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5 07:39:20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這裡探讨生肖的起源)1

引子


最近幾天,我在頭條發的文章,基于遠古時期中西文明交流融合的比較多。對很多人而言,這樣的觀念很新鮮,更多的人則囿于曆史教材和流行的觀點,認為不可思議,瞎胡扯。在他們看來大規模的全球文明交流隻可能是現代的事,古人沒這個能力,因為交通技術落後啊。

事實上,對于4、5千年前中西文明已經發了的大交流、大沖突、大融合,在考古學界已成定論,因為考古出土了大量證據。最典型的證據有農作物和彩陶,還有青銅器、家畜之類。社科院曆史所的研究員,易華教授,也是我的朋友,在2012年出了一本書,叫《夷夏東西說》,系統地收集了大量證據,證明4000多年前,中國和當時的西方文明之間,發生了成規模的文明交流,是這一領域的一部代表作。

隻是此書的不足在于,隻關注了文明的從西方傳入中國,而沒有關注從中國傳向西方。文明的交流一定是雙向的,這種單向關注很容易産生誤導,認為當時的文明交流就是單向的從西向東,就是西方文明的東傳。這就傷及中國人的文化自尊和民族自尊,有意無意地迎合了中國文明西來說。當然,最近幾年,易教授也越來越關注中西文明交流中的中國文明西傳問題。

這麼多年來,通過對全球各大文明追根溯源式地研究,對人類文明和曆史,我逐漸形成了一個以中國為主導的,中西交流、影響模式。人類文明包括中、西兩大元素,大約6000年前,中西文明之間開始周期性的相互交流和影響,西方因素東傳中國,中國因素也西傳西方。但是,整體來看,在這一文明和曆史的中西互動過程中,主導地位的一方是中國。人類曆史的演變方向是朝向中國的,是西方跟着中國走。

正是由于周期性的文明交流,才使得中國和西方的曆史出現周期性的同步變化。西方是周期性地出現文明的更疊,舊文明不斷地消失,新文明不斷地湧現,而中國則周期性地出現朝代的更疊,文明還是老文明,中國還是中國,但是朝代、時代卻不停地變化。

關于這一曆史模式,以後我還會展開講,都會首發在本頭條号。

前面算是鋪墊,下面進入本文的正題,談談生肖的起源。解答這個問題需要用到中西交流的曆史模式,也是這一模式的又一個例證。

為什麼要寫生肖的話題,主要原因是頭條号國風頻道搞了一個“豬年話生肖”的活動,作為一名“優質文化領域創作者”,理應積極參與,大力支持。當然,我在這方面也的确有些研究,有話可說,有話要說。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這裡探讨生肖的起源)2


每位中國人都熟知自己的屬相,中國的每一年也都對于一個動物。但是,關于生肖的起源,我們卻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

要正确地認知生肖的内涵和起源,必須首先将生肖系統解剖、分解。整體而言,生肖系統包括兩大子系統:天幹地支系統,然後是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動物系統。也就是說,生肖實際上是天幹地支紀年法的一個部件。

這樣一來,就把生肖問題分解成兩個問題。一個是天幹地支紀年問題,一個是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個動物問題。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這裡探讨生肖的起源)3


先來看,天幹地支紀年。

幹支系統不僅可以紀年,而且也被用來記日。從本質上來說,幹支系統就是一套60進制的數字系統、數學系統,理論上來說,可以記錄任何數量化的東西,就象現在的數字一樣。

那麼幹支系統起源于什麼時候?答案是至少在商朝甲骨文出現時就有了,因為甲骨文中已經非常習見,用來紀日。

幹支數字系統究竟是什麼原理,先來了解一下。

幹支系統的每一個數字,都是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天幹部分,一部分是地支部分,是天幹與地支相配。十天幹: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實際上,十天幹也可看成十個數,十二地支是十二個數。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這裡探讨生肖的起源)4

天幹地支的相配規則是,十天幹,與十二地支遵從奇數配奇數,偶數配偶數,因此整體組合就是60個(10*120/2=60 )。而且從甲、子開始按順序相配,天幹沒了就重新來一輪,地支沒了也從新來一輪。總體上,天幹需要輪六輪(6*10=60),而地支則需要五輪(5*12=60),這樣按奇配奇,偶配偶原則,所有的天幹地支都會實現相配。這是數學題,看起來還有點複雜,參照上圖大家慢慢研究吧。

關鍵的問題在于,為什麼要構造出這麼一套複雜而奇怪的複合式的數字系統,直接從1數到60不就完了?

