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惠州西湖5年拆遷規劃

惠州西湖5年拆遷規劃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0 06:16:31

來源:惠州日報-惠州新聞網

“硬骨頭”從豐山景點入口至豐山加油站之間的區域,這片占地35畝的地塊有60處曆史遺留建築,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多數是老舊、破敗的平房和樓房,涉及37戶權利人

“第一拆”曆時兩個月,西湖更新優化“第一拆”進入收尾;一個月内所有承租戶順利搬遷,無一投訴

豐山隧道主線起點位于豐山路以南,終點與現狀合生大橋接順,主線隧道車道規模雙向6車道,在豐山路北側設置一對平行匝道,現下角南路地面道路僅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隧道東側,建設擁有500多個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

豐山公園建設以紅色為主題的豐山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集散廣場和西湖西入口

下角展望未來的西湖下角一帶,通過下沉式隧道實現車往地下走,湖水将菱湖、平湖、鳄湖連接起來并環繞豐山,“五湖連環”景象将再現

7月,惠州西湖,一池碧波映夏荷,滿樹鹭鳥動婆娑。

下角南路依舊車水馬龍,途經的上班族發現:豐山至加油站一側那些破舊難看的爛尾樓式建築——消失了!休閑散步的市民看得更清楚:沒有建築的遮擋,一棵蒼翠的古菩提樹出現在視野裡——太驚喜!

這是市委、市政府實施惠州西湖優化提升工程的“第一拆”,也是惠州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開展“我為群衆辦實事”的一個生動案例。

目前,惠州西湖優化提升“第一拆”已進入收尾。市委、市政府堅持“還湖于民、還綠于民、還景于民”初心不變,前所未有之舉推動惠州西湖及周邊區域更新優化,把惠州西湖打造成惠州“城市會客廳”,更好實現山水城相交融的景城典範。

惠州西湖5年拆遷規劃(惠州西湖優化提升)1

西湖拆遷正在進行。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翻拍

應民呼

對标一流提升惠州西湖品質

惠州西湖,在惠州人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

2018年惠州西湖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後,市委、市政府更加緻力于惠州西湖品質提升,惠州西湖環境質量、景觀質量、服務質量得到進一步改善,名片效應逐漸顯現,旅遊占比呈現逐年上升的良好态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惠州綠水青山的代表西湖就在城中,市領導多次提到,西湖具有悠久的曆史文化底蘊和良好的生态環境,一定要珍惜好、愛護好,合理開發景區資源,規範管理景區資産,守護西湖天際線,将西湖風景名勝區打造成惠州特有的生态名片。不僅如此,挖掘惠州西湖的美,還是惠城區提升中心城區魅力、提升城市首位度的重要因素。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這句話令惠州西湖在中國衆多擁有西湖的城市中聞名,但真正對标杭州西湖、對标一流,惠州西湖在格局上、體系上、規模上仍有較大差距,“車難停、人難留、财不旺”這一現狀尚未根本性好轉,一些瓶頸問題亟待破解。

惠州西湖的優化提升,是民心之所向。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對标杭州西湖實施西湖提質工程,并成立惠州西湖及周邊區域更新優化工作專班(以下簡稱“西湖工作專班”),對西湖進行科學整治并優化提質。

從豐山景點入口至豐山加油站之間的區域,是惠州西湖曆史著名景觀“野寺岚煙”和“菩薩泉”所在地。這裡保留着惠州唯一一棵具有340餘年樹齡的菩提樹。由于曆史原因,這片占地35畝的地塊有60處曆史遺留建築,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多數是老舊、破敗的平房和樓房,涉及37戶權利人。

這片地塊的清理,是西湖整治的重點,更是難點。還湖于民、還綠于民、還景于民,必須迎難而上,啃下“硬骨頭”。

攻堅戰

僅用兩個月“啃下硬骨頭”

要整治的地塊,在惠城區江南街道辦轄區範圍。在對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及分析後,市委、市政府果斷下達命令,由西湖工作專班堅決施策,并在惠城區委、區政府的統籌協調下,全面清拆行動正式拉開帷幕:4月30日,正式下達通知;5月1日,組織測繪公司進場測量登記;5月3日,組織評估公司進場現勘登記;5月7日,完成所有權利人的測繪及初評工作;5月8日起,對項目範圍内所有商鋪(或個人)印發搬遷通知和限時搬遷通知。

