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編者的話: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葬禮期間,超過25萬人沿着倫敦泰晤士河徹夜排隊,瞻仰了女王靈柩,包括前政要以及著名球星貝克漢姆在内的社會名流都排隊十幾小時甚至更長時間。對于英國人來說,排隊是一種習慣,更是傳統文化。有序排隊是文明程度的體現,由于國情不同,民族性格不同,英國、印度、日本和埃及的排隊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英國:對插隊零容忍
從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去世消息8日公布後,很多有經驗的英國人就開始在白金漢宮門前排隊。來自英格蘭東北部城市諾維奇的布裡亞特對記者說,她9日早上7點半來到英國國會大廈附近開始排隊。她排在第一組2000名以内。她搖着手中黃色的排隊手環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當晚10點能回到家,就謝天謝地了。從倫敦泰晤士河東的薩斯沃克公園,到記者見到布裡亞特的阿爾伯特河岸,全程大約5英裡,這就是排隊等候瞻仰英女王靈柩的距離,但實際的排隊距離其實更長。除了距離之外,倫敦進入深夜後,溫度從白天的25攝氏度降到不到10攝氏度。對于很多沒有自帶帳篷的人來說,隻有靠搓手跺腳來緩解肌膚感受到的寒冷(如圖)。按照官方規定,排隊者不能帶酒,也不能用火做熱食。所以多數人隻靠喝熱水、熱咖啡,配上冷面包和薯片充饑。
英國媒體早前提醒民衆,要做好徹夜等候至少35個小時的心理準備。根據統計,大約有4%的英國人願意這樣排隊等候,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人。他們也是英國王室主要的支持群體。很多深夜排隊的人對記者表示,他們見到這麼多和自己一樣排隊的陌生人,感到一種凝聚感。
英國人對排隊的執着癡迷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葉。英國著名小說家、記者和社會評論家喬治·奧威爾曾在1947年的文章《英國人》中,試圖挖掘第一次到英國旅遊的外國遊客的心聲:“那位想象中的外國觀察員肯定會被我們的溫順、彬彬有禮所震撼:聚集成群的人們行為有序,沒有推搡和争吵,心甘情願地排隊。”倫敦每到夏天,溫布爾登網球賽期間,按慣例會有一份長達30頁的排隊指南,詳細介紹應該如何排隊、有序等候入場。
一些曆史學家認為,英國人排隊這一社會習俗是在工業革命期間形成的。當時,城市化浪潮推動了工業社會的産生,引發了從農村到城鎮的人口流動,并徹底改變了日常生活的模式。但真正塑造、确立英國人“文明排隊”聲譽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肯特大學社會曆史和社會政策講師凱特·布拉德利曾在2013年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采訪時說:“起初,排隊跟(生活)極端困難相關,因為窮人不得不排隊領取施舍,獲得慈善幫助。當時的輿論宣傳都是敦促民衆恪盡職守、遵守秩序。這是政府在動蕩不安的時期試圖控制時局的一種方式。”
英國人對不排隊或是插隊“零容忍”。前首相特雷莎·梅以及幾名英國國會議員被拍到沒有排隊就直接瞻仰女王靈柩。事後,官方解釋說,國會議員和在國會工作的工作人員因為人就在停放女王靈柩的地方,所以可以豁免排隊。但來自英國獨立電視台的當紅主播維勒比和朔爾福德早前被拍到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插隊進入威斯敏斯特廳瞻仰女王靈柩。兩人面對實拍記錄隻得抱歉,承諾再也不會幹這樣的事。但英國媒體預計,“插隊門”可能不會這麼簡單就煙消雲散,兩人可能會面臨被解雇。與之相比較,在這次排隊瞻仰女王靈柩期間,前英國球星貝克漢姆低調排隊13個小時,被當地民衆稱贊不已。
印度:排隊要分男女
對印度普通民衆而言,不管是孩子入學報名還是去神廟祈福,抑或去醫院看病,生活裡處處需要排隊。但有“特權”的人或有錢人,總有規避排隊的“通道”。
為避免插隊,印度人排隊互相親密無間,前心貼着後背(如圖),别說插隊,整個隊列連針都插不進去。畢竟緊貼式排隊不适合異性排在一起,于是男女分開排隊。在印度香火旺盛的神廟外,每逢宗教節日,虔誠的信徒們為了能在正日子裡敬神祈福,往往要排長隊,有時甚至徹夜排隊。此時,緊貼排隊法的優勢就顯現出來了,即使困極睡着了也不用擔心摔倒。
對城市貧民窟或農村的窮人來說,需要排隊的情況就更多了。在貧民窟沒有自來水供應,限時限量供水的水車一般要好幾天才能來一趟,這裡的人們就早早排起長隊,用水桶、水盆等各種容器打水,排隊的隊伍裡經常為了先來後到的問題起争執。印度電影《起跑線》就展現了富裕家庭的主婦因為經驗欠缺在貧民窟排隊打水時被人插隊的場景。還有一種排長隊的情況,就是家長們為即将入學的孩子有個好學校的名額徹夜排隊。
