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毅鋒俠
到今天為止,你培養出多少個習慣呢?
過去多年我培養出運動跑步、遊泳、閱讀與寫作、飲食健康及定期理财等習慣。
但有個壞習慣,是好學。
何解?
我的所謂好學,即眼闊肚窄。
例如去吃自助餐,你什麼都想吃,卻胃口有限,最後弄到自己吃過量,反而受罪了。
莊子于《庖丁解牛》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随無涯,殆已。意思是以有限生命去追逐無窮無盡知識,隻會令人疲憊不堪。
以有涯随無涯。
我們由小至大,其實也是個以有涯随無涯過程。
由于小時候曾浪費不少時間于吃喝玩樂,虛渡光陰,至高中後期,我開始發狂般吸收各種學問及參與運動,渴望能夠追回迷失的童年。
由高中一直持續到最近數年,直到我看過粥左羅老師某篇7000字文章後,有句話很深刻 - 任何成長,都需要持久而痛苦的自律。
于是我馬上加入他的知識星球,然後是寫作課,再然後是寫作訓練營。
這可說是我人生頭兩個階段,童年期的浪費時間,與青年期的眼闊肚窄。
到最近,我正學習人生第三階段,化繁為簡。
既然人生是以有涯随無涯,我們應如何自處?
嘗試每天隻專注做一件事,一件你認為最重要的事。
可能你會問,這怎麼可能?
人大腦一天可産生超過2萬個思考單元。
從早上起床,到刷牙洗臉,你已經消耗超過10個思考單元。
到出門上班,編排工作計劃,再到下班回家做飯,吃晚飯,中間不知做了多少件“事”呢。
這裡指的不是日常生活作息習慣,或通勤上班等慣性動作,我所指是你人生中重要的事。
它可以是寫作。
沒錯,就是寫作。
每天持續地日更。
日本名作家村上春樹就是從29歲開始每天寫作,寫到不斷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
它也可以是跑步。
香港著名中長跑跑手兼教練陳家豪,他事業就隻專注于跑步。 因他能專注在對的事,最後為他帶來以下的戰績。
- 2006年及2008年半馬拉松全場冠軍
- 2012年10公裡全場冠軍 (32分55秒)
- 2005-2010年香港越野錦标賽總冠軍
- 2006年、2007年、2008年、2010年、2013 年、2014年美津濃香港半馬拉松錦标賽全場冠軍
- 香港前15公裡賽跑紀錄保持者
它也可以是唱歌。
五月天為何可享有《天團》美譽,每次演唱會飛甫出售,即被搶購一空?
除了他們五個人一條心,把音樂做好唱好外,重點也是把同一件事持續做到極緻。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最好,隻有持續鍛練才能更好。
阿信為何做主音,就是彈吉他、打鼓都不及其他隊友,所以最後才要做主音。
做事牛人,不會把專注力與時間分散。
那我如果每天、或周末真的需要完成數件事,那怎麼辦?
以前我很喜歡用Memo紙,或筆記簿把重要事記下來。
不過也犯下個錯誤,就是沒仔細區分重要次序。
多數人做事情喜歡憑感覺,即先完成喜歡的事情。
例如小學生放暑假,你覺得他們會先完成暑期作業,還是先去踢球或和朋友出去玩?
若不想繼續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不如先把頭數件要事完成。
01 把重要事分緩急輕重什麼事屬于最重要及迫切?
什麼事屬于重要但不迫切?
什麼事則屬于迫切但不太重要?
嘗試把你的 “to do list” 按重要性排序。
按重要性來完成,比仙女散花般辧事,效率更高。
02結果導向大于數量
直到今天,依然有無數雞湯書或文章教你如何每年閱讀50本書,或100本書。
理論上,書讀得越多,個人知識應該越豐富。
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十九世紀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曾做實驗,如果沒有複習,學習後一個鐘頭,已學會的内容就有56%記不起來;一天之後,66%已經遺忘;一個月之後更有将近 80%不見了。
這稱為遺忘定律,當中的遺忘曲線(Forgetting curve)表述出記憶中的中長期記憶遺忘率。 又稱為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如果要你一年内看100本書,一年内你能夠複習每本書并把每本書八成内容記下來?
我曾經把整本聖經由頭到尾讀完,但若問我記下多少?
相信15%也沒有。
我隻能夠記下内容大要,事情發生的先後次序,重要人名與地方名,大事件,舊約與新約分别,比喻,啟示錄寫下經過,7災對世人警示。
啟示錄?
沒錯,是新約最後一章的啟示錄。
因為内容與我們生活及世界發生大事息息相關,所以大腦更容易記下來。
原來大腦會把切身的事情先記下來。
03你有把所學靈活運用嗎?
習慣寫作的我們也知道,寫作就是個輸出倒逼輸入過程。
例如為何村上春樹要每天同時跑步與寫作?
我鍛練跑步也超過15年。
到一年前愛上公開寫作,發現跑步與寫作能産生協同效應。
跑步時,大腦産生減壓效果,更易令我有寫作靈感及獨立思考。
曾經有多篇文章分享,靈感便是在跑步中快速産生。
還有,若把我們所學到的,再透過教導别人,之前所學内容便更能深印腦中。
04不要高估自己,承認意志力有限
一日之計在于晨,人大腦最清醒時間位于早上,最精神分散則在午飯後,或在晚上臨睡前。
我們都很貪心,都渴望把事情完成越多越好,把書看得越多越好。
金庸《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未完全學會絕學降龍十八掌前,隻習得其中一招神龍擺尾。 但就是隻憑這一招,得以應付各路武林高手。
澳大利亞勵志演說家力克.胡哲(Nick),天生缺乏四肢,但他從沒放棄,并把他人生奮鬥史結集為他獨一無二的經歴,周遊列國進行演說,激勵全世界數以千萬人,燃點數以萬人希望。
沒錯,他天生缺乏四肢,隻餘下五官。
就是隻靠這張口,專注做演說,活出成功人生。
他起步點幾乎是全世界人類的最底線,但他做到了。
而且,還可以娶妻生子,一家四口幸福生活。
那麼你呢?
記着,我們每天意志力與精神都有限,所以要專注。
Less is more。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