“我們深知任務緊迫性,馬上取消‘五一’假期。”惠城區政府有關負責人即刻組織開展工作:

項目共涉及32個臨街商鋪,推進的難點就在于如何将商鋪在規定時限内實現騰空搬遷。惠城區政府、江南街道辦制訂“于法于理于情”6字工作方針,即便再難也要跟群衆講明白,獲得群衆的理解和支持。

在這個過程中,征拆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約談,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清楚項目實施的重要性,了解每戶承租戶經營情況,與承租戶一起商量解決搬遷騰空等困難。有部分承租戶比較困難,重新找檔鋪需要資金,街道辦先行墊付承租戶的停産停業征收補償款,甚至用私人車輛協助承租戶一起搬遷貨物,減輕承租戶因轉移場所而造成的經營虧損。為此,江南街道辦墊付了300多萬元幫承租戶找場所、預付押金等。

“我們欣慰又感動的是,很多承租戶一聽這是把西湖還給市民,不作商業不作房地産用途,紛紛支持我們。”令江南街道主要負責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帶頭簽約的83歲市民韓三妹,她在此經營一家客家風味的餐館,生意火爆,得知搬遷緣由後二話不說就簽名,她說:“我見證了下角從農田到有了工廠,希望有生之年還能見證豐山變成漂亮的景區。”

市、區兩級相關領導積極聯動,多次組織司法、自然資源等部門召開項目征收工作研究會,及時解決項目實施征拆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堵點,為項目依法有序進行保駕護航。

惠城區委、區政府以及西湖工作專班、江南街道辦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态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态,勇于擔當、攻堅克難。5月25日,27戶承租戶完成搬遷騰空,當天5戶構築物馬上被清場;6月上旬,再次刊登項目征收公告、項目構建築物權屬人公示通告,下旬實施清場。至7月4日,32戶承租戶均簽約并搬遷騰空,近60處建築物被清場拆除,涉及1.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

曆時兩個月,西湖更新優化“第一拆”進入收尾,豐山下近30年的曆史遺留建築被清理,西湖更新優化中“最大、最難啃的硬骨頭”被啃下。最難得的是,一個月内所有承租戶順利搬遷,無一投訴。

獲點贊

西湖提升邁出實質性大步

對市人大代表鄧苑萍來說,惠州西湖的每一點改變,都牽動着她的心。

作為土生土長的惠州人,鄧苑萍與衆多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樣,持續關注惠州西湖現狀,積極收集民情民意,建言獻策。從2016年開始,在每一年的市兩會上,鄧苑萍都會提交有關完善西湖基礎、提升西湖品質的建議。

“最初,我是因為西湖停車難問題,對西湖現狀進行一系列調研。随着調研的深入,我的建議也在不斷細化、有針對性。”鄧苑萍說,在調研中,許多專家學者、普通市民對惠州西湖存在的交通、配套、景觀、建築等問題提出許多建議,“讓我們真切感受到惠州人對西湖的愛”。

去年市兩會期間,鄧苑萍等15位市人大代表提交《将菱湖片區作為西湖提質工程起步區》的建議。無獨有偶,民盟惠州市委員會也提交了《連通平湖與菱湖,更高起點實現下角片區城市更新》的建議。

今年初,鄧苑萍與多位市人大代表來到下角南路一帶深入調研,代表們希望在這一帶建設大型遊客服務中心、地下停車場。在今年市兩會上,鄧苑萍等市人大代表提交《優化國土空間規劃 打造一流城市客廳》《十四五期間打造新時代“美麗西湖”》等有關西湖景區提質建議,建議改造下角南路為下穿隧道式快速路,建設遊客服務中心,複合開發地下空間。

7月9日,鄧苑萍來到清場項目所在地,眼前的景象讓她倍感興奮:挖掘機對拆除的地面建築進一步清理,古菩提樹、古榕樹枝繁葉茂,整個空間頓感開闊,鳄湖與菱湖盡收眼底。她連忙拿出手機拍照,要将這好消息分享給更多朋友。

“西湖提質邁出了實質性的一大步,這是為民辦實事、辦好事。”鄧苑萍為市委、市政府和惠城區委、區政府能夠聽民情、察民意、解民憂豎起大拇指,“我們看到了‘還湖于民’的穩健步伐,也看到了西湖更加美好的前景。”

