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下發文件,對網絡“一元購”進行了業務定性。該文件明确指出:網絡“一元購”表面上是銷售實物商品,實際上銷售的是中獎機會,中獎結果由偶然性決定,具有賭博性質,是一種變相的賭博行為。
“一元購”,簡單來說,就是把一件商品平均分成若幹份額,每個分割售價1元,比如一部标價5000元的手機,把它分成5000等份,當5000個份額全部賣出去後,“一元購”平台根據自己的規則抽出幸運者,該幸運者便獲得這部手機。
從2014年開始,這種所謂的創新商業模式遍地開花,衆多網站紛紛做起了“一元購”的買賣。而不少抱着“以小博大”心理的消費者,接觸并瘋狂投入之後,損失慘重。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很多消費者開始都是抱着好玩、試一試的心态來接觸一元購的,久而久之便深陷其中。
目前“一元購”已經被定性為欺詐,文件出台後這些平台現在情況如何?本報記者近期查看了一些曾經火爆的“一元購”網站,其中不少網站均在醒目位置提示“網站已經停止運營”,商品也已全部下架。而此前“一元購”的“老大哥”網易一元奪寶網站也已經無法打開。
相關整治文件下發後大量“一元購”網站停止運營
幾年前,打着電商創新銷售模式的幌子,且技術門檻低、盈利可觀,不少雲購類網站大行其道,各式各樣的“一元購”網站在互聯網上如雨後春筍般蔓延開來,聲稱“投一塊錢進去,就有機會獲得價值不菲的手機、金條和名貴汽車”等。
這種以小搏大的遊戲,自然吸引不少了參與者。以2012年創立的“1元雲購”為例,其每日銷售額達5000萬元,注冊用戶逾千萬,參與人次突破200億次,可見其火爆程度。
“一元購”的野蠻生長自然也帶了不少亂象。許多不法分子以“一元購”為名,采取抽獎造假、以次充好、不寄送獎品甚至卷款潛逃的方式,騙取參與者錢财。同時,不少參與者深陷其中,花費大量金錢卻一無所獲,此前央視等媒體就曝光過許多參與者因“一元購”導緻負債累累的案例。
而在前述文件出台後,利用“一元購”變相賭博或涉嫌詐騙的違法犯罪行為遭到嚴厲打擊。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受此政策影響,多家“一元購”平台如一元雲購、魅族“閃閃奪寶”平台均已停止運營。小米一元購社區近期發布了系統升級維護公告。而“1元雲購”也在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主動進行業務調整,網站于2017年8月18日停止運營。
AppStore也曾是“一元購”類App的“大本營”。但是,本報記者8月24下載了10多個相關App打開後卻發現都已停止運營。而在此前8月21日,還有很多“一元購”商城仍在運營,僅3日内都緊急下架。
而在幾日之前,“一元購”還有過“變身”。8月22日,本報記者曾看到有的“一元購”App演變的奪寶平台,但在8月24日再次查看時發現也已關停。
部分問題網貸平台曾推出“一元購”相關業務
“‘一元購’平台看似銷售的是實物商品,實則是将商品單價提高,并将其打包拆分銷售,抽取其中一份中獎,其本質并非銷售實物,而是銷售中獎機會和中獎概率。這些‘一元購’平台從産品本身标價到幸運用戶産生都缺乏第三方監管,平台運作并不透明,根據近來許多平台用戶的舉報,很多平台都存在暗箱操作的可能性。同時,商品質量也得不到保障。”投之家CEO黃詩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同時,他表示,“一元購”的模式誕生已久,在互金領域及網貸行業較為鮮有,合規的互金網貸平台都有自身穩固的發展運營模式。但“一元購”模式也曾經出現在一些問題網貸平台中,像已跑路的平台賢賢貸和好運财富就推出過“一元購”模式的相關業務。
有知情人士告訴本報記者,他曾在網貸平台“一元購”中獎,但禮品電話充值卡最後并沒有收到,投訴無門且權益得不到保障。
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廣大消費者應該遠離‘一元購’,天上不會掉餡餅,已經受害的消費者可以一紙訴狀将這些欺詐行為的經營者推向被告席。”
本文轉自證券日報
cngold-com-cn (長按複制),或搜【中金網】,獲得更多免費信息實時推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