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餐是人們正常的進食習慣,但偏偏有些人對美食毫無抗拒之力。隻要看到好吃的食物就會忍不住的吃很多。直到感覺肚子脹得慌才會停下來。這樣的進食習慣,很可能會讓身體面臨危險。偶爾吃撐一次,沒什麼問題,頂多是多花一些時間來消化食物罷了,但長期貪嘴,吃得太飽,也可能讓身體更容易出現疾病。
4種疾病,可能是吃太飽“撐”出來的
肥胖,進而誘發各類慢性病
世衛組織已經将肥胖列為一種疾病。當人們的BMI指數達到28的時候,就可以被定義為肥胖。或者當男性的腰圍大于90厘米,女性的腰圍超過85厘米的時候,就屬于肥胖。滿足這兩點中的任意一點,都是被肥胖盯上了。
如果你平時經常出現吃得很飽的問題,過多的能量攝入可能在人體内不斷的堆積脂肪,這些脂肪也會給人體帶來肥胖的風險。而肥胖也是誘發多種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為了避免肥胖,還是應該管住嘴。
胃糜爛、胃潰瘍等胃病
過多的食物進入人體後,可能刺激更多的胃液分泌。胃酸雖然能夠參與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幫助人體盡快的分解食物,但與此同時也可能對胃黏膜産生傷害。經常吃得過飽,很可能導緻腸胃負擔加重,出現消化不良等問題。
而且如果人們本來就存在胃病等問題的話,也可能因為吃得太飽而更容易增加腸胃消化的負擔,誘發營養不良等問題,對健康也是一大威脅。
神經衰弱
不少人早晨吃得像乞丐,中午點外賣随便吃點,到了晚上才開啟一整天最豐盛的一餐。這樣的飲食習慣很可能導緻晚上吃得太飽,影響身體内的消化功能。大腦皮層也會因此刺激而産生興奮,更容易讓人們翻來覆去的都睡不着,時間長了,就會更容易出現神經衰弱的問題。
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
長期吃得太飽很可能導緻身體攝入過多的熱量,從而誘發人體内的膽固醇水平升高,更容易出現血管堵塞等問題。血管壁也可能會更容易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誘發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随之提高。如果你不能很好控制好自己的口腹之欲,血管也會替你承受損傷。
可以看到的是,吃得太飽不僅會讓人們的腸胃受到刺激,還可能誘發很多的疾病。這4種疾病就可能和吃得太撐有關。如果你經常出現管不住自己的嘴,并且一吃就容易吃撐的問題的話,建議試試3個小技巧,或許能幫你控制進食量,避免吃得太撐。
不想吃太撐,試試3個小技巧
技巧一:提前準備好固定的食物
當人們面對着很多的食物,很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也很難準确的判斷自己到底吃了多少食物。而提前通過分餐等方式來準備固定量的食物,能夠根據個人的食量來準備食物,避免硬性的控制自己的進食量。
這種方法比較适合自己一個人在家吃飯或者需要點外賣的時候,提前預估好自己的飯量,既能避免吃的太多,也能避免準備的食物太多,造成浪費。
技巧二:飯前喝點水
在正式吃飯之前,人們可以先喝一杯150毫升至250毫升的溫水,能夠在饑餓的狀态下,暫時的占據一定的胃部空間,并且能夠避免讓正餐吃得太飽。在餓的時候,人們會更容易出現大量的進食,吃得太飽的情況。除了喝水,還可以選擇清淡的蔬菜湯,也是一個不錯的方法。當然了,不建議喝太多的湯湯水水,也可能稀釋胃酸,對食物的消化産生不好的影響。
技巧三:吃飯速度放慢,細嚼慢咽
很多人忽視了一件事,大腦感受到吃飽了的信号是胃部發出的。在胃部吃飽後大約還需要20分鐘左右才會發出信号,提醒人們需要停止進食。如果你平時吃飯習慣了狼吞虎咽,那麼很可能肚子吃飽了,但是大腦還沒有接收到吃飽了的信号。
而放慢吃飯的速度,細嚼慢咽不僅能夠讓食物充分的咀嚼,對消化食物更有幫助,還能因為延長了進食的時間,更容易控制進食的食量,在胃部吃到7分飽的時候就停下筷子,往往對健康更有好處。
在吃飯的時候,能讓很多人感覺到快樂,但這種快樂不能建立在吃撐了的基礎上。長期保持吃得太撐的飲食習慣,很可能會增加4種疾病的風險,對健康不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飲食壞習慣,不妨試試3個小技巧,或許能幫你控制食量,預防一些不必要的疾病發生。
參考資料:
1、原來這些常見病,都是“撐”出來的!想要“解藥”看這裡→·上觀新聞·2021-04-12
2、飽食過度百病生!這10種病都犯在一個“飽”字上!·健康時報·2018-03-16
3、晚飯吃太飽,可能會引來這5種疾病,别不當回事·人民網·2019-04-0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