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這兩部經典的曆史劇作,很多看官給予了這樣的評價:認為陳道明飾演的“康熙皇帝”雖然略顯浮誇,但就“千古一帝”縱橫一生的霸氣而言,焦晃老爺子似乎有點“沉穩有餘、霸氣不足”。當然,也有人認為陳道明演繹了“康熙皇帝”的一生,那是親曆“除鳌拜、平三藩、收台灣、剿滅噶爾丹”以後,曆史功績澆奠出來的霸氣;而焦晃老爺子飾演的恰恰又是“九子奪嫡”期間,“康熙皇帝”整日糾結于無奈和心酸的特殊時期,帝王該有的霸氣自然就應該減弱很多。
隻是,焦晃版康熙真就不如陳道明版康熙霸氣?僅就兩部劇作的劇情演繹而言,我認為《雍正王朝》中的康熙皇帝在追繳國庫欠款,安撫勳舊功臣時的霸氣,要遠遠勝過《康熙王朝》中康熙皇帝霸氣外露的巅峰——三杯清酒敬孝莊、敬臣民、敬死敵。
完成“江南募捐”以後,邬思道就為剛剛返回京城的皇四子胤禛分析了戶部欠款的官員類型,其中“不安分而借之”的一類人,雖然人不多,但卻最難對付。按照邬思道的說法,這類人都是“有資曆、有功勞,講排場、講闊氣的大官功臣,都是從小跟随皇上鞍前馬後熬出來的心腹重臣”。奈何,這類人的借款都是幾十萬兩以上,不追,完不成差事;追急了,不但會得罪這幫老臣,就連康熙皇帝恐怕也會念着舊情,下不了手。
所以,擔任“追比大臣”的皇四子胤禛,為了完成康熙皇帝安排的追繳差事,為了樹立自己的“孤臣”形象,必須想盡辦法的拿這些勳舊功臣開刀。
于是,這些康熙皇帝的心腹重臣們便齊聚暢春園,趕來向康熙皇帝求情。
這裡,不得不提一句題外話,那就是《雍正王朝》對劇情演繹的細緻程度:就求情官員的官服補子來看,清一色的“獸”,也就是說,這些官員都是武職官員,這就符合了邬思道對“這類人”的角色分析——跟随康熙皇帝南征北戰的功臣。
這些勳舊功臣,功勞大、資格老,而且還有着康熙皇帝的特殊恩寵,自然不會将任何人放在眼裡。甚至,如果這些功臣們聚在一起,就連康熙皇帝也得給予禮敬,給予絕對的尊重。
如何安撫這些欠了巨款,但也立了大功的官員們?
來看康熙皇帝的具體操作:
1、鋪設談話環境面對衆多哭鬧的官員,康熙皇帝說道:
“有什麼話,到園子裡說去,在這裡哭鬧像什麼話!”
如果沒有康熙皇帝許可,暢春園門後的侍衛能放這些哭鬧的官員進去嗎?
當然不能!
但康熙皇帝可不管這個,你有了難處不來找我,反倒不顧官體在這裡哭鬧就是你的錯,說嚴重點,我可以直接治你們的罪。
很明顯,這是康熙皇帝予以的先行壓制,更是初步彰顯這些功臣身份特殊、待遇特殊的理性辦法。康熙皇帝的這句話換成白話還可以這樣說:就你們這個哭鬧法,換成别人早就被依例治罪了。
而後,康熙皇帝命三位上書房大臣離開,又轉身對李德全說道:
李德全,你領宮裡的人都歇着去!
李德全則給出了這樣一句回應:
皇上,這兒不能沒人伺候啊!
來看康熙皇帝的語言藝術:
叫你們去,你們就去,有什麼事,他們就不能伺候朕了?
康熙皇帝的這一句話,就能達到三個目的:
1、充分表現出對這幫勳舊老臣的信任;
2、進一步拉近和這幫老臣之間的關系;
3、确定康熙皇帝和這幫老臣之間的“主仆”角色,以前,他們是奴才;現在,他們仍舊是奴才。
事實證明,康熙皇帝的這句話非常有效,這幫老臣紛紛表示“奴才們能夠伺候皇上”、“奴才們願意伺候皇上”。這就是康熙皇帝的霸氣所在,不需要臉紅脖子粗的高聲訓斥,不需要動辄抄家砍頭的嚴厲懲治,隻需要一句話就能将這些勳舊功臣打回“奴才”,就能讓他們心甘情願的俯首帖耳。
來到園子裡以後,康熙皇帝又給出了這樣一句話:
“好了,現在沒有外人了,咱們君臣幾個坐下來聊聊!”
僅就《雍正王朝》的劇情演繹而言,康熙皇帝這樣一個幹巴巴的廋老頭,為何能讓修煉成精的皇子王公、文武百官心悅誠服,隻有服從而絕不敢反抗?幾十年修煉的帝王心術是一方面,罕見的曆史功績鑄就的帝王霸氣是 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懂得如何拉攏和安撫朝臣,懂得如何平衡朝野勢力。
康熙皇帝的這句話,到底有多大魅力?
剛剛趕走了三位上書房大臣,趕走了以李德全為代表的“宮裡人”,康熙皇帝再給出“現在沒有外人”的說法,會讓這幫功臣産生何種想法?
