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春秋戰國晉國怎麼滅亡的

春秋戰國晉國怎麼滅亡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3:50:00

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亡商,建立周朝政權。周武王十四年(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周成王姬誦繼位。周成王繼位時年幼,所以由叔父周公旦攝政。

唐叔虞受封唐地

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唐國地處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有一百裡)發生叛亂,威脅周王室在河東地區的統治。同年十月,周公旦率軍平息唐國叛亂,将唐國百姓遷到杜地,并将周王室子孫遷到唐地。周成王十年(前1033年),周成王将唐地分封給弟弟叔虞 ,叔虞于是成為唐國國君,因此故稱唐叔虞。司馬貞《史記索隐》評價他:“天命叔虞,卒封于唐。桐珪既削,河汾是荒。唐叔虞作為創立晉國的始祖,其曆史功績不可磨滅。

當時,由于唐國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亂剛剛平息,局勢動蕩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銳。叔虞受封治唐後,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方法,以夏戎之政治夏戎之地:以夏戎之法理夏戎之民。推行政策一年後,即見成效。農業、牧業都得到顯著發展,政績斐然可觀。

叔虞治唐之所以成功并且久遠,關鍵在于執行“啟以夏政,疆以戎索”的正确方針,大量曆史證明,這一方針成為晉國的傳統國策,并對後來晉及韓、趙、魏三國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都有着深遠的影響,從而形成三晉文化體系中尚公、尚法、尚賢的特色。

唐叔虞死後,其子燮繼位,遷居晉水附近,改國号為晉,晉最初隻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帶。進入春秋後,于晉獻公時期遷都于绛,并開始其擴張進程。最終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西到黃河西岸,據崤山,西北最遠達到汝水之濱,南到今河南北部的廣大疆域。

春秋戰國晉國怎麼滅亡的(深度:春秋霸主)1


擴張之路

唇亡齒寒的故事——晉荀息請以屈産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于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對曰:“宮之奇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谏。且少長于君,君昵之。雖谏,将不聽。”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不為道,入自颠柃,伐溟三門。冀之既病,則亦唯君故。今虢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請假道,以請罪于虢”虞公許之,且請先伐虢。宮之奇谏,不聽,遂起師。夏,晉裡克、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晉侯複假道于虞以伐虢。宮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冬,十二月丙于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于王。

故事出自《左傳·僖公五年》,這段故事主要講了公元前700年左右,晉國拟定了并吞虢國的軍事計劃。兩國之間,有虞國相隔,虞國成了晉國伐虢的障礙,晉獻公打算向虞國借路,于是用美玉寶馬作為誘餌,引誘虞國答應,就在這一次借假道之行,晉國滅掉了虢國。軍隊回來,住在虞國的館舍,就乘其不備進攻虞國,滅掉了它,捉住了虞公。虞虢兩國像嘴唇和牙齒之間的關系,唇亡則齒寒,但虞君未聽勸告最終也被晉所滅。

晉獻公滅亡虢、虞之後,繼續舉兵擴張。到了(前652)晉獻公25年,又相繼滅了許多戎狄和姬姓小國,晉國的疆域迅速擴大。《史記·晉世家》記載:“當此時,晉強,西有河西(今山西、陝西之間黃河南段以西)與秦接境,北邊翟,東至河内(今河南沁陽一帶)”,為稱霸奠定了物質财富的基礎。

春秋戰國晉國怎麼滅亡的(深度:春秋霸主)2


春秋初,晉國内部出現公室與貴族争奪君位的長期鬥争,前651年,年邁的晉獻公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欲将晉侯之位傳于公子奚齊,封骊姬為國母,然而獻公屍骨未寒,裡克、邳鄭父等人發動叛亂,殺死奚齊、卓子(獻公與骊姬妹之子),逼死荀息。

秦穆公緊盯晉國内政,試圖插手,派人聯絡重耳、夷吾,希望幫助重耳為君,重耳謝絕穆公的好意:“父親在世時,我就不讨父親喜歡,被父親怪罪。如今父親去世,我又不能為父親守喪。為人子者,大不孝順!哪裡還敢貪戀君位?”夷吾在獲得了裡克的聘書後,也召見了秦國使臣。夷吾喜出望外,便以割讓河東五城為條件,獲得了穆公的援手。

事實上,夷吾的謀士——冀芮與呂省早就将國内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便慫恿夷吾回國登基。就這樣,公子夷吾在内有裡克為主,外有秦嬴為援的條件下,擊敗了重耳,順利的回國即位,史稱晉惠公。

