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心理咨詢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治療嗎

心理咨詢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治療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1-08 22:16:32

本文字數約:5657 字

閱讀時間約:5 分鐘

本文章節:

01、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是有區别的

02、深入到内隐記憶的心理幹預技術

03、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一般要多久?

不少患者與家屬聯系我們的咨詢助理後,往往會問:

你們反複提及,你們在臨床中采用的是系統化的深度心理幹預,包括深度催眠下的心理幹預技術,還有強化認知幹預。

那這個“心理幹預”跟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到底有什麼區别呢?

以下做一些詳細解釋。

01、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是有區别的

其實嚴格來說,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兩者也是有區别的,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也是有所不同的,隻是很多人都不了解。

首先,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的資格考核單位不同,前者是國内權威的心理學機構或學會,而後者是衛生部。

在2017年年底前,心理咨詢師的資格考試和證書是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并核發的,是國家人社部認定的職業之一。

擁有心理學或相關專業大專或以上學曆的人即可報考;不是心理相關專業的、但有本科學曆的人,經過相關培訓達規定标準學時數,也可以報考。

2017年,人社部組織的心理咨詢師資格證考試認定取消(已獲證書者仍有效),将考核資質轉移給心理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和企事業單位。

近兩年來,權威性較高的心理咨詢相關證書有中國心理學會核發的“心理咨詢師專業能力課程證書”,還有中國科學院開展的心理咨詢培訓項目後核發的證書。

總的來講,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心理咨詢行業的準入門檻都較低。

這樣的好處是允許大量非心理專業、但能力和素質優秀的社會人才可加入該行業。但弊端也明顯,那就是導緻心理咨詢師的素質參差不齊,整個行業魚龍混雜,導緻很多不規範現象。

2019年,央視曾發布“心理咨詢行業亂象調查”,發現社會上部分心理咨詢機構惡意拖延咨詢時長、誘導來訪者過度消費。當消費者希望退款或維權時,個别機構甚至威脅要公布咨詢時的隐私錄音。

而且,隻經過短短幾個月的理論課程所培養出來的“心理咨詢師”,他們缺乏實戰經驗,如果不繼續積極學習、又缺乏豐富的人生閱曆、深刻感悟的話,大多隻對心理學一知半解,甚至有很多錯誤認知。

我們從一些患者、家屬口中,得知有很多心理咨詢師所用的“咨詢方法”令人啼笑皆非,甚至明顯違背了心理學原則、心理咨詢倫理。

而心理治療師的資格考核和準入門檻則嚴格得多。在身份上,心理治療師屬于衛生專業技術人員。也就是說,心理治療師與護士、醫師一樣,都屬于醫務人員。

心理咨詢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治療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1

圖片來源于網絡

心理治療師由國家衛生部組織考核,其報考人員必須是醫療衛生機構内,從事心理治療工作的人員。報考人員的教育背景一般是醫學相關專業,比如醫學、護理學、或與臨床相關的心理學等。

另外,在理論上,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所面向的對象不同。心理咨詢師面對對象主要是心理亞健康人群、或存在一般心理問題的人群。

普通人面臨家庭、學業、職業、婚戀壓力,産生了一些心理困惑和痛苦時,所需尋找的一般就是心理咨詢師。他們未達到診斷為精神心理障礙的标準。

所以,絕大部分心理咨詢師的工作地點是社會上的心理咨詢機構、學校、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基層單位等,服務的是普羅大衆。

而心理治療師在醫療機構裡工作,所面對的是确診為精神心理障礙的患者。他們在精神科醫生的指導下,對患者進行心理治療,加快患者的康複。

在絕大部分精神科裡,藥物治療是主流,心理治療是輔助的、次要的角色。

當然,以上隻是理論上的狀态。目前,國内醫院内的心理治療師人員緊缺,根本滿足不了廣大患者的需求。所以,醫院也會面向社會聘請優秀的、專業的心理咨詢師,為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提供服務。

但這樣還是滿足不了臨床中對心理服務的需求。所以,很多精神科醫生經過評估後,會在醫囑裡建議患者可接受“心理輔導”“心理疏導”等心理服務。患者、家屬可以拿着這份醫囑,到社會上尋找合适的心理咨詢師。

如果精神科大夫沒有寫相關醫囑,那可能是其認為患者目前的情況不适合接受心理服務,又或者這個醫生認為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沒多大作用。如果患者、家屬想自己去找心理咨詢,那就最好跟與醫生溝通,讓醫生開醫囑的時候寫上去。

那如果醫生沒有開相關醫囑,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對患者實施心理咨詢的話,嚴格來說,這可能涉及違法。

當然,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也有以下共同點:

第一,根據我國精神衛生法,心理咨詢師和心理治療師都不可以對患者下診斷,也都沒有處方權。隻有精神科執業醫師才可作出診斷和開具處方。

一般來說,在醫院裡工作的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相對規範,他們不會對患者下診斷,而是協助精神科醫師實施心理治療。當然,有的精神科醫生自己也考取了心理治療師/心理咨詢師資格,屬于雙重身份,那當然就可以下診斷和開處方了。

