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朋友們,下午好~
《知否》不管是劇裡還是原著裡,其實很多是圍繞着繼母跟繼子女之間的恩恩怨怨。
顧廷煜跟顧廷烨這兄弟倆被他們的繼母小秦氏算計,前一個被當槍使後一個被她捧殺,餘嫣然被繼母餘家大太太利用,不僅讓她失去父愛還把她當成攀附權貴的工具,還有那個不知好歹小鄒氏,仗着亡姐大鄒氏救了皇後性命的功勞,不但在沈家作威作福還教壞亡姐的子女,教唆他們不敬嫡母張氏。
女主盛明蘭其實也是當了繼母的,因為顧廷烨婚前就有一兒一女,昌哥兒和蓉姐兒。
我們這次主要講講蓉姐兒。
原著:蓉姐兒進顧家原著裡的蓉姐兒跟劇裡的完全不一樣。
原著的蓉姐兒跟她弟弟昌哥兒本來是跟朱曼娘一起的,但後來顧廷烨遠走朱曼娘嫌帶着蓉姐兒累贅就把蓉姐兒扔給了顧家,自己帶着昌哥兒繼續去找顧廷烨。
蓉姐兒那時五六歲的年紀,被親娘扔在陌生的地方内心該有多恐慌不安,顧家又是個虎狼窩誰會真心真意的對她?
蓉姐兒待在顧家的那兩年過得并不輕松,盛明蘭初見她時她已七八歲雖相貌生得頗為秀麗卻身骨瘦弱,臉色怯怯,而且禮儀一點都不好,完全沒有侯府小姐該有的氣質。
蓉姐兒這兩年是被紅绡(顧廷烨的妾)和秋娘(顧廷烨的通房)照看,她們兩個一個有文化一個有手藝,可蓉姐不僅沒有被好好教導着讀書識字,就連女紅也完全不會。
可見蓉姐兒在顧家這兩年除了吃喝其他的根本就沒人管。
蓉姐兒對盛明蘭這個繼母,一開始是充滿了敵意和戒備。說實話,小秦氏跟向媽媽還不知道說了多少盛明蘭的壞話呢。
這個時候的蓉姐兒,内心是孤獨的敏感的,骨子裡還帶着她爹的倔脾氣。如果我當初沒有被劇透的話,我絕對會懷疑蓉姐兒會跟她娘一樣使壞。
原著:盛明蘭改變蓉姐兒盛明蘭知道繼母跟繼子女的關系很微妙,她對蓉姐兒太好太壞都不行,隻要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就好。
蓉姐兒好歹是顧廷烨的長女,讀書管家禮儀規範,一樣都不能少。
所以生活上盛明蘭給她好吃好喝把她的身體養的棒棒的,而且還督促蓉姐兒學習各種生存技能,将來嫁人以後日子也能過得好好的。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盛明蘭對蓉姐兒好,蓉姐兒嘴上不說其實是一直記在心裡。
漸漸地,蓉姐兒不再膽怯,學問越來越好,眼界越來越廣,讀書寫字理賬管家樣樣在行,而且她性格也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不再整日發呆,愁眉苦臉。
就連一向對蓉姐兒冷漠疏遠的顧廷烨,對蓉姐兒的巨大改變極為震撼。
後來朱曼娘帶着昌哥兒找到顧廷烨,顧廷烨堅持要把她們母子送到偏遠的莊子裡養着,朱曼娘提出見一見蓉姐兒,面對生母抛棄自己還滿口狡辯蓉姐兒說:若娘願意,我這就離了侯府,随母親和弟弟到山村去。
曼娘啞口無言,好一會兒才想出解釋的話,說什麼是為了蓉姐兒的前程才把她留在侯府,而且還不停的叮囑她不要忘了親娘和親弟弟。
蓉姐兒反問道:那弟弟的前程呢?你當初又為何不肯了?你留我在這兒,可是想給夫人添堵的?其實蓉姐兒這話就是說既然留在侯府是為了我的前程,那你怎麼不把弟弟一塊留下,你怎麼就甘心誤了他的前程?說到底就是你抛棄我還利用我。
蓉姐兒說完這話,朱曼娘氣得當時就要撲上去打她,大罵她“沒良心”“忘恩負義”。
錯,蓉姐兒這樣恰恰是明辨是非,大義滅親。
原著:蓉姐兒霸氣外露救下明蘭的兒子團哥兒京中叛亂,賊人入侵澄園,原本團哥兒是跟崔媽媽一起躲在一處僻靜院子的廂房裡,可邵氏非覺得團哥兒那更安全就帶着娴姐兒蓉姐兒一同去了。
結果邵氏身邊的一個姨娘叛變,把賊人引去了她們的藏身之地,眼看賊人就要破門而入,團哥兒危在旦夕。
這個時候蓉姐兒也不知道哪裡來得膽量,居然敢拿着金簪偷襲賊人,二人纏鬥之中蓉姐兒手掌被賊人送利刃傷得鮮血淋漓森然見骨,頭發和頭皮也被拽掉一塊。
如果不是蓉姐兒死命地拖住賊人,石頭又及時趕到,屋裡所有人包括團哥兒全都性命不保。
盛明蘭熱淚盈眶恨不能給她磕頭感謝她的救命之恩,她哽咽着說:好孩子,團哥兒有你這麼個姐姐,真是天大的福分!
蓉姐兒這脾氣秉性,真的很顧廷烨,是親閨女沒錯了。
原著:蓉姐兒出嫁蓉姐兒的出身尴尬,高嫁低嫁都不行,盛明蘭琢磨着得提前考慮周全。
擇婿标準(不完整版):
後來蓉姐兒風光大嫁,嫁給了常嬷嬷的孫子常年,常年才華橫溢人品貴重,參加科舉中了狀元,二人其實也算是青梅竹馬婚後恩愛甜如蜜。
劇版劇版的蓉姐兒開朗活潑,她被顧廷烨一直待在身邊且疼愛有加,盛明蘭都羨慕她有個如此疼愛自己的父親,所以劇版的蓉姐兒并不曾感到孤單。
她對盛明蘭也沒什麼敵意,非但如此她其實還很喜歡盛明蘭,之前顧廷烨求娶盛明蘭還問過她的意見,她是笑着同意的。
還是劇裡的蓉姐兒更幸福啊。
劇裡的顧廷烨還是為了蓉姐兒的将來才離開漕幫的,一回到京中就請盛長柏幫忙給蓉姐兒找女子私塾。
雖然劇版的蓉姐兒好像更和諧美好一些,不過我個人喜歡原著裡蓉姐兒的劇情,感覺劇版的改編把蓉姐兒的性格弱化了。
這個改編我很不滿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