惠公即位後,出力打壓昔日作亂的亂黨,不久就殺死權臣裡克、邳鄭父,重新任命冀芮、呂省等人,重用親信,大興黨獄,獲罪入獄的人有很多,他這樣的做法加劇了晉國朝内的矛盾。

晉文公即位

公子重耳在經曆了颠沛流離之後來到秦國,面見秦穆公,穆公表示願意輔佐重耳回歸晉國,奪取君位。但是要重耳即位後将昔日的河東五城,割讓給秦國作為酬勞,重耳無奈應允。

前636年開春,秦穆公委派公孫枝,率三千秦軍,護送重耳渡過黃河。到此為止,重耳已經闊别祖國長達19年之久,心中感慨萬千。重耳回國後,立刻聯絡早已埋伏于國内的親信力量前來接應,栾氏、郤氏、狐氏、胥氏、先氏等強族皆積極響應重耳的号召,受降呂省、郤芮,所附庸的人更多。晉懷公逃亡高粱,不久在四面楚歌中被殺。不久,惠公親信呂省、冀芮發動政變,被人檢舉。文公又處死了兩個在惠公朝極其得勢的權臣。 在衆人的簇擁下,重耳大軍行進曲沃,朝于武宮,被衆人擁立為君,即晉文公。

晉文公重耳即位之後,重用舅舅狐偃與姐夫趙衰,随後又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勵精圖治,通商寬農,晉文公認為晉惠公時代招募州兵及開墾私田有利于國家的發展,就将其保留。這些都成為晉國在文公回國後僅僅兩三年就能實現質的飛躍的根本原因。

晉國所占據的疆域,屬于中原核心區域,人口密集、經濟文化繁榮,這遠遠不是秦國、楚國的之地可以比較的。晉國、秦國、楚國、齊國雖并稱為“四大強國”。但晉國卻一枝獨秀,壓制秦國的同時,其他兩國也不敢輕易與晉發生沖突。

晉楚争霸

城濮之戰—— 對于土地與生存空間的争奪永遠是強國之間的主題,晉國跟楚國也不例外,公元前632年,晉、楚兩國在衛國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地區進行的争奪中原霸權的首次戰争,這次戰争以楚國的大敗為結局。

邲之戰——邲之戰是晉、楚争霸中的一次重要戰役。楚勝晉敗,鄭國自然屈從了楚國。楚莊王為控制整個中原,又進擊宋國。周定王十二年(公元前595年)秋九月,楚莊王出師伐宋,經九個月圍困,宋國陷入困境,達到了“易子而食,析骨以爨”的程度。而晉不能救,遂于次年三月力盡降楚。宋降楚後,魯也轉而依附楚國。楚又與齊通好。一時中原形勢完全落入楚國的掌握之中,楚莊王如願以償地取得了中原霸權。

鄢陵之戰——邲戰之後,晉國為全力對付楚國,複興霸業,在改善外部條件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努力。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 年),晉滅赤狄潞氏;次年,又滅赤狄甲氏及留籲,消滅了身邊的禍患。周定王十八年,晉在鞍之戰中戰勝齊國,然後與齊結成聯盟。周簡王二年(公元前584 年),晉聯吳制楚,使吳成為楚國肘腋大患。周簡王八年(公元前578 年),晉以諸侯之師在麻隧(今陝西泾陽縣北)大敗秦師,俘虜秦将成差及不更女父,使秦從此無力東進。然後,晉即傾全力對付楚國,雖然楚國再一次的大敗,但是這次的戰争也暴露了晉國的内部矛盾(晉王室與衆卿族)

春秋戰國晉國怎麼滅亡的(深度:春秋霸主)3


矛盾初顯

随着晉國日漸強大,下屬公卿的勢力也日漸變大,晉國的中央政權出現了無法控制的情況,甚至出現了謀逆造反之事。手握重權的大臣,借機謀逆,以下犯上,殺死國君,自立為王。那個時候的晉國,君臣之間互不信任,以至于造成了内外分崩離析的局面,千瘡百孔的晉國,這時候遭受到别國的打擊,就隻能是覆滅了。

