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孕婦始終搞不明白的孕期檢查時刻表!有不少孕婦都生二胎了,可還是糊裡糊塗的。那麼,下面就給孕媽們梳理一下孕期産檢的時間表。
首先從發現懷孕開始,就應該到正規醫院進行孕檢,确定宮内還是宮外妊娠,并合理繼續補充葉酸。
6~8周 超聲波檢查胎兒是否有胎芽胎心。高齡或者有過流産史的孕媽需要加查血孕酮、HCG水平。
懷孕10-12周 建立妊娠期保健手冊,确定孕周、推算預産期、評估妊娠期高危因素、血壓、體重指數、胎心率、血常規、尿常規、血型(ABO和Rh)、空腹血糖、肝功能和腎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體、寄生蟲檢查、HIV篩查、心電圖、B超等。
産檢是每個孕婦孕期的必備的科目,但是在産檢中也常常出現一些問題,孕媽們要避免如下誤區。
錯誤認識一:孕早期不必到醫院檢查
很多新晉準父母,常常不重視孕早期保健,妻子出現停經後,就自行到藥房買個驗尿棒,看看是懷孕了就行,一直等到 16、17 周才到醫院檢查。
正确觀念與做法:
孕早期 ( 妊娠 12 周以内 ) 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這時到醫院做檢查主要包括:
1、經醫院檢測确實是懷孕了;
2、測量基礎血壓,孕早期或者未孕時的血壓,對于妊娠中晚期的血壓升高程度的判斷有非常重要的參考意義;
3、測量基礎體重,醫生可以根據孕婦的基礎體重來進行營養指導,幫助孕婦在孕期控制好體重,使寶寶健康發育;
4、必要的時候,進行 B 超檢查,排除宮外孕。一些女性停經後出現少量陰道流血,以為是先兆流産,盲目保胎,最後出現宮外孕破裂、腹腔大出血等危及生命的症狀。
5、了解基礎疾病史,婦女在妊娠前已經患有的疾病,如心髒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肝炎等,均有可能影響孕期母胎安全,因此懷孕初期,應讓醫生充分了解孕婦的基礎病史,進行認真的評估,對妊娠做出最合理的指導。
錯誤認識二:産前檢查不能做婦檢
我國的女性常常認為婦科檢查可以導緻流産而拒絕婦檢,而在國外,婦科檢查是孕早期保健中的必檢項目。
正确觀念與做法:
1、這裡所說的婦科檢查是指陰道檢查和婦科内檢 ( 雙合診、三合診 ) 。
2、孕早期婦檢很重要,主要包括排除生殖道感染、宮頸贅生物、宮頸惡性腫瘤、盆腔病變等,同時也是排除宮外孕的重要措施。
3、此外,越來越多的孕婦接受了在孕期進行宮頸細胞學和宮頸 HPV 檢查,也
幫助了很多有宮頸癌癌前病變的婦女在分娩後得到了及時的治療。
錯誤認識三:産前篩查能排除胎兒所有出生缺陷
很多的準爸媽對于産前篩查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值,認為隻要做了産前檢查、做了 B 超就一定可以排除胎兒異常。
正确觀念與做法:
1、事實上,産前檢查和 B 超不是萬能的。透過超聲檢查可以協助醫師了解子宮内胎兒的狀況,但是卻無法得知,胎兒的智力、視力或聽力等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信息。
2、另外,如果是由于基因、染色體的異常所造成的病變,也無從通過 B 超檢查得知。
3、産前超聲檢查的目的是盡早發現可治療的胎兒異常,并給予适當的産前咨詢。産檢時使用超聲檢查,隻是一種篩檢方式,而非最終的診斷,一般有異場☆況,可以被超聲篩檢出來的幾率也隻有 80%。其原因要歸咎于超聲的特性,以及胎兒的成長狀況。
4、超聲是一種耳朵聽不見的聲波,必須透過水當作介質,并且無法穿透骨頭,若是脂肪較厚亦會妨礙檢查。
5、此外超聲的分辨率,無法辨識出胎兒微小的缺陷。例如:較小的心室中隔缺損或動脈弓狹窄,不易由超聲診斷。又如神經管缺損通常位于尾脊皮膚的小破洞,産前也不容易發現。
錯誤認識四:産前檢查次數和間隔是随意的
有些孕婦總是以不想動、天氣不好、産檢沒啥作用等理由擅自修改醫生安排的産檢計劃,結果我們經常在門診見到,兩個月沒來産檢的孕婦胎兒發育遲緩,比正常孕周小 1 個月,或孕婦血壓升高危及母兒安全等現象。
而有些孕婦又會特别緊張,在醫生兩次預約之間自行增加産檢次數,或者今天在 A 醫院産檢,明天在 B 醫院産檢,事實上,這也是不必要的。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的一些專家的研究均顯示,額外地增加産檢次數,并不能改善妊娠的結局。
經過全球對過去 100 年圍産保健的經驗總結,不同的國家根據自己的國情、醫療技術的發展水平制定出了相應的産前檢查方案,包括初次産前檢查的孕周以及以後各次産檢的間隔等。
這樣的安排,更好地監測胎兒的生長發育和母親的生理狀況,從而判斷是否适宜繼續妊娠,評估妊娠的安全性。
錯誤認識五:20-24 周應該照高層次超聲波