但在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中,有小部分人違規操作,對前來咨詢的個體“下診斷”。這是嚴重違法行為,請廣大患者、家屬提高警惕。

再次強調,隻有執業精神科醫師才有精神心理障礙的診斷和開處方資格。

第二,雖然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身份”存在較大的區别,但在本質上,兩者所利用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理論、技術和形式是基本一樣的。

心理咨詢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治療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2

圖片來源于網絡

無論是心理咨詢還是心理治療,國内目前主要以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CBT)和人本主義流派為主,此外還有催眠療法等。

近年來,第三代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正念療法使用也越來越多。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所采取的方式也都包括一對一、團體療法,還有家庭治療等。

所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如果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是專業、規範的,個人素質高,心理咨詢經驗也豐富,那麼其對來訪者、或者患者的積極作用可能會比醫療機構裡的心理治療師更大。

因為在醫療機構内,對精神心理障礙的治療主要用藥物及物理治療,心理治療是輔助作用,甚至有部分醫院已取消甚至并未設立過心理治療的科室。

我們曾接診過一個大學生抑郁症患者劉可,她2018年到2019年間多次随爸爸去國内頂級的精神科專科醫院北大六院就診,但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她爸爸本想給女兒找一些靠譜的心理治療師,卻發現北大六院當時沒有相關服務,他覺得非常驚訝!

當然,我們也不能确定當時北大六院是否設有心理治療服務,但國内絕大部分醫院精神科的心理治療力量薄弱,這是普遍的現象。

醫療機構的心理治療師在醫療機構内地位低于精神科大夫,患者心理咨詢或者心理治療的費用難以報銷,心理治療師獲得的經濟回報較低,工作成就感低,難以接受到良好的心理學繼續教育或者培訓,容易出現職業耗竭狀态,諸多因素導緻他們的工作動力不足,提供的心理服務質量也比較低下。

而社會上的心理咨詢師普遍收費較高,為了獲得來訪者的信賴及維持收入,他們會不斷參加培訓、學習相關課程等來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

再加上社會上的心理咨詢資源也更豐富,大衆預約較容易,所以很多人反而更傾向于找非醫療機構的心理咨詢師。

當然,醫療機構裡的心理治療也有優勢。他們有精神科資源和背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較嚴重,在接受心理服務的過程中出現情緒症狀急性發作,精神科醫生可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危險發生。

02、深入到内隐記憶的心理幹預技術

我們經常強調,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與一般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有很大區别。為什麼這麼說?

在學術上,心理幹預并沒有十分清晰的概念及定義,主要指針對各種心理問題或精神心理障礙,利用心理學理論、技術令來訪者恢複心身健康。所以,廣義上的心理幹預包括了心理咨詢及心理治療。

那從狹義上看,一般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是基于傳統的心理學理論及技術,是根據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或精神心理症狀,在其外顯記憶層面進行處理。說得通俗一些,是針對患者記得的事情、感受進行分析處理。

一般的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往往耗時很長,短則幾個月,長則數年,甚至十幾年。

甚至有不少基于臨床實踐研究的荟萃性分析顯示,長期心理咨詢或者治療的有效因素不在于哪種技術或流派,而是在來訪者對咨詢師或者治療師感到信任的前提下,咨詢師或者治療師長期的陪伴,心理的支持,理性的指導等等。這個研究發現也得到了很多心理工作者的認可。

而我們深度催眠下的心理幹預是根據最新的腦科學、認知神經科學理論,尤其是病理性記憶記憶再鞏固理論創立的,主要包括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技術(TPTIH)、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和深度催眠下條件反射重建技術(CRRDH)。

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技術(TPTIH)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能夠深入到患者的内隐記憶層面,也就是說,可以讓患者精準化回憶起、或者在腦海裡“看到”外顯記憶層面已經忘記了的、但導緻他們出現症狀的病理性記憶(心理創傷和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然後高效化地修複這些病理性記憶。

在深度催眠下經過高效修複後,這些病理性記憶對應的症狀會快速地大幅度緩解,甚至短時間内完全消失。

然後,我們還會與患者在意識層面深入探讨深度催眠下發現的這些病理性記憶,讓他們更加理性、深入地理解那些事件與自己症狀的關系,從中形成更加積極的認知,并且督促他們要加強自我反省能力,塑造越挫越勇的高逆商。

心理咨詢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治療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3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種探讨是在患者的認知層面上進行的,但不是主流的認知行為療法,我們暫且稱這為強化認知幹預。

也因為我們已經精準化找到了具體的病理性記憶,進行強化認知幹預時就更加有針對性,患者的感觸、感悟會更深刻,會有種恍然大悟、甚至是頓悟的感覺。

當我們反饋給患者父母時,父母往往會深受觸動,甚至也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清楚地知道了患者症狀的根源和心理活動,也更深刻地理解了自己的某些行為給孩子造成創傷的原因。

我們還會借此機會督促父母進行更深刻的自我反省改變和提升,必要時向孩子真誠的道歉,父母往往非常認可并表達感謝,從而更容易改善家庭關系和親子關系。

換言之,我們的臨床心理幹預技術可抵達的記憶層面更深,而且整體時間短得多。這與一般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有明顯不同。

