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教育部發聲,堅決防止和糾正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小學一年級嚴格實行“零起點”。頓時,關于“幼小銜接”的議論聲,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發酵”~
《貴陽晚報》28日報道,貴陽某公裡幼兒園王老師“訴苦”說,家長強烈要求幼兒園教小學知識,甚至有家長因為幼兒園不教孩子寫字和計算而帶娃娃轉學,就這學期,班上就有2個孩子因為這個原因轉學……
幫粉兒圈裡,@依然媽媽也是一肚子苦水。她說,我家娃娃今年升一年級前就啥也沒學,字都不認識幾個,結果開學做數學作業時連題目是什麼意思都不懂!盡管現在已經有所好轉,但有些事還是要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就做好準備!
還有很多孩子處在三年級轉折期的幫粉兒也開始犯嘀咕,說孩子在家不想寫作業,甚至還有些厭學的情緒,會不會是從幼兒園開始就讓他們一直進補習班的緣故(看來這個幼小銜接的問題,着實影響深遠)
幼小銜接這個事情,還是咱們老師最有發言權!貴陽市六一幼兒園袁雨副園長就告訴小編,幼兒園的孩子剛進入一年級時,總是需要一段過渡的時間,所以寶爸寶媽們先不要着急上火。但是說到提前做好準備,新生入學前的這半年時間,就非常關鍵啦!
閱讀質量提升,幫助寶貝理解題目 袁園長說,根據《指南》中數學領域的内容,在幼兒園階段,大班需掌握“10以内的分解與組合”。“分解、組合”說白了,就是加減法,例如2和3合起來是5。
但剛進入一年級學習的小朋友并不能很快的理解到,課堂上學習的加減法其實就是幼兒園裡的分解組合,所以這就需要老師、家長在和小朋友一起閱讀的時候,應該重點幫助他們進行理解,而不是識字。
小編在查閱了一年級上冊數學題後,歸納出了最常出現的12個字、詞:做、數、擺、塗、填、算、畫、比、對、連、多少、大小。在題目中,它們大多以“A一A”的形式出現,比如“數一數”、“做一做”,
就像下面這個圖片一樣:
袁園長建議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的時候,如果遇到類似的字符時,不妨将其标注出來,不要急于告訴他們這些字詞代表的意思,而是讓他們多讀多看幾次,從繪本或小故事中了解字詞的含義。
提前培養孩子的作息、學習習慣
幼兒園的教學不同于小學,小朋友的活動相對自由,集中學習時間也隻有30分鐘左右。因此在孩子進入一年級之前,袁園長提醒寶爸寶媽要提前培養好孩子的作息與學習習慣:
書包裡應該放哪些東西?帶到學校的東西,孩子能否自己收拾整理?一天有幾堂課?老師下課前都交代了哪些課下作業?第二天要準備哪些課本、教學用具……這些都需要孩子提前需要掌握的,寶爸寶媽們如果不想開學就進入老師黑名單,就把孩子獨立學習、生活的自理能力培養起來吧!
幼兒園的上下課,或者說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更随意,但是進入小學之後一節課40分鐘,8點開始上課直到中午放學,時間長、科目多,如果再讓孩子肆無忌憚地睡懶覺,恐怕最後又是“請家長”的節奏,所以讓孩子提前适應早睡早起很重要。
還是那句話,會不會認、怎麼書寫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寫寫畫畫的時候,坐姿是否正确、握筆的方式正不正确,才是需要注意的。
袁園長在介紹六一幼兒園所做的幼小銜接工作時說,在大班下學期,幼兒園會開展“參觀小學”活動,大班孩子與小學生一起參與升旗儀式、進入課堂一起上課,讓他們對小學的課堂有個直觀的認識。
倘若幫粉兒的孩子所在幼兒園也有類似的活動,家長在孩子體會之後不妨多與孩子聊聊,幫助他們樹立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銜接班不必上,但講座家長要聽聽
銜接班從本質上說,就是提前教授幼兒園的孩子一年級的課程,貌似提前學習的孩子在進入一年級之後更容易跟上老師的步伐,成績也更好。
但長遠地來看,孩子會因為提前學過,上課的時候就不那麼不認真聽講,從而出現開小差、上課說話、玩玩具等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非常不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不僅如此,還有小朋友因為一年級上課老師與培訓班老師的教法不一緻,出現難以适應上課進度而複讀的情況。如此來看,幼小銜接班不上也罷。
另外,臨近新生入學的時候,很多幼兒園都會舉辦家長講座。就六一幼兒園來說,會在3、4月份,邀請南明區教研員、甲秀小學的老師到校向大班家長傳經授課。向家長傳授科學的教育理念,講解孩子進入一年級前需要家長配合訓練的一些基本能力等。
遊戲中也是個學數學的好地方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引進了區角教學的概念,裡面的很多遊戲項目,都能幫助幼兒園的小朋友在玩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家長們要鼓勵孩子,參與到老師組織的遊戲之中。不信?讓小編來舉幾個“栗子”:
區角活動人數預約:正如你在下圖中看到的,不同區域内購容納的人數是一定的,讓小朋友從圖片中就能了解數的概念。例如,美工區隻能進8個人,當八個圓圈都填滿時,就不能再進入。
眼尖的小編,還發現了小朋友們的“火星文”,寶爸寶媽們看懂了“小巧手遊戲規則”、“建築工地遊戲規則”了嗎?
