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降是什麼意思 霜降節氣是怎麼來的
降有落下的意思。 白露開始早晚有露水,寒露節氣時露水帶有寒氣,到了霜降節氣時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氣在靠近近地面的時候凝結成了六角形的霜花,霜花在靠近植物或者地面的時候沾附在上面,看起來像被冰淩包裹起來了。
霜降節氣是怎麼來的。
每年陽曆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為霜降。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此時,我國黃河流域已出現白霜,千裡沃野上,一片銀色冰晶熠熠閃光,此時樹葉枯黃,在落葉了。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降霜。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為此時菊花盛開,北宋大文學家蘇轼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
霜是水氣凝成的,水氣怎樣凝成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驿内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遊在《霜月》中寫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說明寒霜出現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雲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霜,隻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三個節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就不一樣了。
用科學的眼光來看,“露結為霜”的說法是不準确的。露滴凍結而成的凍露,是堅硬的小冰珠。而霜凍是指由于溫度劇降而引起的作物凍害現象,其緻害溫度因作物、品種和生育期的不同而異;而形成霜,則必須地面或地物的溫度降到0 ℃以下,并且貼地層中空氣中的水汽含量要達到一定程度。因此,發生霜凍時不一定出現霜,出現霜時也不一定就有霜凍發生。但是,因為見霜時的溫度已經比較低,要是繼續冷卻,便很容易導緻霜凍的發生。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一點生機也沒有。這是由于植株體内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内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風刀霜劍嚴相逼”說明霜是無情的、殘酷的。其實,霜和霜凍雖形影相連,但危害莊稼的是"凍"不是"霜"。有人曾經試驗:把植物的兩片葉子,分别放在同樣低溫的箱裡,其中一片葉子蓋滿了霜,另一片葉子沒有蓋霜,結果無霜的葉子受害極重,而蓋霜的葉子隻有輕微的霜害痕迹。這說明霜不但危害不了莊稼,相反,水汽凝華時,還可放出大量熱來,1克0℃的水蒸汽凝華成水,放出氣化熱是667卡,它會使重霜變輕霜、輕霜變露水,免除凍害。
與其說“霜降殺百草”,不如說“霜凍殺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現,凍是殺害莊稼的敵人。由于凍則有霜(有時沒有霜稱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統稱霜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