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王明濤在運送抗疫物資。 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供圖
中新網呼和浩特10月26日電 題:呼和浩特戰疫見聞: 微光彙聚星辰 涓流彙聚大海
中新網記者 尚虹波
曾經的師長、熟悉的同事、無話不談的好友、未曾線下有過交流的鄰居......10月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秋風帶着絲絲寒氣。面對又一次疫情來襲,很多居家的民衆突然發現,朋友圈裡的很多人已經默默出列,成為運行在抗擊疫情各個環節的“逆行者”“守護者”,用他們的光和熱彙聚成星辰大海。
“雙藍家庭”的應急預案
“臭寶,我剛剛見到媽媽啦!”9歲的姐姐王翊芮給小自己2歲的弟弟王新丞打電話說道。
10月1日起,因為父母同時執行抗疫任務,這對小姐弟按照家庭應急預案,又一次被分别送到了不同的親戚家暫住。
他們的爸爸王明濤是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政治部的幹部,他們的媽媽卓蘭是呼和浩特市新城區公安分局東風路派出所的民警。生長在“火焰藍”與“警察藍”的“雙藍”家庭裡,每逢節假日和重點時期,這對小姐弟都得被分流。這樣的分别,他們數不清已經經曆了多少次。
從9月28日呼和浩特此輪疫情暴發到現在,一家四口分散在四個地方,也已經二十多天沒見過面了。
這天晚上9點,媽媽執行完任務路過姥爺家時,與聞訊跑來的王翊芮見了一面。
“媽媽去看姐姐了,你能不能來看看我?”王新丞這幾天感冒了,知道媽媽見過姐姐,一下子就來了委屈,立馬給爸爸打電話。
而此時,王明濤正在連夜籌備抗疫物資,時間緊、任務重,根本脫不開身。聽着電話裡兒子的哭訴,這個鐵血“老兵”也是鼻子一酸,略顯慌張地安慰道:“男子漢不能哭,爸爸過幾天就回去......”
據了解,本輪疫情發生後,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隊抽調87人組成6支抗擊疫情消毒消殺先鋒隊,對涉疫重點場所及周邊開展預防性環境消殺,并配合疫情指揮部開展消殺研判、流調數據分析和防疫值守等工作。在他們身後,也有87個這樣家庭,用理解、支持給與他們最大的勇氣。
封控區裡的瑣碎日常
“家裡暖氣漏水了,誰會修?”
“孩子用光了尿不濕,怎麼辦?”
微信提示音接二連三地響起,慶叔抓緊安頓好手裡的活兒,看看又有誰家需要幫助。
慶叔名叫李吉慶,是呼和浩特市團結小區的網格員。鄰居們按年齡區分,分别叫他“慶兒”“慶哥”“慶叔”“慶爺爺”。就這樣一位60歲的老同志,在資深老舊小區--團結小區被确定為高風險區後,成為小區一二三号樓居民的管理者和生活保障勤務員。
圖為呼和浩特團結小區網格員李吉慶在工作中。 呼和浩特迎新中路社區供圖
小區成為高風險區後,業主微信群發出了招募志願者的消息,不少人搶着報名。從那以後,郭曉飛開始用自己的小三輪為大家送菜,1号樓2單元的劉姓小妹擔任起信息采集員,2号樓雜貨店的老闆也變成了“大白”,協助醫護人員進行核酸檢測……還有好些不知名的網格員、志願者,用自己的力量為大家撐起一道安全防線。
居家隔離的日子裡,吃喝拉撒的事情都得有人管,慶叔和他昔日的鄰居、當下的“戰友”們每天就像踩在風火輪上,忙完這邊忙那邊。
小區群裡的求助信息層出不窮、花樣各異,在“慶叔”們的聯絡協調下,在一位又一位不知名的好心鄰居的幫助下,一個個令人撓頭的問題迎刃而解,一句句由衷的感謝也讓隔離的日子生出了絲絲暖意。
堅守崗位就是最有力的抗疫
“圓圓,爸爸媽媽要上班了,你自己在宿舍一定不要亂跑!一會兒記得把這盒牛奶喝了……”上班前,白靜摸摸孩子的額頭,随同丈夫走向了工作崗位。
9月30日18時,華能北方公司呼和浩特熱電廠20萬機組全能主控李志文正在準備晚餐,一家人還沒拿起筷子,他和妻子白靜就分别收到封閉駐廠的緊急通知,兩人立即起身收拾行囊、帶着孩子回到廠裡。
圖為李志文家的孩子在電廠會議室上網課。 華能北方公司呼和浩特熱電廠供圖
深秋的呼和浩特,天兒開始變得琢磨不透,前一天還豔陽高照,第二天就是大風降溫雪花飄落。趕上疫情來襲,居民們都要居家,屋裡冷得像冰窖,大家還怎麼安心居家抗疫?
李志文夫婦工作的熱電廠有154座熱力站以及12萬熱用戶,為保障疫情防控期間發電供熱,廠裡843人離家駐廠。
“關鍵時候得頂住!”由于疫情封控,運行人手短缺,由五值四倒工作改為四值四倒,工作強度大了,李志文的責任也更大了。“每一項工作都要反複強調安全防護的重要性,同事都笑我變得越來越啰嗦了。”李志文笑道。
另一邊,白靜給予了丈夫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她在自己的崗位上同樣兢兢業業。“咱們誰也不掉隊!”白靜給李志文打氣。
廠裡了解到有職工“帶娃駐廠”後,及時為他們送去了生活日用品。氣溫驟降後,又克服重重困難為孩子們購買了防寒棉衣。10月9日,學校通知暫緩開學、線上授課。廠裡特意騰出小會議室,确保孩子們能心無旁骛上網課。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正是有了許許多多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為大家的“勇士”們,才有了更多人的安心居家、齊心戰疫。(完)
來源: 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