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糧食儲藏的過程中,米蟲是經常會發生的一種害蟲,不僅危害大米,還可以危害多種谷物類的糧食。那麼如果存放時間比較久的大米中出現了米蟲的話,那這些大米還能接着吃嗎?咱們一起來看看:
咱們先來看什麼是米蟲:
米蟲,學名叫做米象,個頭比較小,顔色多為黑褐色或者瀝青色。主要發生在貯藏時間比較久的谷物之中,啃食谷物為生,繁殖速度非常快。喜高溫,适宜在30 -33°C生活,一旦溫度低于15℃就會越冬。
大米出現米蟲該如何處理:
米蟲有幾個非常明顯的特征:群集、喜潮、負趨光性,所以通過利用這些特點就可以整治米蟲,比如最直接的辦法把生蟲的大米放在陽光下曬,米蟲就會被豔骨剛趕出糧食堆。
當然最好前提是做好糧食貯藏,保證糧食幹燥、封閉、清潔,這樣就能降低生米蟲的概率。
出現米蟲的大米還能吃嗎?
多數情況下,隻要大米沒有黴變,就算出現米蟲也還是可以吃的。因為這種蟲子本身并沒有什麼危害性,隻是以糧食顆粒為食。不過要注意的時候,用這種大米做飯的時候,要多淘幾遍大米,最好把蟲子或者是被啃食過的大米淘出去,這樣吃的時候自己也放心。
不過雖然生蟲的大米還能吃,但是現在由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所以一旦生蟲之後,人們也基本上不怎麼吃了,多是拿來喂雞喂鴨。加上現在也沒有太多人會在家中存留太多的大米(一般米蟲多發生于貯藏2~3年的谷物之中),所以大米生蟲的現象就很少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