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5 07:37:34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1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2

總有一次采訪,讓我們銘記難忘,想起當初為什麼出發。

總有一次采訪,讓我們心緒難平,鞭策我們砥砺前行!

記者,顧名思義就是記錄真實事件者。用鏡頭展現事實真相,用筆杆書寫社會百态。

對奮戰在一線的新聞工作者來說,記者節是一個沒有假期的節日,在第十九個記者節來臨之際,在媒體轉型的大環境裡,回顧過去的新聞生涯,我們始終不忘初心。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3

安徽新媒體集團融媒體中心記者汪喬

“我喜歡這份工作的艱辛,尊重這份使命,所以一直固守這份責任”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4

每一個記者節,我們都會按捺不住地溫習那些最初的憧憬與沖動;又會在一個個記者節,習慣性地提醒自己的存在與價值。我從初出茅廬的“菜鳥”記者到現在竟然也已過去六年光景。世上的事就是這樣,當你做的時候,忙忙碌碌,不覺得怎樣。當一個時刻坐下來思考的時候,竟是走過了那麼多的日子。我喜歡這份工作的艱辛,尊重這份使命,所以也一直固守着這份責任。

自從當記者之後,生活常常會變身成一場華麗的冒險。這份職業會促使着你去往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去見一些意想不到的人。他們有的是常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卻從未真正走近的人——堅持十七年微笑服務的公交司機、抄水表的攝影大師、大年初一在堅持工作的清潔阿姨,有的是生活中難以遇見的人——高層領導、企業大腕、著名科學家……有幸的是,我這個忠實的聽衆和觀衆,有機會将我看到的、聽到的一切用文字叙述,将快樂和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

自然,這份職業也有它背後的辛酸。除了常常會經受風吹日曬、加班加點之外,需要面對的還有數不清的說走就走的出差和任務。在今年盛夏的“美麗中國長江行”采訪活動期間,我和同事連續一周頂着烈日行走在長江邊,報道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設成就。每年的全國“兩會”宣傳報道期間,我和一起奮戰的同事們都會接近一個月在異鄉報道,在高強度和高壓力之下,幾乎日日工作至深夜,确保每篇報道及時準确。

在采訪中,也會時常遇到即便膽怯也要鼓足勇氣迎難而上的時刻。2016年洪水侵襲安徽之時,我深入洪澇災害最嚴重的地區報道監獄罪犯安全大轉移。2017年互聯網傳銷猖獗之際,我曾卧底前往傳銷窩點去揭露傳銷人員如何坑害老人的招數。每年,我也都會前往全省唯一一家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員的南湖戒毒所,與艾滋病吸毒人員“親密接觸”,聆聽他們背後的故事。看着自己辛苦采寫的稿件被一篇篇發布、轉載,我瞬間“好了傷疤忘了疼”,覺得一切的辛苦和挑戰都是值得的。

人說,記者乃是記天下風雲者、記人間冷暖者、記天地浩氣者、記家國情懷者。我認為,作為一枚記錄時代的符号、一個社會責任的守望者,記得自己所經曆的新聞事件還不夠。在這個所謂“人人都能當記者”的自媒體時代,我們更需要在記者節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記得我們手中鏡頭和鍵盤的作用,記得我們的理想與情懷,記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初心……

安徽新媒體集團文化媒體中心記者陳欣然

“把每一次采訪都當做自我打磨、自我修正的鍛煉機會”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5

走上記者崗位,至今已有三年時間。

三年的時間如白駒過隙,現在看,“觀察”、“投身”、“關懷”和“改變”是其中的關鍵詞。

新聞工作本身是一個充滿變化與挑戰性的工作,它給從業者提供的,是一次次參與世界、參與現實、參與社會的機會。這個職業要求從業者有宏遠的視野,靈活的視角和求知的渴望,内含了獨立觀察、積極投入、理性思考、人文關懷和自我成長等諸多正向含義。這三年來,我在“觀察”,也在“投身”,在學着關懷現實,也在改變自身,在将熱情投入現實,也在進行多視角轉換和多維度嘗試。在這個過程中,我逐步掌握了與社會溝通的技巧和方式,慢慢地學會解讀各類信号與信息,不斷地告誡自己沉下心,戒驕戒躁,要把每一次采訪都當做自我打磨、自我修正的鍛煉機會。

今年6月,我跟随《皖江八百裡全景錄》航拍團隊深入長江沿岸,在馬鞍山度過了難忘的十一天時間,白天拍攝、晚上開會,深夜剪輯是日常。拍攝格式角度不對,重拍;畫質不符合要求,重拍;定位不對,重拍……一次次推倒重來,一次次汗濕衣衫,我們在其中收獲的不僅是江淮大地的美景和一支高度合拍的團隊,更有此過程中鍛煉了觀察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一個不斷成長的自己。