原來,在康熙皇帝的心裡,上書房大臣和近侍太監都隻是“外人”而已,我們這幫老臣才是皇上真正的“自己人”。
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還命這些官員“坐下來聊聊”,如此待遇,實屬難得。
有了這樣的前提,這幫老臣心中自然會心生感激甚至會立馬生出愧疚之情。皇上對我們那麼好,我們還這樣不支持朝廷的工作,有點不地道、不講究啊!
鋪設這樣一種談話環境,康熙皇帝已經掌握了絕對的主動權,剩下的,就是康熙皇帝任意發揮的時刻了。
2、陳述自己的霸氣人生
君臣坐定以後,康熙皇帝給出了劇中最為霸氣的一句話:
“朕一生自信,自信人生一百年,會當縱橫九萬裡。除鳌拜、平三藩、平噶爾丹、收複台灣、和俄國老毛子幹,大夥從來都沒怕過。朕也是,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怕。”
這種閱盡人生、看破生死的沉穩和冷靜,這種曆數過往功績宛如别人所為的自信和淡定,就是康熙皇帝的“帝王之氣”,就是不容任何人挑戰和威脅的“霸氣”。
雍正朝時期,被清流官員圍攻的雍正皇帝也有過類似表現:
“朕是當了四十五年的皇阿哥,水裡進、活裡出、六部辦差、民間闖蕩出來的鐵骨頭、硬漢子。當年在黃河裡,朕被洪水沖了一天一夜,我都沒怕過,還怕你們把朕給淹了?”
為什麼好多人在看《雍正王朝》的時候,看到20集康熙皇帝駕崩就放棄了?
因為焦晃就是康熙皇帝,而唐國強是在演雍正皇帝!
雍正皇帝氣到發瘋的這段話,還不如康熙皇帝一句“朕從來都不知道什麼叫怕”更具進攻性、威懾力。這就叫自信,就是曆史積澱而成的霸氣。這種霸氣,不需要什麼長鏡頭的咆哮演繹,更不需要訓斥朝臣的臨場發揮,那叫“吓唬”,不叫“霸氣”。
不怒自威,才是帝王該有的霸氣表現!
當然,康熙皇帝曆數過往的原因,更不僅僅為了凸顯“災民變動”的巨大危害,還有着他的原因所在:
震懾群臣,震懾這幫目空一切、對抗朝廷的欠款官員。你們什麼都不怕,朕更是什麼都不怕,不信咱們就試試!
有了這個讓群臣乖乖聽話的前提,康熙皇帝再予以“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勸說,才會更加有效。
3、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可是前不久黃河發大水,決了好多個口子,一夜之間,好幾個省,上百萬的人無家可歸。流離失所。一百萬人,兩百萬人聚在一起,這支隊伍有多大?沒有住的,他可以睡在棚子裡,睡在路邊上;沒有吃的,他們就會铤而走險。古往今來,為什麼會有那麼人就起來造反呢?沒有吃的,他才造反;沒有生路,他才造反。”
對于這些行伍出身的勳舊功臣而言,康熙皇帝不能用“之乎者也”的聖人之道教誨,更不能詳盡陳述前朝曆代的滅國教訓,隻需要用最淺顯的道理,用最實在的威脅予以說明。
這些欠款官員都是百戰餘生之人,都是憑借着鎮壓叛亂起家的所在,他們壓根不關心什麼國計民生,更不關心什麼王道統治,但幾百萬人聚在一起造反能對大清江山造成何種威脅,他們是再清楚不過。再不濟,他們也懂得“傾巢之下,豈有完卵”的道理。
有拉攏,有壓制,有安撫,更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的聯合沖擊下,欠款官員們也隻有有如此表示:
“皇上,您别說了,别說了,都是奴才們不争氣,奴才罪該萬死!”
隻認罪,不還款,直到現在,這些欠款官員們還是未就“戶部欠款”給予明确說法。不怕,康熙皇帝還有後招:
“這也不能全怪你們,連朕的兒子也不能體諒朕的苦衷!”
“不能全怪”,就是怪了;對皇子們的失望,同樣是對這幫老臣的失望。一句話兩樣說,這就是佟國維之前所言“既要追回欠款,又要維護官員的體面”。
有了這句話,官員們自然要主動表示清還欠款,可等到官員給出明确态度後,康熙皇帝的說法又變了:
“不!朕已經對不起一個魏東亭了,朕不能再眼睜睜地看着你們這些跟朕出生入死的人,老無所依。朕大内還有兩三百萬兩銀子,本來是準備四阿哥江南籌款不到的時候,拿出去赈濟災民的。現在朕拿出來,替你們還債。”
讓一幫老臣“羞愧難當”的時候,再給予巨大恩寵,拿出自己的體己銀子幫助還債,這份拉攏人心的帝王心術,堪稱經典。
現在,你還認為焦晃版康熙皇帝不如陳道明版康熙皇帝霸氣嗎?
參考資料: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雍正王朝》
(本文僅基于《雍正王朝》具體演繹情節和人設解析,并不以曆史史實為依據,個人觀點,歡迎提出批評意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