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後門,按照現代漢語常用的解釋:用不正當的手段來達到自己的非法目的。但是,在演變成如今的涵義之前,走後門,經曆過了從中義詞到褒義詞,再到貶義詞的轉變。
網圖 侵删
據說書籍《家園》描述,隋朝沿襲漢制,官府都是坐北朝南。職位足夠高的官吏,是可以帶着家眷一起上任的。家眷住在官府後院,後院設有後門,官員日常辦公都是在前廳,平日裡的公務往來,客人都是從前門進入,正常情況下,是不允許進入後院或者從後面的門進入官府的。隻有私交非常好的朋友或者自己家的晚輩,才可以直接從後門進出。此時走後門的意思中性偏褒義,一方面就是本來的涵義,沒有其他指代,另外一個角度也表示跟官員關系比較好。
網圖 侵删
到了包公時期,據說在包拯剛上任開封府尹之初,很久沒有百姓來告狀。他通過觀察發現,官府大門守衛森嚴,很多百姓不敢靠近,并且守門的官吏還會索要賄賂才會讓百姓進入,這個就是所謂的: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包公處罰了守門官吏,并且打開後門,方便百姓随時告狀。此時,走後門指的是方便之門,是一個褒義詞。
包拯 網圖 侵删
到了宋徽宗時期,宋徽宗以蔡京為宰相,蔡京開始迫害元祐黨人。所謂的元祐黨人,其實就是宋哲宗時期反對變法的一幫舊臣。凡是被劃為元祐黨的或者跟元祐黨有關的人,永不錄入,永不允許參加科舉,驅趕出京城,朝廷一概不允許提到或者出現元祐二字。
網圖 侵删
洪邁《夷堅志》記載了一則《優伶箴戲》的故事。傳說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一同看戲,有一個伶人扮演宰相,坐在戲台上宣揚朝廷政策的好。有一個扮演的和尚請他簽署允許他遊覽四方的通關文牒,宰相一看,是元祐年間發放的,立刻收繳并且燒毀,還命令和尚還俗。有一個官吏經過檢查,發現是元祐年間舉薦的,宰相按照當時的政策,罷免掉了這個人的官職,并且驅趕出京城,永不錄用。過了一會兒,宰相的家仆小聲地彙報道:"今天去國庫申領俸祿,一共是一千貫,但是沒想到全部都是元祐年間制造的,這些錢咱們要不要?"宰相沉默了片刻,悄悄對下人說:“從後門搬入”。旁邊的伶人舉起手中的棍棒,照着宰相後背打下來,并且大聲說道:“你做到宰相,原來也隻是要錢啊。”從此,走後門就變成了奸佞之人的一種不齒行為。
網圖 侵删
現在,我們說的走後門,已經完全失去了它本來的涵義,可以說完全是個貶義詞了。你還知道“走後門”有其他什麼涵義嗎??歡迎留言,一起讨論。
——歡迎關注 ,一起學習交流——
中國古代封建?不,其實秦朝以後咱們就不算真正的封建了
【蕭城古史】有條有理談曆史,通俗易懂說故事,用心寫好每一篇文章,願你的每一次閱讀都有收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