其實,在記者工作中,連續出差,連夜趕稿是正常狀态,高強度、超負荷、連軸轉已成為職業底色。從策劃、查閱資料到聯系采訪對象,再到最終成稿,一篇稿件的完成,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有時精心寫作出來的稿件未達到理想水平,也是常有的事,也許這就是我們的職業——有光榮,有責任,有贊許,也有壓力和不易,從業者必須時刻準備着,去投身、去實戰、去思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過去,有喜悅,有歡笑,也有淚水,有遺憾。未來,還将有進步,有幸運,有收獲,有挑戰。作為一名記者,在新的征程中,我将一如既往,俯下身、沉下心、察實情、說實話,将目光對準實踐,飽含熱情,探索未知,講好故事。

安徽新媒體集團移動媒體中心編輯宋月婷

“一步一步,我走近了我的夢”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6

兒時記憶裡,他們手持話筒,身後是熱鬧喧嚣的集市,是靜谧幽遠的山谷,是普天同慶的盛會,是驚險緊張的救援,永遠在熒屏的正中央,耀眼極了。

“他們是誰啊?”年幼的我問父親。

“他們啊,記者啊。”

“我長大也要當記者!”父親被我沒由來的豪言壯語逗樂了。

生在書香家庭的我是幸運的,很輕易的就能從父親那裡讨來各種書籍。我逐漸了解了那些光鮮背後的辛苦,榮譽背後的責任,那個小小的“記者夢”不再挂在嘴邊,決心卻是愈發堅定了。在高考填報志願時,我順理成章的選擇了新聞專業。

一步一步,我走近了我的夢。

數載春華秋實,四年寒窗苦讀,走出校門,我如願成為了一名媒體人。歲月荏苒,時光如梭,一轉眼已是七年。從報社,到出版社,到網媒,經曆了奔波周折,也得到了許多寶貴的成長;跑業務,搞策劃,寫新聞,帶活動,一切都那麼新鮮,一切都那麼吸引人。

全身心的投入,讓我獲得了許多意料之外的回報。最讓我感到驕傲的,不是各類榮譽,而是各色“愛稱”。曾經,幼兒園孩子口中的“宋媽媽”,高中小夥子叫我“宋哥”,家長喚我“小宋老師”,分管我們的副總叫我“宋導”。他們的信賴和尊重,讓我暗自竊喜的同時,更決心要成為一個最好的媒體人。

一步一步,我走進了我的夢。

踏遍青山人未老,曆經風雨燕歸來。與安徽新媒體集團的相遇,讓我與我的新聞夢更近了。回首半年來的采編生涯,第一次發時政稿件時的忐忑,第一次寫侃大皖的緊張,第一次值早班時的焦慮,第一次嘗試做h5時的徹夜難眠……那些不安惶恐,那些欣喜感動,那些憧憬向往,至今曆曆在目。

做一名合格的客戶端編輯,不但要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還要段子、包袱不間斷,熱點在哪我在哪。

在淩晨五點擁抱第一縷晨曦,在午夜十二點道别那一輪明月。

這是我們早晚班的工作日常。

“我是客戶端晚班編輯宋月婷,我的電話是...,如有時政稿件,煩請緻電。”

這是我們晚班時在群裡的留言。

這一切的磨砺,讓我對媒體這一行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也順利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蛻變。

如今的我,不再年輕,但我保留了當年的熱情。

如今的我,不再青澀,但我堅守着那一份赤誠。

如今的我,不再是無畏無懼的初生牛犢,但我有信心面對工作帶來的任何挑戰。

以夢為馬,不負韶華。讓年輕的或不再年輕的我們,手捧初心,振奮精神,與我們的安徽新媒體集團并肩前行。

安徽新媒體集團融媒體中心攝影記者劉玉才

“寶貝,對不起,爸爸失信了,沒有實現當初對你的承諾”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7

深夜,結束一天的采訪,沒有等到女兒的責問視頻,心裡空落落的,這時,手機突然響起, “爸爸,為什麼天黑了你還不回家?”這是女兒說的最長的一句話。在此之前,從愛人懷孕到女兒上幼兒園前,我很少離開,出差大多控制在當天返回,無論多晚,那時候感覺自己的未來就是為女兒和老婆服務的。

