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這幾千年的曆史,留下最多的不是那些古建築和文物瑰寶,而是那些口口相傳的民間文化和不見書史的俗語,這些不上大雅之堂的傳統,有些似乎不合時宜,有些寫出了古人的普世道德,還有那禮儀廉恥的道德既視感。在吸收的時候,不僅僅是聽個熱鬧,記個大概,更應該懂得這些智慧的來處。
食了墳前供
站在今天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是一個沒有鬼神的世界,擁有高度文明的社會,然而這社會一樣有乞丐,有着食不果腹的人,都說這個時代比古代先進了,對待這些窮人,真的有不一樣嘛?
“再餓不吃墳前供”是說給誰聽的?古人生活的區域,大多建設了城牆來維護治安,唐朝之前還有宵禁的政策,城裡人都躲在裡坊之内,享受自己的生活;墳地是修在哪裡呢?基本上離生活區不會太遠,農村亦是如此,都是修建在離城比較近的鄉下。
城裡的人,居者有其屋,然而自古以來就有乞丐,不然李自成造反哪裡拉來那麼多的農民軍;在和平的時代,很多大戶人家還是喜歡積陰德的,在給祖上上香之後,在墳前留下的貢品一般是不會帶走的,留下來後,基本上就給這些流民和乞丐吃了。
再餓不食墳前供是教導着家人不要随便吃,因為那是留給故去的人積德用的,古人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流民和乞丐的命,有時候可能就是這一飯之恩就能活下去,不但黃泉路上的人積了德,也為活在世上的人積德行善了。
不坐人肉凳
在古人受到儒家思想的熏陶下,對于“仁”和“禮”的追求都有着極緻的要求,儒家的發展也是随着時代的前進而一步步發展,将“禮”的要求做到了極緻。
南宋之後理學的興盛,讓儒家的禮偏離了曾經的味道,這變化中,那些對女人的束縛最為突出,聽了“再累莫坐人肉凳”,眼前浮現的畫面,第一個就是女子坐在他人身上的輕佻形象。
古時候的女子,成人之後會坐誰的身上,肯定是自己丈夫的啊!怎麼會變輕佻了呢?那是因為存天理滅人欲的思想深入人心,将這個變成了你的道德評判标準,要想親熱都得躲在家裡,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了就是有傷風化的。
試想一下,在現在的社會,年輕的情侶在一個公園裡,如果女的坐男的腿上,是感覺浪漫呢?還是感覺輕佻?不同的年紀還是有着不同的認識,更多的人會說,還是回家這樣比較合适,這正是人們認識中潛移默化的印象,認為這種行為是有傷風化的。
實際上,人肉凳一開始并不是指坐大腿,古代的富人會養很多的奴隸,在他們的眼裡,奴隸天然是低下的,主家上馬要當肉凳,主家下馬要當肉墊,是極不平等的,在社會進步以後,随着儒家仁愛思想的推廣,肉凳慢慢的消失了。
結語
古人的智慧很多是出于善良的本心,是進行普世價值的道德推廣,是能力越大社會責任越大的另類體現。古人的許多思想不是簡單的封建可以概括的,在吸收國外先進思想的同時,對于傳統文化的發掘,不應該僅僅是表面的理解那麼簡單。
古人對于仁和禮的追求,在現代社會,大家應該有着取其精華的認知态度,保持中國人那種溫良精神的留存,使得自己生活的土地上,越來越和諧和公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