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提琴三弦與四弦的區别

小提琴三弦與四弦的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00:11:41

小提琴三弦與四弦的區别(小提琴的四弦有什麼特性)1

在小提琴被演奏者施加能量發出聲音時,不同直徑不同重量不同拉力的四根弦發出類似調和的音質,即所謂的四弦音色平均,那麼小提琴弦原本特性是如何的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知識,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小提琴四弦的特性

E弦在低音域(低把位)表情較為豐富,尤其與其它樂器一起演奏時可感受出來,在高音域有非常明亮即細緻精巧的聲音,如果柔軟的控制震動,聲音的清明性就會較凸顯。以上的特質容易産生音質單薄,刺耳,在高音(高把位)不容易發聲的窘況,尤其在泛音的表現上更為顯著。

A弦柔軟的親和力和明亮輕快的音色,有較強烈低音,在高音部分變得較弱較柔,如果樂章裡要求較柔軟又有表情的音質,演奏A弦比演奏E弦來的效果好。

這根弦是最容易産生鼻音的弦,在琴的構造或調整上的偏差是産生鼻音的原因。

D弦這是根表情最豐富的弦,但聲音的焦距濃度色彩很難控制,在制作上稍有誤差聲音很容易蒙上一層霧水。這條弦和G弦比起來給人安靜祥和的氣氛,有些宗教的味道,如果說得露骨些,好像琴的魂魄就寄托在這裡。

這條弦很容易流于沈悶,雖然是比G弦高五度的D弦但常帶着低音弦的包袱,如果它擁有A弦的氣味就會比較典雅精緻。

G弦厚重是這條弦的特質,有些些的冷調,利用聲音的力量和深幽闡釋内斂的曲風是這根弦最拿手的。在低音域時非常幽暗沉重的讓人透不過氣來,在高音域有較開朗的表現。在高音域使用較大的弓壓或較快的表現力是非常豐富的。

G弦在高音域時常接不上D弦,甚至很難發出聲音,在低音域常常流于黑白色(沒有一點色彩)隻有嗚嗚嗚的發聲,像是一間全黑的屋子,如果這屋子裡點燃豆子般大的油燈,那可就全然不同了,雖然仍是黑漆漆但會有些朦胧給人些想象的空間。

魯特琴的優雅,中提琴的甘醇優美,豎琴的莊重,小号的激情,短笛的活潑靈動,橫笛般優雅的歎息,短号般凄涼,小提琴借着各種演奏方式(Vibrato,Harmonics,Tremolo,Trill,Staccato等)集這些樂器的特性于一身,制作這樣的琴聲時制琴者除了被要求擁有精準的雙手外,看不見的精神同時也接受嚴苛的磨煉。

小提琴三弦與四弦的區别(小提琴的四弦有什麼特性)2

小提琴的構造

小提琴由30多個零件組成。其主要構件有琴頭、琴身、琴頸、弦軸、琴弦、琴馬、腮托、琴弓、面闆、側闆、音柱等。小提琴共有四根弦,分為:1弦(E弦)、2弦(A弦)、3弦(D弦)和4弦(G弦)。小提琴琴身(共鳴箱)長約35.5厘米,由具有弧度的面闆、背闆和側闆粘合而成。面闆常用雲杉制作,質地較軟;背闆和側闆用楓木,質地較硬。琴頭、琴頸用整條楓木,指闆用烏木。小提琴的音質基本上取決于它的木質和相應的結構,取決于木材的振動頻率和它對弦振動的反應。優質琴能把發出的每個聲音的基音和泛音都同樣靈敏地傳播出去。

小提琴有琴弦4根,原均為羊腸制的裸弦,約從18世紀起,低音G弦常包以銀絲,使其反應靈敏。現代則将G、D、A3根弦用纏金屬絲的羊腸弦或鋼絲纏弦,晚近也用尼龍弦。E弦改用鋼絲弦,使其在高音區的音色更佳。

小提琴制作成現代這種樣式,并非完全從形态美觀出發,而是有其音響上和演奏上的需要。小提琴面闆和背闆有弧度,使其共鳴良好,發音洪亮;琴的腰身狹窄,便于演奏高把位和低音弦;面闆和背闆加嵌條,除防止木闆開裂外,對琴的音質也起一定作用。面闆與背闆中間有音柱支撐,其位置變化對小提琴音色影響明顯。面闆左下方粘低音梁,既起加固作用,又具音響作用。小提琴表面的油漆如太硬、太軟,或漆得不勻,都會有損于音質。當琴弓與琴弦摩擦使琴弦振動時,通過琴馬引起面闆振動,又通過音柱使背闆振動,E弦振動較少,而G弦振動較大,從而使低音梁有更大的振動,并造成共鳴箱振動。能否使琴聲得以充分發揮,取決于琴弦及其張力、琴馬質量、運弓的壓力和速度。要想把琴的各種音質都表達出來,還要加上演奏者的弓法、指法和揉弦、彈弦等演奏技巧。

琴弓作為樂器的附加物,最早出現在拜占庭帝國時代,但其價值就如平民老百姓一般身份低下,究其原因是與彈撥方法所産生的聲音相比,運弓生成的音質實在是太弱。到11世紀伊斯蘭征服者入侵西班牙時,把琴弓帶到了歐洲,不到100年的時間即為西歐社會所熟悉,并被廣泛使用。

喜歡就關注我們吧:

微信公衆号搜索(博陽提琴)

微博搜索(拉小提琴的鹵蛋)/(博陽提琴)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