再加上,“心理咨詢”一詞容易令人望文生義,讓人以為這就是心理咨詢師對來訪者或患者進行共情、傾聽、适當地提一些建議,甚至有家屬稱之為“話聊”。

而且,很多患者、家屬嘗試過傳統心理咨詢後,認為效果不好,甚至完全沒有作用,這也是客觀存在的問題。

部分青少年患者在剛接受心理咨詢時,往往能夠得到心理支持。心理咨詢師會認真、專注地聽他們傾訴,有的也會很好地共情。這确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患者釋放負性情緒。

但時間一久,很多青少年患者發現這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難題,便會感到失望,甚至抵觸心理咨詢。

至于心理治療,上面說過了,雖然在醫療機構内進行,但實際上,其所依據的心理學理論和采用的技術與心理咨詢沒有本質性區别,效果顯現都是比較慢的,因為無法精準地找到症狀背後的心理根源,并給予高效修複。

而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技術(TPTIH)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則有很大的不同。在實施該技術之前,我們不需要患者向我們過多地傾訴,釋放負性情緒,這并不會明顯地提高療效。更何況,很多早年的病理性記憶患者已經忘記了。

所以,我們隻需要簡單地與患者交流,了解大概的症狀、患者的疑惑和康複目标,在進行簡要的理論、技術介紹和催眠感受性測試過關後,接着就可以進入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和病理性記憶修複的階段。

因此,為了與傳統心理咨詢/心理治療明顯區分開來,我們便采取了“心理幹預”這個說法。

另外,很多患者嘗試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但療效不佳後,他們會對此失去信心;如果他們遭受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帶來的二次傷害的話,還會有厭煩、排斥心理。

所以,我們采用“心理幹預”這個表達,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盡量避免這部分患者一了解到我們,就誤以為這也是一般的心理咨詢/心理治療,進而産生抵觸和排斥。這無疑不利于信任關系的建立。

其實,我們核心技術——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技術(TPTIH)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的命名、定義及分類還未正式确定下來。我也希望國内外精神心理學專家能夠不吝賜教,給予我們更好的意見與建議。

03、我們的系統化深度心理幹預,一般要多久?

很多患者、家屬問我們的工作人員:你們的心理幹預一般要多長時間呢?要接受多少次深度催眠?

在以往我們分享的案例文章中,關于幹預時長的細節并未披露。

但因為詢問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便在最近的案例文章中,詳細公開了患者接受心理幹預的時長,以及接受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的次數。

我們最近分享的幾個真實案例的幹預時長均在60個小時左右。那是不是接受我們心理幹預的患者,一般都是這個時長?

當然不是。

我們接診的患者中,心理幹預時長少則30—50個小時,多則長達100多個小時的。

我們對患者的心理幹預時長主要與5個因素有關:

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

患者及家屬對我們的信任度及配合度;

患者的催眠感受性如何;

患者的悟性和家屬自我反省的能力;

患者和家屬的治療目标。

可能有些精神心理衛生從業人員感到很驚訝:

從案例文章來看的話,很多患者的症狀很複雜、病情嚴重,堪稱疑難雜症,為什麼在這麼短的時間内就能走向康複?

不排除有的人還會質疑,認為這不可能是真的。

我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的驚訝和質疑。

我是一名從業17年的精神心理醫生,我初出茅廬時,我也一度認為藥物治療才是最有效的。後來接觸心理學時,我也學習并使用過精神分析療法和認知行為療法。

換作是那個時候的我,那個不懂病理性記憶、記憶再鞏固理論為何物的我,我也會對我們現在創立的心理幹預技術感到不可思議,也會有所懷疑。

但現在的我明白,很多事情不是沒有可能,而是我們自身固有的知識、理論和技術限制了我們的認知邊界。

當我們覺察到這一點,并敞開心懷不斷去了解、學習和提升時,再加上我們獨立、深入的思考,很多以前覺得不可能的事,其實都能想明白,甚至實現。

當然,我們也明白,在現實情況下,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條件做到以上的覺察。所以,我們能夠理解部分人對我們的不理解;但我們也一直堅持,隻為理解、信任、認可我們的患者家庭服務。

心理咨詢是我們常說的心理治療嗎(心理咨詢心理治療)4

圖片來源于網絡

這17年來,我們晴日心理(晴日心身醫療)在精神醫學、心理學和教育學3個學科整合領域的無人區裡不斷探索,在多學科診療(MDT)實踐中有了很多突破性發現。

尤其是核心技術——深度催眠下創傷修複技術(TPTIH)和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記憶修複技術(TPMIH)的創立,我們已經率先進入了“精準精神心理學”領域。

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努力,争取早日實現高效化、精準化深度催眠下臨床心理幹預技術的複制和普及,推動國内科學精神心理學的發展,為更多患者家庭提供高效的診療服務,早日實現渡過磨難,晴日歸來。 #心理幹預治療# #冬季生活打卡# #雙相障礙#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