曲沃代翼事件激化了内部矛盾,晉武公攻入了晉都翼城,打敗了晉侯缗,取代了晉國的君主,小宗篡奪大宗,成為禮樂崩壞的初始指标事件,此事件也為後來的三家分晉埋下了隐患。

文公逝世

由于年事已高,晉文公長期卧病在床,公元前628年的十二月與世長辭,終年70歲。因為骊姬的加害,晉文公一生颠沛流離,曆盡磨難。他是一代明君,是政治家、外交家。他登基後成為了春秋五霸中第二個稱霸的霸主,與齊恒公并稱為“齊恒晉文”,晉國能稱雄百年,他功不可沒,作為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帶領晉國稱霸中原百年之久。

晉國卿族政治—分裂的必然性

晉國,作為春秋稱霸時間最長,國力最為雄厚的諸侯國,自晉獻公起,就出現了卿族政治。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卿族政治非但沒有被削弱,反而不斷增強,最終将晉君完全架空,出現了“三家分晉”的悲劇。相比于魯國“三季之亂”和齊國“田氏代齊”,晉國的卿族政治又表現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晉國卿族的壯大,總的來說是政權下移的體現,而晉國政權下移的根源,卻是公族内鬥和卿族政治出現的結果。

根據《左傳.莊公二十三年》的記載“晉桓、莊之族福,獻公患之。士蔫曰:去富子,則群公子無謀也已。公曰:爾試其事。士蔫與群公子謀,潛富子而去之。次年,士蔫又煽動群公子,使殺遊氏二子。冬,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

自此,晉國公族一脈被殺戮殆盡,曲沃代翼對晉國的最大破壞不是宗法制度的破壞,而是公族的衰落。自此晉國的公室也受到沉重打擊,一蹶不振。

晉文公即位後,為了安撫已經壯大的卿族勢力,實行了大規模的分封,以滿足卿族對土地、财富的需求,減少君主與卿族的矛盾。如《春秋左傳注,隐公八年》記載,先轉食邑于原,因稱原輪;先且居封于霍,稱霍伯;畢萬封于魏,以魏為氏;荀氏食邑于荀,以荀為氏;狐射姑封于賈,因稱賈季;韓萬食邑于韓,以韓為氏……這種異姓的分封制與周王朝的異姓諸侯分封有異曲同工之妙,使得異姓卿族掌握了大量的晉國土地,增強了卿族的經濟實力,削弱了公室的實力。

​晉文公、晉襄公時,狐、趙、先、郤、胥等氏頗有權勢,以後又有韓、魏、栾、範、荀氏等強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後,十餘家卿大夫控制了晉國政局。經過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隻剩下趙、魏、韓、範、智、中行氏六家,稱為“六卿”。

春秋末期,範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隻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專擅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後,于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并脅迫韓、魏兩家出兵。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說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為日後“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

春秋戰國晉國怎麼滅亡的(深度:春秋霸主)4


晉國分裂

前454年(晉哀公三年),智伯率韓、魏二家圍攻晉陽,鏖戰3個月,仍無法破城。于是改用長期圍困的辦法,決晉水灌向晉陽。圍困一年多,城中變為汪洋澤國,“沉竈産蛙”,竈膛成了青蛙的家園;城内人們隻好“懸釜而炊”,吊起鍋子來做飯;糧食吃完,竟至“易子而食”。然而,“民無叛意”,依然協助趙襄子堅守。

在晉陽之戰熱火朝天時,韓魏二家趁機圍攻智家,智大敗。前453年,趙、魏、韓三家瓜分了智氏的領地。前437年,晉哀公去世,其子柳繼位,即晉幽公。幽公之時,晉公室已毫無權威,幽公非但不能号令韓、趙、魏三家,反而得自己去朝見三家之君。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晉烈公十七年),周王室正式承認韓、趙、魏三家為諸侯,與晉侯并列。

春秋五霸之一的晉國滅亡了,戰國七雄中的韓、趙、魏三國産生了,“三家分晉”成為了中國春秋時代和戰國時代的分界點,戰國即由此起始。宋代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撰《資治通鑒》,就是從這一年開始,記載的第一件事即是“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同時也标志着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曆史舞台,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确立。

晉國之興源于王族不望,早早啟用異姓卿大夫。晉國之衰亦為王族勢弱,六家卿大夫相争三家分之。從此,為秦入主中原統一天下提供了機會。而秦能統一中國前的政治改革,和晉地法家思想的萌生成長密不可分。晉國的盛衰,奠定了秦廢分封立郡縣制的治國方略。

晉國的滅亡是曆史的必然,落後的制度被淘汰在曆史長河中,從此2000年的封建制度登上曆史舞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