這裡又涉及到兩個問題。一個是,數字的屬性問題。另一個是進位制的問題。先說數字的屬性。

為什麼不用同質的數字符号去直接表示數,而非要再構造出每個字都有獨立含義的十天幹和十二地支?盡管都是數,幹支中的數的屬性顯然與同質的數字符号不同。幹支中的數即是數,又不是數,因為每個數都有超越數的特殊含義,也可以說是一種數中包含着特殊含義的數。

也就是說,在屬性上,幹支數與同質數是兩套截然不同的數字系統。而且幹支數是基于同質數的,這一點在幹支的相配原則表現的很明顯。這意味着幹支數的出現遠比同質數晚。在幹支數出現之前,中國已經存在成熟的抽象的同質數系統,在《易經》和以結繩和書契為形态的契約中被廣泛應用。在《易經》中,用抽象的同質數去表達天道的變化,而在結繩和書契中,則用其去記錄标的财産的數量或價值。我們不妨把這套數學系統叫“易經數學”。

目前發現最早的刻在陶器上的書契符号,來自西安半坡,時間在7500年以前。《周易》明确記錄結繩在書契之前:“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目前也在考古出土的陶片上發現疑似結繩符号,最早的出土在大地灣,時間在8000年前。

依照傳統文獻的記錄,“伏羲畫卦”,伏羲在神農之前,可以判斷結繩和易經的出現應該在農業出現之前。結合農業考古資料,可以确定時間至少在10000年以前。這也是易經數學的最晚出現時間。

而目前考古出土的抽象的同質數字符号,則來自河南舞陽賈湖遺址,時間應該在9000年前左右。

也就是說,抽象化的同質數字是中國固有的傳統,而且曆史非常悠久,那麼在商朝為什麼突然冒出了一套不那麼抽象的非同質數字系統,即幹支系統?

如果仔細研究與當時中國并存的另一個比較發達文明,古兩河文明,就能得到很明确的答案。

古兩河的數學在計算技術上非常發達,但是,在數字屬性上卻異常落後。因為他們的數都不是獨立的、抽象的,而是與具體的單位綁定在一起。譬如“一斤”在中國是由抽象獨立的數字“一”與獨立的“斤”組合而成,但是,在巴比倫數字中,“一”和“斤”是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說,表示和計算斤的數,就不能再用來去表示和計算“斤”之外的其他單位,如頭、輛等。

因此,在所謂的古巴比倫數學中,就發展出了很多套數字系統和計算系統,不同的系統對應于不同的單位。計算羊是一套數字計算系統,計算糧食則是另外一套系統。我将這種數學形态命名為“有物數學”,因為這種數學的數字是内含着物的,數物不分。

與“有物數學”相伴随的,是非同質的,有神的日期的概念。在古兩河,每一天,每一月,都是不同的,獨特的,而且對應于不同的神。現在的英文也将這種日期理念保留下來,一周的每一天,都是一個獨立的單詞,每一個月也是一個獨立的單詞。而這些單詞,在都是由不同的神演變而來。

而在當時的中國,日期則是數字化、數量化的,每一天、每一個月,都是同質的。可以證明這一點的就是結繩時代所流行的結繩計時方法,當然也可用書契替代。譬如,如果雙方約定在三十天後共同辦一件事,那麼就用兩條繩子打30個結,每人一條,然後過一天拆開一個結,剩餘最後一個結的那一天,就是約定的日子。在結繩中,繩結就是數字符号,與現代任何形式的數字符号無異。

