由泰勒所開啟的單工序動作研究,逐漸升級到了流水線組合工序研究,再到整個生産過程的系統工序研究。
工廠的效率、規模和利潤的提升,随後也确實帶來了雇主和工人的雙赢。
1913年福特用日薪8小時5美元制度取代了過去的9小時2.34美元,提升幅度超過50%,這僅僅是在泰勒接受國會質詢後的第一年,科學管理顯示出了良好的潛力。
到了1916年,福特以360美元價格賣出了60萬輛T型車,而此前的1908年,售價850美元的T型車僅僅賣出了6000輛。
随後的曆史,我們都看到了,資本家開啟了大工業化時代,勞動者們也由于穩步提升的收入,成為新興的一個中産階層,享受到了社會物質财富進步的紅利。
可以說,盡管過程不斷波動,科學管理主義正逐步幾乎實現了它過去的承諾。
尤其是在德國這樣的國家,勞資雙方之間的差距并沒有想象的那麼大。比如擁有一技之長的工人,其工資待遇可能超過公司的總經理。員工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禁止節假日休息日上班,還能享受健全的社會福利保障。
08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管理?
我們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管理?這個問題得從三個方面來說。
1)首先,正視管理差距!
由于缺乏科學管理,導緻我們的勞動生産率與發達國家相差巨大,仍然隻能依靠資源禀賦競争。差距有多大呢?2015年中國勞動生産率隻是美國的1/14,現在仍然不到美國的1/10。
如果說美國生産率高,是因為金融科技太強大,可以薅全世界的羊毛。
那麼,跟同樣為制造業強國的德國相比,我們的生産率也隻是人家的1/5,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圖13:與美國相比各國生産效率(來源:鳳凰新聞)
這中間的差距,絕大部分都是科學管理的差距。
華為年年表彰藍血十傑,就是彰顯管理科學性的重要意義。
我們很多的企業,徒有其表,整天沉迷在互聯網 、生态型組織、中台化、新商業等等新潮概念之中,虛無缥缈,自得其樂。但是連存貨減值都盤不清楚,連人工效率變動都盤不清楚。
大部分管理決策仍然依賴于語文管理,缺乏基本的數學管理。
科學管理主義,我們仍需補課!
2)然後,擁抱管理變化!
我們大力呼喚科學管理,但不是說管理隻是一種效率理性。
管理百年前肇始于科學主義,自身也在不斷發展進化。明茨伯格說,我們今天的管理已經具有了三種成分:
通過假設驗證才能達成的科學成分;
通過實踐經驗才能達到的技藝成分;
通過想象力才能達到的藝術成分。
沒有科學性,實踐性和藝術性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
但是如果沒有實踐性,科學性也會是理論空想;
而沒有藝術性,科學性則會變成冷酷無情!
我們要以管理的科學性為頭腦,左手擁抱管理的技藝性,右手抓緊管理的藝術性。
否則,我們一定會重蹈當年泰勒的覆轍。
3)最後,不忘管理初衷!
如果大家都不講真話,我們可能會忘了,為了什麼而要做管理!
管理的初衷是共同進步、分享紅利!
是讓系統有效率、企業有發展,同時員工有成長。這是一個雙赢的結果,這是泰勒當年的初衷!
凡是忘記了與勞動者分享企業管理進步紅利的,都不是真正的科學管理!
也反對那些不重視科學管理,導緻系統效率低下、協作艱難,員工被消磨被虛耗的真浪費!
企業需要科學管理,員工其實更需要。很多時候,員工要上陣殺敵,公司真的允許嗎?組織能力的短闆不是員工不會不願,而是缺乏組織治理導緻員工不能。
當企業有意無意忽視掉系統效率和結構效率的建設,把管理進步變成隻讓勞動者更有效率這一件事情!指望員工來突破結構性的重重阻礙,這可能就是一種嚴重的不負責任!
趨勢決定戰略,戰略決定組織,組織決定成敗,中國不缺少戰略家,而是缺少将戰略落實并取得成效的卓越管理幹部!培養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是企業家們的責任,也是華泰大學的使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放眼未來,華泰大學堅守企業經營管理領域,教育陪伴幫助未來新商業領袖,推動管理變革升級,為世界培養更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新商業領袖,緻力于“為全球塑造引領時代方向的管理思想和實踐,讓每一位創業者、領導者、管理者和企業家都能夠走進華泰大學,教育、陪伴和幫助創業者、領導者、管理者和企業家成就未來新商業領袖,推動全球經濟繁榮和社會文明”的使命;實現“成為全球卓越的企業經管大學,推動管理變革”的偉大願景。恪守”勤奮好學、正直善良、實事求是、博學笃志“的價校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奉獻力量、拼搏奮鬥。
關注【本頭條号】更多關于制度、流程、體系、崗位、模闆、方案、工具、案例、故事、圖書、文案、報告、技能、職場、知識、常識等内容,華泰大學10年積累,免費與您分享!
領取本資料的完整内容方法:
1.本資源編号:101。
2.關注 評論 轉發,然後私信“資料101”可以獲得更多企業經營管理資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