“爸爸,為什麼天黑了你還不回家?”這是10月份以來,三歲的女兒從視頻中邊抱怨最多的話,也記不清這個月是第幾次出差了,作為一名記者也有自己的很多無奈。

女兒出生時,因為黃疸指數高,在醫院無菌監護室待了一周,初為人父的喜悅瞬間變成了父女分離之苦,7天時間,其實很短暫,可那時候感覺度日如年。

也正是那時的短暫分離,讓我對父親這個角色有更深的理解,從醫院回來後,我就暗下決心,“寶貝”爸爸再也不會離開你了。

從大學校園走上工作崗位,從市級媒體到省級媒體,從玉樹地震到雅安地震,從書記合肥行到俄總理合肥行,在傳統媒體幹了11年,讓我對新聞素材的把握更加的娴熟,經曆了新聞人所謂的榮耀時代。

如今媒體的格局變了,我也轉戰到了新媒體集團,從傳統媒體到新媒體,從俯瞰改革第一村小崗到見證全省示範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建設,對我而言,新環境是新奇并且有挑戰性的,平台的轉換,讓我有了更大的舞台發揮自己。能夠持續從事自己一直曾經夢想的行業,我仍然很激動,也期待能夠在這片熱土上有所作為。

安徽新媒體集團融媒體中心視頻記者王宣

“用鏡頭記錄下一張張美麗的笑容,我自己也感到欣慰之情”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8

記者素有“鐵肩擔道義,妙筆著文章”的美譽。作為一名攝像記者,我“扛機子”也有7年了。當初的豪情壯志仍然曆曆在目,如今也依然深紮在我心中。

難忘2016年夏季,在洪水腹地為第一手視頻奔走的20多天。這段日子讓我真正體會到了記者隻有深入一線,才能獲得更多。去年在金寨縣迎河村采訪扶貧,我看到了一張張笑臉。他們用雙手拔掉了“窮根子”,摘掉了“窮帽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對新時代新生活的向往,他們是新生活最美的樣子。用手中的攝像機記錄下一張張美麗的笑容,用話筒錄制着最美好的心願與祝福,我自己也感到了欣慰之情。

記者的工作就是不定時,無規律。我的妻子也是一名記者,正是有了她的理解與支持,我才能更好地在這一行堅守着。

今年,為了報道全國“兩會”,我有接近1個月的時間沒回家,妻子卻即将臨盆。我的心中十分焦慮,一邊擔心“兩會”報道任務重,一邊思念家中的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小生命。現在回想這段經曆,正是有了家庭的支持,才給我了工作的動力。

記者、丈夫、父親,多層責任,多層身份,我相信有了我們的一起努力,才能不斷踐行我們當初的諾言,愛在心間。

安徽新媒體集團中安在線網站編輯王騰飛

“枯燥并不代表着無味,在我看來,反而津津有味”

記者節背後的真實故事(今天的标題留給他們)9

堅持平凡就是突破自我。

偶然點開QQ自動推送“三年前的今天”,才猛然發現,我的編輯生涯已走過了三年。

小時候我有個夢想,當一名新聞工作者。然而陰差陽錯,我似乎與新聞業漸行漸遠。大學選了非新聞專業,畢業後做的第一份工作與媒體無關。直到三年前,我的人生終于和媒體産生交集。來到集團編輯崗位,重拾了年少時的理想。不禁感慨,人生大概就是一場必然相逢的偶遇。

有人問我,編輯是幹啥的?如果隻是随意一問,那我也随口一答:Ctrl c、Ctrl v。如果想詳細了解,那我可能會說上半天,但最終聽者可能會總結成倆字:枯燥。但枯燥并不代表着無味,在我看來,反而津津有味。

在每次“Ctrl c、Ctrl v”之前,你得思考要複制的那些新聞哪個先來哪個後到;在每次發稿之前,你得一邊繃緊神經仔細檢查标點符号,一邊梳理整篇文章的邏輯;在每個主題宣傳報道中,你得保證不犯錯,還得想着要創新。三年多來,我也不知道自己經曆了多少次“三班倒”,看了多少次“淩晨四點的合肥”,發了多少“讓自己感動”的稿子,組了多少“令自己滿意”的版面。

編輯工作可能隻是一道普通的炒土豆絲,但要炒出好的味道,卻要很深的功夫。

在某一瞬間,我也會感到手頭反複地“Ctrl c、Ctrl v”有些無趣,但回頭看時才發現,正是在這些看似無趣的反複中,自己成長了許多,并且為他人提供了幫助,為單位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這也許就是這個平凡的崗位帶來的自豪與滿足。

(徽鏡映像工作室出品 策劃/黃娜娜 執行/許夢宇、徐慧冬)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精彩H5

往期精彩

責編| 丁力編輯 | 夏雨晴

主辦單位| 安徽省政府新聞辦、省網信辦

平台建設及技術支持| 安徽新媒體集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