盡管在中國的文化核心區域,結繩在春秋以後就徹底消失了,書契則邊緣化,但是在邊緣地區卻一直存在。直至剛解放的時候,雲南等地的很多少數名族依然在使用,給研究中國上古時代的結繩機制提供了民俗學資料。

這樣,擺在我們面前,便有三種數學形态:源自易經、結繩時代的抽象同質數學,“易經數學”;古巴比倫的“有物數學”,以及介于兩者之間的“幹支數學”。

幹支數學也是一種抽象數學,不像古巴比倫數學與具體的物綁的那麼緊,但是,它的每個數字也是有不同的含義,是不同質的,其抽象程度也低于同質數學。因此,我們說幹支數學介于易經數學數學與有物數學之間。

結合當時中國與西亞文明之間的曾經發生大規模文明交流的證據,我們有理由下一個判斷:幹支數學,是中國所固有的易經數學,與西來的古巴比倫有物數學交流融合的産物。

因此,不能把幹支數學,以及幹支紀年、紀日,看成是純粹的中國傳統,盡管它們在中國曆史上的确顯得很古老。相對更古老的易經數學,幹支數學還是很年輕的,是位後生。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這裡探讨生肖的起源)5


下面我們讨論幹支數學中的進位制問題。

幹支數學中包含着三種進位制:10進制、12進制、60進制。從由天幹和地支兩兩相配,最終生成60個符合形幹支數字的過程,可以清晰地看出,60進制是從10進制和12進制衍生而來。因此,我們隻需考察10進制和12進制即可。

但是,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古巴比倫數學中也出現了60進制,而且他們将此廣泛應用于生活實踐中,譬如,将圓分成360度。現代數學史中幾乎是定論,認為60進位制起源于古巴比倫。但是,沒有任何資料說明,古巴比倫為什麼要發明出60進位制,而在中國卻完美地保留了60進制的起源,就是幹支數學。因此,有理由判斷,60進位制的起源在中國,此後再傳到巴比倫。再後來,古巴比倫的數學又經過後來的新生西方文明,又回傳中國。

對作為60進制的母體的10進制和12進制,目前學界在其起源上還是存在共識的。認為10進制起源于中國,而12進制則起源于古兩河。之所以大家相信10進制起源于中國,主要原因在于,幹支紀日法在甲骨文中已經被廣泛應用,保存在大量的甲骨片中。這意味着在中國的商朝早期10進制已經存在的,這是世界上對十進制最早的明确的記錄。

之所以說12進制起源于古兩河,不僅因為12進制在古兩河被廣泛應用,而且後來擴散至整個西方,譬如英語的一打就是12個,現在還在用。而且在起源内涵上也很好解釋,古兩河把月亮看成神,建立了對月亮神的崇拜,對月亮的月相變化和運行規律也進行了深入的觀察,并以此進行神學式設計,在日常生活被遵行。不僅12個月是12個神,甚至一個月内的四個星期也是四個神,一個星期的每一天也都是不同的神。這在現代的英語中也有體現。

這些思想可能在夏商之際傳入中國,但是,又經過了中國化改造。我們把用于表示12個月的十二個神改造成了十二地支。根據我在甲骨文字源上的研究,十二地支的甲骨字形絕大部分來自結繩或書契符号,是契約文字。這樣一來,實際上是對西方傳來的十二尊神進行了契約化改造。這裡不再展開。

12進制的内涵是很明顯的,來自一年12個月。但是10進制的内涵是什麼,目前尚不清楚。最流行的一個解釋是因為人有十個手指頭,這是很庸俗、低俗的解釋。因為十進制在中國的出現,在整個中國曆史中是非常晚的,而且此前已經早已存在成熟的數學系統,就是易經數學。

在中國固有易經數學中,是采用2、8、16、64等進位的,這個是基于易經的成卦原理的,也很好理解。曆史中,中國民間廣泛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是16進制,這也是“半斤八兩”的由來,而非10進制和12進制。

在我童年時期的80年代,豫東一代的農村還存在16進制的秤,我家就有一杆。當時我不識字的奶奶就習慣于用十六兩的稱,對10進制的新稱反而有點陌生。對當下人來說,能夠熟練地用16進制計算,一定是數學專家、計算機專家才能做到的事。