惠州西湖5年拆遷規劃(惠州西湖優化提升)2

西湖拆遷區域的未來暢想圖。 惠州日報記者楊建業 攝/翻拍

暢想曲

西湖“五湖連環”有望再現

“這裡打開後,就會實現湖面下沉,遊船可以從平湖進入菱湖,西湖被割裂的現狀将得到改變。”西湖工作專班相關負責人指着下角南路一帶介紹。

清場項目隻是改造豐山、菱湖的一個起點。結合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相關建議,西湖工作專班邀請高水平的規劃設計團隊,對下角豐山、菱湖一帶進行科學規劃。“在規劃設計中,我們将充分挖掘豐山的曆史價值和文化内涵,并充分利用周邊的條件,提升西湖景區的配套。”

西湖作為5A級景區,卻缺乏一個相對完善的遊客服務中心、集散地和地下停車場,結合惠州西湖及周邊區域更新優化工作,惠州計劃實施豐山隧道(含地下停車場)及豐山公園項目。

根據規劃,豐山隧道主線起點位于豐山路以南,終點與現狀合生大橋接順,主線隧道車道規模雙向6車道,在豐山路北側設置一對平行匝道,現下角南路地面道路僅通行非機動車和行人。在隧道東側,建設擁有500多個停車位的地下停車場。地面部分,規劃建設以紅色為主題的豐山公園、遊客服務中心、集散廣場和西湖西入口。

我們可以想象,未來的西湖下角一帶,通過下沉式隧道實現車往地下走,湖水将菱湖、平湖、鳄湖連接起來并環繞豐山,“五湖連環”景象将再現。遊客從長深高速下到江南大道,過惠州植物園下地下停車場将車子停放好,就能上到地面從西湖西大門進入,不用門票就能遊覽西湖五湖各具特色的美景,漫步湖光山色之中,尋覓老街古巷裡的特色民宿與惠州美食,感受“半城山色半城湖”的詩情畫意。

“西湖的規劃讓人振奮,希望将西湖的文化遺産保護好,把惠州故事講好,讓西湖成為展示惠州的‘城市會客廳’。”鄧苑萍說。

背後故事

時間倒排推動項目進展

用心用情赢得理解支持

惠城區江南街道辦副主任楊劍犀是清場項目組的“老黃牛”。

從4月30日到7月4日,楊劍犀一直忙着組織測繪、評估公司現場測量登記,又逐門逐戶勸說承租戶、權利人,還幫助承租戶一起搬遷貨物。

“别看他現在皮膚這麼黝黑,兩個月前他還是個白皙斯文的小夥子。”江南街道辦一位工作人員一邊說一邊掀起楊劍犀的衣袖,隻見他“白加黑”的手臂上皮膚顔色對比顯著。

“我是土生土長的惠州人,之前就在惠州西湖裡的惠州學院讀書,惠州人對惠州西湖的感情是格外不一樣的。”楊劍犀說,為建設惠州西湖,這種辛苦付出是值得的,街道辦的每一個工作人員都是這樣想的。

土地整備是一個基層工作,核心是做好群衆的思想工作。工作人員既堅持原則,堅守政策法規底線,實現同一标尺下的完全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又合情合理,最大限度保障被搬遷人的合法權益,用心用情赢得群衆的理解和支持。

“攻堅戰”期間,楊劍犀與同事們激情燃燒,“5 2”“白加黑”日夜奮戰是常态。制定時間倒排表,表格量化、建立工作進度表實時通報進度:僅用20天,完成32戶承租戶的簽約工作;簽約後5天,27戶承租戶完成搬遷騰空;5月25日至7月4日,共拆除建築物面積超1.5萬平方米。

“我們在這裡住了20多年,說真的很不舍得搬,但以後這裡要變成景區,讓更多的惠州人享受西湖美景。舍小家顧大家,咱們一定要支持惠州的發展。”承租戶的一番話,讓楊劍犀和同事很感動。

“清場收尾那天,我搬來一張椅子坐在菩提樹下,買來一根冰棍獎勵自己。”楊劍犀笑着說,那天的冰棍很甜。

文字 惠州日報記者李向英 譚琳

本文來自【惠州日報-惠州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