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對什麼?繼續精讀達利歐《原則》的第一部分:我的經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對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繼續精讀達利歐《原則》的第一部分:我的經曆
跨越門檻(1967-1979年)
大多數人會因為近期的經驗而産生偏見。
書中随意提及的一句話,背後卻有深意。
近期的經驗,在大腦中印象更深刻,對下意識的決策,影響權重更大。
漲時看漲,跌時看跌,走一段順風路,就變得越來越自信,連續受挫折,則越來越沮喪。
在牛市後期倉位最重,甚至上杠杠,原因是近期的股神經曆,買啥啥漲,每一次下跌加倉,都被證明是對的。
熊市後期,則正好相反,每一次賣出,都是那麼的英明。
很多其他的重大決策,比如高考選專業,也會受到近期經驗的影響,哪個行業最近幾年最賺錢,就選哪個,等學成歸來,已經過了周期的頂點。甚至專業的風投,也不例外,比如共享單車的大坑。
優秀的決策者,必須不斷提醒自己,有意識的降低近期經驗的權重。
一切決策,都是在賭未來,然而未來,并不是近期經驗的簡單延續。
當我聽尼克松講話時,我在想這些事态發展意味着什麼。根據我們一直以來的理解,紙币是一種能夠随時兌換黃金的東西,但情況再也不是這樣了。這肯定不是什麼好事。在我看來很清楚的是,肯尼迪曾經代表的讓人憧憬未來的時代正在土崩瓦解。
周一早晨,我步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大廳,想着會看到一片喧嚣的場景。的确是一片喧嚣,但不是我原本想象的那樣:股市并沒有下跌, 而是上漲了約4%,一天上漲了這麼多很不尋常。
為了把事情弄明白,在那個夏天剩下的時間裡,我用心研究過去的幾次貨币貶值。我知道了,當時發生的一切事情,即美元與黃金脫鈎并 貶值,以及接下來的股市大漲,以前都發生過,而且符合邏輯的因果關系使這樣的事态發展成為必然。我明白了,我之所以未能預見到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對自我出生以來未曾發生過的而之前發生過很多次的事情感到驚奇。這個現實傳遞給我的信息是:“你最好弄明白其他時間、其他地點、其他人身上發生的事,因為如果你不這麼做,你就不知道這些事情會不會發生在你身上,而且一旦發生在你身上,你将不知道如何應對。”
這段是在說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鈎的故事。
股票也是一種廣義的商品,貨币貶值,股票的價格也會上升,疫情期間,美國貨币大放水,在短暫的急跌之後,股市一路上揚,背後是有邏輯支撐的。包括納指與道指的輪動,背後也有比較清晰的邏輯。
因為理解未深,信心不足,受到疫情變化的情緒影響,我的實際操作一塌糊塗。
書的後邊會提到,在貨币貶值後期,資源類商品價格持續上漲,通貨膨脹壓力越來越大,市場開始有貨币緊縮的預期,加上前邊的持續上漲,容易造成快速的下跌,背後也有邏輯支撐。
雖然知道大的邏輯,卻不知道時點,想規避風險,談何容易。作為業餘投資者,與其取巧,不如守拙。
這段話中,最有啟發的一句是:“我之所以未能預見到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對自我出生以來未曾發生過的而之前發生過很多次的事情感到驚奇。”,翻譯得有點費解,更清晰的表達是:“我之所以未能預見到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有些事情,在過去曾經發生過很多次,但是都發生在我出生之前,我因為沒有見過,還感到很驚奇。”
冬天降臨,千裡冰封,我們為什麼不緊張,因為我們的壽命足夠長,曆經數十個春夏秋冬,知道冬天來了,春天已經不遠。
養第二個孩子,為什麼我們遇事不慌,也很少瞎折騰?因為前邊已經養過一個了。
莊子說: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
每天有晝夜,可是朝菌不知道,每年有四季,可是蟪蛄不知道。
我們知道的太少,是因為我們活得不夠長。隻有讀書和思考,可以略加彌補。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還要加上實踐。
勇于實踐,勇于犯錯,在錯誤中成長。
在這個案例中,20世紀60年代靠借債支持的過度開支一直延續到20 世紀70年代初。美聯儲曾通過寬松信貸政策為這樣的過度開支提供資金,但美元不再以黃金為後盾後,美國必須用貶值的紙币償還欠下的債 ,這導緻它事實上違約。印鈔這麼多,美元币值自然大幅下跌。這為更寬松的信貸創造了條件,進而導緻了更多的開支。金本位制崩潰後通脹率上升,導緻大宗商品價格變得更高。作為回應,1973年,美聯儲收緊了貨币政策,通常當通脹率過高、增速過快時各國央行都會這麼做。這進而導緻了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股價下跌和經濟惡化。“漂亮50股”受沖擊尤為嚴重,股價暴跌。
教訓是什麼?當所有人想法都一樣時(例如都相信買入“漂亮50股”包賺不賠),這一情況幾乎必然會反映在價格中,而把賭注押在這上面,就有可能犯錯。我還學到了,所有行為(如寬松的貨币和信貸) 都會産生與該行為大緻相稱的後果(在這個例子中是更高的通脹率), 這會引起一個大體相同的反向反應(貨币和信貸的收緊),以及市場的反轉。
這隻是個開始,後來我看到類似的事情不斷發生,這讓我發現,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是“情景再現”:以前,幾乎所有事情都以符合邏輯的因果關系不斷發生過。當然,準确地判斷出哪些事情正在重演,并理解背後的因果關系,對于當時的我依然是困難的。盡管回頭來看,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的和符合邏輯的,但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看,就絕不是這麼清晰明了了。
故事的後半段。股市的走勢,到現在仍然有參考意義。
“以前,幾乎所有事情都以符合邏輯的因果關系不斷發生過。”作者在1971年得出的結論,又被驗證了一次。
所謂華爾街沒有新鮮事,大意如此。隻有在經曆過數次牛熊,對這句話才有深刻理解。
這次作者加了幾句:“盡管回頭來看,幾乎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的和符合邏輯的,但在事情的發展過程中看,就絕不是這麼清晰明了了。”
結局也許類似,過程大不相同,才是投資的難點。
或者深入研究,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或者有自知之明,以stay foolish應對眼花缭亂的過程。
進退之間,達利歐當然是選擇前者。本章的後面幾節,“設計機器化的市場模型”,“發展業務”,就是作者回憶他如何在商品市場開始設計模型,逐漸沉澱和形成投資原則。很多專業術語,讀了似懂非懂,就略過了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幾乎所有事情都以符合邏輯的因果關系不斷發生過。”,這個認知也适用于工作和生活,也是《原則》中所有工作原則、生活原則的底層邏輯。
我很喜歡這份工作和我的同事,但我和希爾森公司格格不入。我太野性了。在加利福尼亞谷物與飼料聯合會的年度大會上,我開了一個現在看起來很蠢的玩笑:我雇了一名脫衣舞女,讓她在我演講時脫掉外衣。我還在我老闆的臉上打了一拳。毫無疑問,我被解雇了。
但該公司的經紀人、他們的客戶,甚至那些解雇了我的人,都很喜歡我,并且願意繼續得到我的建議。更讓我高興的是,他們願意為此向我付費。于是在1975年,我創辦了橋水。
哈哈,這段細節很有意思,記錄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