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有關用生僻字取名字的新聞引發了公衆的關注。
據媒體報道,浙江甯海嚴女士的女兒,在上海念大四,馬上就要保送研究生了。原本是很高興的一件事,但學校在向“學信網”推薦過程中卻發現,這個名字沒法錄入系統。怎麼辦?這段時間,嚴女士因為女兒的這個名字,被折騰得夠嗆。名字改不了,報名報不上,好不容易獲得的研究生保送名額有泡湯的風險。
嚴女士起名時究竟給女兒用了一個怎樣的生僻字呢?已經見識過“禤靐龘”的公衆,再度被勾起了好奇心——“由頁(頔)”,用拼音、五筆輸入法都打不出,它的繁體字“頔”可以打出來。在商務印書局出版的第七版現代漢語詞典裡,對“由頁(頔)”字做了解釋:美好,多用于人名。
看到這個所謂的生僻字,很多被吊足胃口的人感到大失所望。說實話,含有美好寓意的“由頁(頔)”真的算不上啥生僻字。我教過的學生中,就有一位名字中有“由頁(頔)”的男生,好像也沒聽說他遇上過什麼難以解決的麻煩。
“名字最後一個字怎麼都輸不進去,報不了名。”焦急不已的嚴女士擔心女兒今後繼續求學、就業,名字帶來的麻煩會不會越來越多?“我現在覺得很對不起女兒,绐她造成這麼大的麻煩。”
如果真的是生僻字,當年登記戶口時,又是怎麼蒙混過關的呢?正因為落戶時派出所能在戶口本上打出這個字,嚴女士沒覺得這名字以後會帶來什麼問題。但随着女兒漸漸長大,問題接踵而至,在銀行、鐵路、學信網等處都遇到了麻煩,帶來頗多不便。
為什麼公安系統裡能打出的字,其他系統查不到?“常用漢字大概6000多個,但公安這個系統裡錄入漢字有7萬多個。”浙江省公安廳負責受理戶籍相關咨詢的工作人員介紹,公安人口信息庫專用字庫是最全的,甚至包括了不少少數民族的文字,設有生僻字庫。但教育部門、銀行、航空公司、房産等部門,卻沒有同步使用這套字庫,無法共享很多生僻字,就會出現一系列問題。
既然公安部門已經有了強大的字庫,在“互聯網 ”時代,何以不能實現共享呢?且不說完全共享,最起碼要納入經常用于人名的生僻字,像“頔”的簡化字這樣的常常被人們用于人名的冷僻字,就應該納入其中。難不成是存在什麼難以克服的技術障礙?還是基于成本考量不願為“極少數人”進行升級換代?不得而知。
“生僻字的煩惱”并非個例。有媒體曾報道,山東一名高考考生在報名系統登記時,因名字生僻,詞庫查無此字,隻得急忙去派出所改名字,申請臨時身份證,才能趕上報名截止日期。一市民為在重慶買房子,在銀行辦理按揭時,五筆、全拼、智能輸入法都打不出他名字裡的生僻字,結果不但按揭辦不了,房子沒買到,就連之前接洽時繳納的中介費也打了水漂。
早在2016年7月,公安部就召集工信部、人社部、住建部、衛計委、人民銀行、中國民用航空局、中國鐵路總公司等7個部委有關業務主管部門,推動姓名中含有冷僻字身份證在各用證部門特别是基層窗口單位全面正常使用。3年過去了,“生僻字的煩惱”何以依然故我?
名字寄托着父母對孩子最深切的美好祝願和期盼,父母費盡心思、求新求異的同時,确實應該适當考慮名字承載與人交往中基本的社交功能,盡量少用生僻字,避免“坑娃”。但隻要不違背公序良俗,作為政府部門和相關機構,理應切實保障民衆取名的自由。
窺一斑而知全豹。“生僻字的煩惱”雖然隻是極少數人才會遭遇的問題,但卻是一項切切實實的民生工作,彰顯社會的溫度。
紅星新聞簽約作者 胡欣紅
編輯 餘孟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