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照高層次超聲波的,隻有一些特殊族群才會建議照高層次超聲波,例如有危險因子的準媽媽 ( 有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糖尿病、有免疫系統問題、遺傳性的家族疾病、高齡産婦、前一胎曾發生問題者等狀況的準媽媽 ) ,才會建議照高層次超聲波。
而且,初級超聲波大概都是檢查胎盤位置對不對、羊水量正不正常、胎兒大小、頭圍、腹圍以及看一下臉、嘴巴、四肢有無重大缺陷。
正确觀念與做法:
低于 1/4 的人才會需要照高層次超聲波。一般超聲波至多可篩查 60% 的缺陷,而高層次超聲波至多能篩查 80% 的胎兒重大缺陷。沒有異常狀況也可以照,隻是意義不大。
錯誤認識六:3D、4D 影像比 2D 清晰,判讀性高
實際上,2D 對于診斷及判讀胎兒畸型的功能比 3D、4D 還要高。
3D、4D 相對不具有判讀功能,至多隻是輔助 2D 的判讀,例如 2D 高層次超聲波看到兔唇,3D 可以看唇劣的深度,單純的額裂就沒有辦法從 3D 中看出。
3D、4D 對某些心髒的異常有幫助,4D 可以将整個血流分支有沒有缺陷顯現出來。 3D、4D 是由多張 2D 影像重新組合的一張影相圖,要判讀胎兒狀況還是必須通過 2D,直接透視胎兒的器官及内髒。
3D、4D 比較不具有診斷功能,大部分是看外觀,給準爸媽娛樂留紀念用的。
錯誤認識七:産檢正常,生産的時候必然安全
生産時候有必然的風險,懷孕過程的産檢都沒問題,也不代表生産的時候就會一切順利。
懷孕生産的徵兆,待産的過程會出現許多緊急狀況,如胎盤剝離、臍帶繞頸或壓迫、吸入胎便、胎兒心跳不正常、胎兒窘迫等,很多緊急狀況都是等到産痛開始後才會發生,必需要做緊急處理。産痛以後的狀況是在生産當時才有變化,并不是之前可以預測的。
錯誤認識八:前一胎剖腹,下一胎也要剖腹
瑞和婦産醫院産科門診主任楊蘭英主任醫師:第二胎的生産方式需視準媽媽的具體狀況而定。滿足以下條件的孕媽是可以一剖二順的↓↓
1、二胎懷孕時間距離首次産子2年以上
以前剖腹産的次數和距離現在懷孕的時間是個關鍵的因素。如果隻有一次剖腹産史,那麼可以考慮自然分娩。如果有2次甚至更多的剖腹産史,那麼在目前的醫學水平下隻能再剖腹産了。
對于剖腹産的孕婦,下次懷孕建議是2年以後,以保證子宮能充分的愈合。如果術後時間不足2年,不考慮自然分娩。
2、胎兒大小
胎兒大小預估4KG以下,一般臨床認為胎兒的重量越大,對于分娩所需要的産力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因此導緻的疤痕性子宮破裂的風險也就越大。
3、以前剖腹産的原因
如果以前是因為骨盆小這種不可改變的因素,那麼現在肯定還要剖腹産。如果以前是因為胎兒大、胎位異常等因素做的剖腹産,那麼這次懷孕還得看這些因素是否存在。
假如上次剖腹産的原因這一次還存在,那麼當然隻能再次剖腹産;如果上次的原因這一次不存在了,可以考慮自然分娩。
4、上次手術的方式
大家可能不知道,剖腹産有好幾種方式。目前最常用的方式是“子宮下段橫切口”術式,還有一種叫“古典式”剖宮産,也就是子宮體縱切口術式。一般說來,“古典式”剖宮産不考慮自然分娩,隻有“子宮下段橫切口”的術式才考慮。幸好目前絕大多數剖宮産都是橫切口術式。
5、上次術後恢複情況
手術後切口的恢複程度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如果手術後曾經發生過切口愈合不良、子宮複舊差、甚至子宮切口裂開等并發症,那麼再次妊娠後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是比較高的,不應該考慮自然分娩。
隻有那些術後子宮疤痕愈合良好,本次懷孕時B超檢測子宮瘢痕連續性完整、沒有薄弱區域的孕婦才能考慮自然分娩。
在醫生眼裡,最适宜剖腹産的孕婦是:上一次宮口已經開全了,或者經過了充分的生産過程,最後轉為剖腹産的那些孕婦。如果上一次懷孕沒有經過充分的試産而是直接就選擇了剖腹産,那麼這次懷孕需要經過慎重評估以後進行試産。
6、胎位情況
胎位必須為頭位的标準順産胎位,胎兒沒有臍帶繞頸、缺氧等胎内窘迫的預兆;
7、産婦自身條件
這應該是是一種綜合生理條件,比如血壓、血糖、體重指标、年齡等綜合指數。
媽媽的體質指數(BMI)最好小于30 kg/m2,年齡最好在35歲以下。這些都是提高二胎順産率的重要秘訣哦。
所以,媽媽們在孕期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體重,一旦超重,或寶寶太大,恐怕就很難實現順産了。
廊坊瑞和婦産醫院提醒:身體健康的正常孕婦的産檢參考此文即可,合并其他疾病的孕婦請咨詢産科醫生。另外,孕媽們平時要多注意飲食,定期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然後根據醫生的意見再用藥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