10進制很晚産生在中國,中國更古老的易經數學的進位則是采用2的倍數,如果僅僅是依據人有10個手指頭發明的10進制,為什麼在一開始發明數學時不這麼做?顯然10進制的發明理由比這深奧的多。

那麼10進制的10究竟從何而來,意義是什麼?《周易》可以告訴我們一個大緻而可靠的答案。

《易經》的一卦由六畫組成,又叫六爻(音同搖)。每一爻又分陰陽,這樣根據排列組合,一共可以組成64卦(2的6次方)。在具體的“算卦”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成卦,先确定每一爻,六爻組成一卦。

易經占蔔之所以叫“算卦”,因為成卦的過程的确是一個數學計算過程,每一爻都是一個函數值,數值。從這一點來看,六爻其實就是六個數字,陰陽符号其實也是數字符号,象天幹、地支一樣的數字符号。區别在于,陰陽是二進位的,而幹支則是10和12進位的。北宋的邵雍就是把64卦的卦象直接當成64個數,并且根據二進制數值的大小,對64卦的卦序重新排列,還畫了一張圖。

說到這裡有必要插一句,聲稱發明了二進制的萊布尼茨,所做的工作,隻是将數字符号進行改寫,由陰陽改寫成0、1,這是不折不扣的抄襲。但是,厚顔無恥的萊布尼茨,還為自己的抄襲行為百般掩蓋,說自己是發明二進制以後才看到的邵雍易經卦圖。二進制是現代計算機技術的最基礎的基石,諷刺和荒唐的是,現代的歐美人卻指責中國是技術上的小偷,這真是“竊鈎者誅,竊國者侯”。現在已經有人用翔實的證據證明,萊布尼茨很早就看到了邵雍的卦圖。

《周易》中,每一爻的生成,是一個函數求值過程,而這個成卦函數的設計,則是根據一套特殊的數字原理。這一點被《周易 系辭》的“大衍之數”一章記錄下來,先來看看原文: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為二以象兩,挂一以象三, 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于扐以象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挂。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對于這段話,看不懂也沒關系,其實真的沒人能懂,凡是說懂了的人都是騙子或自不量力者。因為在《周易》成卦時所用的數學,非常類似幹支數學,對數字的奇偶性,以及對數字本身,都賦予了特定含義。而這些含義究竟是什麼,至少在戰國時期就失傳了。其實這種失傳并不值得遺憾,也為這套數字體系實際上就是一種神學,數字神學,是迷信。

也就是說,在《周易》中其實存在兩種數學形态,一個是最原始的易經數學,以及後來出現的類似于“幹支數學”的“陰陽數學”。在“陰陽數學”中,每個數字都是不同質的,而被賦予了特殊意義。十進制就是基于“陰陽數學”而出現的,但是其具體的意義是什麼,不能确定,但是可以說個大概。

陰陽數學與幹支數學實際上是一對孿生兄弟,都應該是在夏商之際形成,隻是,幹支數學被用來計算日期,而陰陽數學則被用來算卦。對陰陽數學的形成,商朝的巫鹹可能貢獻非常大。《呂氏春秋·勿躬》:“巫彭作醫,巫鹹作筮。”“筮”就是成卦方法,主要就是基于數字中的特殊意義而設計的成卦函數。即巫鹹是陰陽數學的專家,設計了成卦函數。

在“大衍之數”章中,有一句話:“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這句話就包含了十進制。

根據邵雍的研究,以及其他零散的文獻記載,我複原了一下以“十”為數字循環周期的原理,應該大緻接近,當然隻是參考。這是一套特殊的邏輯,看不懂也沒有關系。

1是數之基礎,不但是最小的自然數,而且也是最小的奇數,代表陽;2既代表陰陽二分,同時也是最小的偶數,代表陰;1是陰,2是陽,1 2=3,所以,3代表陰陽的整體,而世界就是陰陽的變化,所以,3代表整個世界,所以它很重要。