日期、時間等概念
當小編走進各個班級時,簡直要被老師和小朋友們的智慧驚呆啦!!你看這個日曆與鐘表的結合,每天看着它的孩子們一定能更快掌握日期、時間等概念。
最後,照舊給幫粉兒們送上《3到6歲幼兒發展指南》中,關于數學闆塊的學習目标與建議吧~
教育建議1.引導幼兒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如:
感知常見事物的大小、多少、高矮、粗細等量的特征,學習使用相應的詞彙描述這些特征。
結合具體事物讓幼兒通過多次比較逐漸理解“量”是相對的。如小亮比小明高,但比小強矮。
收拾物品時,根據情況,鼓勵幼兒按照物體量的特征分類整理。如整理圖書時按照大小擺放。
2.結合日常生活,指導幼兒學習通過對應或數數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多少。如:
鼓勵幼兒在一對一配對的過程中發現兩組物體的多少。如,在給桌子上的每個碗配上勺子時,發現碗和勺多少的不同。
鼓勵幼兒通過數數比較兩樣東西的多少。如數一數有多少個蘋果,多少個梨,判斷蘋果和梨哪個多,哪個少。
3.利用生活和遊戲中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數概念。如:
結合生活需要,和幼兒一起手口一緻點數物體,得出物體的總數。
通過點數的方式讓幼兒體會物體的數量不會因排列形式、空間位置的不同而發生變化。如鼓勵幼兒将一定數量的扣子以不同的形式擺放,體會扣子的數量是不變的。
結合日常生活,為幼兒提供“按數取物”的機會,如遊戲時,請幼兒按要求拿出幾個球。
4.通過實物操作引導幼兒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并用“加”或“減”的辦法來解決問題。如:
遊戲中遇到讓4個小動物住進兩間房子的問題,或生活中遇到将5塊餅幹分給兩個小朋友問題時,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法。
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家裡來了5位客人,桌子上隻有3個杯子,還需要幾個杯子等。
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等。
5.用多種方法幫助幼兒在物體與幾何形體之間建立聯系。如:
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各種物品的形狀特征,并嘗試識别和描述。如感受和識别盤子、桌子、車輪、地磚等物品的形狀特征。
鼓勵和支持幼兒用積木、紙盒、拼闆等各種形狀材料進行建構遊戲或制作活動。如用長方形的紙盒加兩個圓形瓶蓋制作“汽車”。
收拾整理積木時,引導幼兒體驗圖形之間的轉換。如兩個三角形可組合成一個正方形,兩個正方形可組合成一個長方形。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生活物品的圖形特征,鼓勵他們按形狀分類整理物品。
6.豐富幼兒空間方位識别的經驗,引導幼兒運用空間方位經驗解決問題。如:
請幼兒取放物體時,使用他們能夠理解的方位詞,如把桌子下面的東西放到窗台上,把花盆放在大樹旁邊等。
和幼兒一起識别熟悉場所的位置。如超市在家的旁邊,郵局在幼兒園的前面。
在體育、音樂和舞蹈活動中,引導幼兒感受空間方位和運動方向。
親們,目前黔學幫已開通小學家長群,請掃描或者長按二維碼加入,謝謝配合。如果家長加入不了群,請添加下方小編崔崔的微信哦(掃描或者長按小編崔崔的二維碼),小編會将您拉入家長群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