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東漢年間,有個加到中落的少年名叫陳蕃。在他15歲的時候,曾經在獨院自己學習。有一天他父親的朋友薛勤來看他。見他院子荒蕪,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于是就問他:“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你為什麼不打掃幹淨屋子來接待賓客呀。
陳蕃回答到:“大丈夫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薛勤反駁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後世認為這段對話非常有教育意義,深刻的說明了大事與小事的關系,所以這個故事也就一直流傳了下來.....
故事的另一半
但是其實上面這個故事其實隻講了一半,這個故事還有後一半呢!
陳蕃是誰,東漢名臣,官至太傅。
《後漢書》作者範晔評價陳蕃,賢能樹立風聲,不計個人榮辱!這“一屋不掃”的陳蕃也算青史留名了。
那薛勤呢?那個說别人“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薛勤呢?後來無人知曉,曆史上除了這句話外幾乎沒有記載!
怎麼樣,“一屋”肯定掃得很幹淨的薛勤曆史上籍籍無名,“不掃一屋”的陳蕃聲名赫赫。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算不算得是一種諷刺呢?
單一因果謬誤
當然,上面“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個故事,流傳至今故事本身其實并沒有什麼問題。要做大事先把小事做好也沒有問題。
有問題的是這個故事邏輯背後引申出來的現在很多有問題的邏輯說法,
比如:
“房間淩亂的家庭,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你不成功就是因為你不努力工作!”
“你今天不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就沒有出現”
等等等等類似的話題。
這些問題看似和“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關系不大。但是在這些問題的背後,其實都有同一條邏輯線就是,好像如果你怎麼怎麼樣或者你不怎麼怎麼樣,你就無法成功了!
它們都把某一件事與某一種結果直接挂鈎,背後的意思就是你如果幹了這件事,你就能成功一樣。
如果你覺得上面說的話很有道理,那麼把上面的換轉話一下。
“你打掃幹淨屋子,你就能掃平天下。”
“房間幹淨的家庭,養的孩子就會有出息。”
“你努力工作,你就能成功。”
你還覺得上面說得還有道理嗎?
上面說的這些例子其實都是犯了單一因果的謬誤。
現在很多人都喜歡用三兩句話或者一兩件事就判斷一個人如何如何或者一個人是否成功。這些人都忽略了因果的複雜性。
要知道人是複雜的,社會也是複雜的,人和社會都是多樣性的存在,舉一些大家都知道問題,人品不行,但是商業很成功的人有沒有?學習不好,但是唱歌跳舞棒,然後活得風風光光的人存不存在.....
有句話怎麼說的“條條道路通羅馬”,世上不止一條路。
單一因果謬誤産生的原因,是因為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安全感!需要對發生的事情需要一個解釋。而根據進化論的觀點,人自己都說會選擇能夠盡量減少自己能量消耗的思考方式,所以這單一因果謬誤的産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知道了上面的原因與邏輯,當你再看到現在中的比如,販賣焦慮,從而引導你付費;成功學雞湯,讓你走向人生颠覆等等問題和現象時,希望你能夠有個預警,避免上當,不在沉淪雞湯,腳踏實地,認真生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