一個陰,一個陽,1 1=2,從數量上看,陰陽的總數量是2。同時,從内容上說,陰陽的總量是1 2=3。數量的數值2加上内容上數值3以後,2 3=5,那麼5就是有關陰陽的全部數字之和,是一個全數,代表這個完滿的世界,所以5更重要。

陰陽是相互轉化的,任何事物都可分陰陽,每一個數也都可分陰陽,5分陰陽以後,5*2=10,所以10就是一個包含了變化的全數,也是一個徹底的全數,代表着一個變化的完滿世界。所以,數隻能數到10,這就是10進制的真正起源。

3、5、10在中國傳統中都很重要,這體現在現在還在用的成語中,如“三皇五帝”、“三令五申”、“十全十美”等。三、五、十實際上都有“全數”的含義,也都可以作為進位制。隻是,三是小全,五是中全,十才是大全。3是陰陽的數值總數,5是陰陽數值的總數再加陰陽的個數,10則是5乘2,2代表變化。

為什麼是十二生肖的起源(這裡探讨生肖的起源)6


最後說一下,十二地支和十二個動物相配的問題。

十二地支是中國的發明,而與十二地支相配的十二個動物,則是從古兩河-埃及傳來的。當然其間的過程很曲折複雜。郭沫若也持生肖動物外來說,這次我頂他。

為什麼言之鑿鑿,說這些生肖動物來自古兩河-埃及,原因是當時那裡的人将動物們看成神,尤其是埃及,他們的很多神都是動物,神廟裡擺的都是動物雕像。而且他們還有将神與日期相配的習慣。這一點前面已經說了。而中國不僅缺乏用動物記錄日期的傳統,更缺乏以動物為神的傳統。中國的傳統天道自然,是日期數字化,即結繩紀日。

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是,在土耳其的古代也存在着十二個動物紀年的日曆。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土耳其館,就把中土兩種動物日曆的對照圖懸挂在門口。

唯一不同的是,土耳其将中國的龍,換成了鳄魚。那同時,在土耳其的版本中,與動物相配的不是十二地支,而是十二星座。那麼土耳其和中國究竟誰更早一些。

我的答案是,土耳其版的可能更接近古兩河-埃及的原版,因為,星座也是那裡的神靈,而鳄魚則是古埃及非常重要的一個神,叫索貝克。土耳其也距離古兩河和古埃及地區更近。

因為古埃及終年無雨,他們的農業依賴于尼羅河的洪水泛濫。注意,洪水在中國絕對意味着災難,而在古埃及洪水還意味着福利,甚至是生命線。如果尼羅河不泛濫,埃及将面臨旱災。而在洪水來臨的季節,鳄魚會大量出沒。因此埃及人将鳄魚看成是可以招來洪水的神靈,也是法老和埃及的守護神,非常重要。

或許,在最初版十二獸曆中,鳄魚是最重要的神,而中國則用龍替代了鳄魚,因為在中國的觀念中,龍最尊貴。

最後,概要性的總結一下。

人類最古老的抽象、同質數學産生在中國,就是易經數學,在上古的結繩和書契時代,已經應用在易經占蔔和契約中。其出現時間最少在10000年之前。同時,結繩、書契被用來約定時間。這意味着中國也是日期數學化理念的起源地。

古兩河-埃及沒有抽象數學,他們的數學是有物的、物化的,同時,也沒有數學化的日期概念,而是認為每一天、月、年都是不同的,并用不同的神靈來指代。

有明确的證據表明,中國和古兩河-埃及在公元3500年就開始大規模交流,而且這種文明交流周期性出現。這也導緻中西數學和日期理念的交流,幹支數學、陰陽數學正是在這個背景下産生的。作為一種動物日曆,生肖也是在同時傳入。時間可能在夏商之際。其實,作為十二生肖的十二個動物,也是十二個數字符号。

在生肖的傳播和演化過程中,明顯可以看到,人類的曆史模式是中西交流的和相互影響的,而且主導的一方是中國。因為抽象、同質數學起源于中國,就是易經數學,古兩河-埃及的日曆是神學化的。經過來自中國的易經數學的數學化之後,真正的日曆才得以形成,數學才是日曆的基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