不過,“特權階層”和富人在許多場合都有不用排長隊的專門“通道”。即使在有些神廟,如果信徒肯花錢,也能排到比較短的隊列,甚至明碼标價,花錢越多能節省的時間就越多。到醫院看病更是如此,富人基本都是去醫術好、收費高的私立醫院,可以提前預約,随到随就診。而窮人為了省錢隻能去公立醫院排大隊,在醫療資源更加匮乏的農村地區,看病有時候甚至可能要排隊好幾天。在暢銷書《白老虎》中,就描繪了病情危急的印度農民在嘈雜的醫院中排隊數天的場景,因為醫生一周隻來坐診一天。
印度式排隊也給一些小商販提供了商機。隻要有排長隊的地方,就能看到賣奶茶的小販,他們拎着能放茶壺和一次性陶土杯子的小鐵架子,一邊吆喝着“茶”,一邊在隊伍中靈活地穿梭。還有依附排隊“産業”而生的“黃牛黨”,他們在神廟附近比較多。當穿着打扮看起來比較富有的人來排隊時,總會有不少“黃牛黨”前來招攬生意,“明碼标價”讓你花錢省時間,體會一把“特權”的滋味。
在印度網上論壇關于排隊的帖子裡,印度人诟病同胞最多的大概就是插隊問題了。探究起來,印度人不喜歡按規則排隊,有複雜根源。有的印度專家認為,将人分為三六九等的種姓制度,就決定了排隊這種講究先來後到的相對公平的方式在印度是不容易落實的。
日本:從幼兒園就開始學排隊
亞洲最愛排隊的國家,非日本莫屬。日本人購物、上下電車、在餐館用餐,都少不了排隊。即使在非常時期,日本人也依然秩序井然地排隊。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期間,因電車停運,人們沿着鐵道和路邊排隊前行。對日本人來說,排隊是一種生活習慣,不管去哪兒,都會找排隊指示牌。在日本如果排隊加塞,輕者要忍受别人的白眼或指責,嚴重的還要被處以100萬日元以内罰款甚至24小時拘留。
排隊習慣的養成,從孩子蹒跚學步就開始了。在天氣好時,日本街上經常能看到排隊過馬路的幼兒園小朋友,車輛看到都會遠遠停下,耐心等小朋友隊伍通過。進入小學,在家附近集合,大家一起整隊之後排隊向學校出發。日本教育中,并不提倡永争第一,公平性被認為非常重要,而排隊就是公平性的體現。
一些人氣非常高的大型展覽現場,工作人員會組織參觀者排隊參觀。除了人工排隊,現在有些餐飲店還推出自助排隊機器人。進店後輸入就餐人數并選擇桌子的大小,輸入手機号便進入排隊系統,然後就可以離開,快到号的時候手機會接到短信通知,即可返回。
日本人排隊就餐,有時候是出于從衆心理。比如說看到一家拉面店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人們就會認為這家的拉面比對面沒人排隊的那家做得好吃。商家會利用這種從衆心理,在很多餐廳門口擺着一些椅子,造成需要排隊就餐的假象。
排隊也有消極的一面,調查顯示,被認為愛排隊的日本人其實在一些情況下不喜歡排隊,尤其職場排隊,論資排輩,對年輕人來說升遷機會渺茫,需要熬年頭。
埃及:與陌生人一見如故
在埃及,排隊可謂絕佳的社交機會。區别于有些國家的人在排隊時喜歡自顧自玩手機,熱情開朗的埃及人則喜歡在排隊過程中聊天,從國家大事到個人趣事,從工作到文化,聊得熱火朝天,原本直溜的隊伍過了一會後就變成三五成群,明明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但經曆過大概半小時的排隊後,個個熟悉地好像親朋摯友,滿面笑容、稱兄道弟。甚至在堵車排隊時,左右兩車内的人都能搖下車窗聊得火熱,在嘈雜的街頭,即便需要喊着說話,也樂此不疲。在這裡,排隊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相反卻因為閑聊變得無比有趣,“我的很多朋友就是在排隊過程中結交的。”埃及人侯賽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
記者在埃及工作3年多,有個非常強烈的感受就是,在這個文明古國,人與人的連接感無比緊密,陌生人之間沒有防備感,破冰就在一瞬間。在埃及排隊時感受陌生人的真誠與熱情,讓記者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種美好。
除了喜歡在排隊過程中聊天,和朋友煲電話粥也是埃及人在排隊時愛幹的事。一個電話能持續幾個小時,再配合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真可謂眉飛色舞、手舞足蹈。聊到忘情時,甚至忘了自己是來辦事的。有好幾次,在排隊時,排在記者前面的埃及人就因為打電話太投入而忘了辦正事。侯賽姆告訴記者,打電話是埃及人的一大愛好,“因為我們喜歡分享,排隊就是打電話的好時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