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夏哪些地方回族最多?因工作原因,我常年行走在甯夏的山山水水之間經常和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同政府人員、農民、回族、漢族等等接觸不少甯夏全稱是甯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同樣也是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但是相對甯夏近700w人口,回族占三分之一是我國回族最多的省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甯夏哪些地方回族最多?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因工作原因,我常年行走在甯夏的山山水水之間。經常和各種各樣的人接觸,同政府人員、農民、回族、漢族等等接觸不少。甯夏全稱是甯夏回族自治區,是我國五大自治區之一。同樣也是唯一個以回族為主體的民族自治區。但是相對甯夏近700w人口,回族占三分之一是我國回族最多的省區。
本人寫這篇文章隻是想讓讀者了解甯夏的回族以及回族曆史,有不到之處或者争議地方可以聯系作者。我們共同協商可以修改!
甯夏回族形成有以下幾個來源:
第一.形成于唐朝盛世,主要從絲綢之路過往穆斯林客商落戶中國從而形成回族。唐代中葉以前,“絲綢之路”隻經過甯夏的南部(主要指今天的固原、海原),而唐末、五代及宋初的絲路則要穿過甯夏中部數縣(以靈武為中心出青銅峽、石空、中衛而進入甘肅)。
第二.元朝初期和中期,蒙古中興,建立了疆域空前遼闊的大帝國,因蒙古人西征被裹脅而來的數十萬(一說百多萬)中亞、西亞穆斯林東來中國,随元朝統一全國的戰争而分散在全國各地,或為官,或經商,或駐屯,其中的大部分娶妻生子,落居中國,成為回族形成的主體力量。
第三.元朝中期安西王穆斯林阿難答在争奪皇位失敗後率領後裔和所統帥軍隊集體改奉穆斯林。這個阿難答中國元代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貴族。元世祖忽必烈之孫,安西王忙哥剌之子。元成宗去世後,曾與元武宗孛兒隻斤·海山争奪帝位,失敗被殺。他是一位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貴族,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位有希望争奪帝位的穆斯林。這是我個人認為的,得不到有力證據。存在一定争議!
安西王府遺址位于甯夏固原市原州區南15公裡的開城鄉境内,安西王府面積2.86平方公裡(東自銀平公路西側,西至妥家山村,南自黑刺溝村,北至羅家山村),安西王府是200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以上三種是我認為甯夏回族的來源,有争議我們可以讨論。
我還想說說甯夏的回族的分成:大緻分為格底目(泾源縣較多俗稱老陝);四大老教;新教。
格底目:主要分布在泾源縣,俗稱老陝。是傳入中國最早的穆斯林格底目派是在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東鄉、撒拉、保安等民族中傳播最廣、人數最多的一個教派,是中國最早的伊斯蘭教派。格底目在阿拉伯語中的意思是古老、陳舊,它來源于伊斯蘭教四大法學家之一的哈乃斐學派。
四大老教分别是:哲合忍耶、虎夫耶、尕德忍耶、庫布忍耶均為伊斯蘭蘇菲
哲合忍耶: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公開的"、"高聲的",引申為"高聲誦念迪克爾的",故有"高念派"之稱。在甯夏有兩大分支,沙溝支系這邊是馬凱,教民尊稱三爸;闆橋支系這邊是馬國權,教民尊稱權爺、本光陰爺。
虎夫耶:阿拉伯語意為暗藏、隐藏、低念,因主張道乘修持默念贊詞而得名。在甯夏著名的是甯夏同心的洪門。創始人洪海儒,其宗教特點主要表現在四段授教儀式上:先行告誡,宣布“十條戒律”;次念讨白(忏悔);再念迪克爾;最後授“守頭”,即暗記前輩某一道祖道号,危難之際,呼叫此一道号,乞求前來援救。所授“守頭”,雖父母妻子亦不能外傳。
尕德忍耶、庫布忍耶在甯夏均有分布。隻是相對前兩個門宦沒有那麼著名。
新教:伊赫瓦尼
伊赫瓦尼:阿拉伯語音譯,原意為“兄弟”。19世紀末,由甘肅河州(今臨夏)東鄉族阿訇馬萬福等創立,自稱“遵經派”。主張革除自認為與經、訓不符的習俗,反對崇拜聖徒、聖墓的做法。反對道乘修持。這些主張成為伊赫瓦尼的主要禮儀制度規範,後人謂之“果園十條”。伊赫瓦尼派實行互不隸屬的教坊制,重視中、阿文并重的經堂教育,培養阿、漢文兼通的宗教人才。
以上是甯夏回族的主要分成。
回族習俗:回族人在居住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動,經典主要是《古蘭經》,信徒稱"穆斯林"。生活習俗固守回族傳統,遵循教規,主食牛羊肉,忌諱很多。伊斯蘭教在回族的形成過程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按伊斯蘭教曆,每年12月10日為古爾邦節。每年的這一天,形成了宰牲獻祭的習俗沿襲至今(有差别,相差一天。)。
伊斯蘭教規定,每年教曆9月定為齋月。在齋月裡要封齋,要求每個穆斯林在黎明後至落日前的時間裡,戒飲、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讓人們在齋月裡認真地反省自己的罪過,使經濟條件充裕的富人,親自體驗一下饑餓的痛苦心态。到教曆10月1日即齋戒期滿,舉行慶祝齋功完成的盛會,這一天就是開齋節。開齋節這天,人們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齊地到清真寺作禮拜,聆聽教長講經布道。然後去墓地“走墳”,緬懷“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