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魚的生活習性?養殖技術第一節 養殖場地的選擇和設置,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虹鳟魚的生活習性?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養殖技術
第一節 養殖場地的選擇和設置
1.養殖場地的選擇
養殖場是開展虹鳟魚養殖的場所。在場址的選擇過程中,對自然條件調查的目的是要選擇為虹鳟魚提供一系列良好的生态環境,滿足其正常生長、發育、繁殖不同階段的需要,同時還要有利于生産管理,以提高經濟效益。
場地的選擇,首要條件之一是水源,包括水量、周年水溫變化及水質條件等。
虹鳟魚養殖一般均采取流水高密度飼養法,因此水流量大小就限定了養殖水面的規模。一般情況下,建設600平方米養殖水面,每秒注水量為100升才能保證水的交換量。
虹鳟魚對養殖水溫的要求範圍為7~20℃,因此要了解一年中氣溫最高時和最低時所測水溫的指标,最高水溫超過22℃即對養殖虹鳟魚造成威脅,低于7℃則會造成虹鳟魚食欲減退、生長緩慢。水質條件是一個重要内容,水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虹鳟魚養殖生産的成功與失敗。
溶氧量一般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時虹鳟生長較快;低于4.3毫克/升,魚鰓長時間外張,随即會出現死亡,低于3毫克/升時則會大批死亡。水色要清淨透明,虹鳟喜清淨而透明的水,色度一般低于30度,水中懸浮物應小于15毫克/升。水中的化學物質,應符合漁業用水的部頒标準範圍。在水源與水環境已具備條件的情況下,要考慮充分利用地勢,造成一定量的跌水和流速,做到排灌自流,減少提水動力,以降低生産成本。
另外,交通條件、電源動力等也應一并考慮。
2.養殖場的設置
養殖場的設置應根據不同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和不同的養殖類型而考慮。如綜合性養殖場,從親魚培育到食用魚養成應設計配置全套設施,而單純從事苗種生産或食用魚生産的養殖場,可不必設計配置食用魚養殖設施或魚種繁育設施。
(1)魚池的種類和大小在虹鳟魚養殖中,養魚池的種類按使用目的一般可分為魚苗池、魚種池、成魚池和親魚池。在實際生産中,可以根據需要适當交替使用。魚池的大小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來确定。一般魚苗池面積10~30平方米,水深20~40厘米;魚種池面積50~100平方米,水深40~60厘米;成魚池面積100~200平方米,水深60~80厘米;親魚池面積100~300平方米,水深80~100厘米。魚池的高度應高出水面20~30厘米。
(2)魚池的形狀虹鳟魚養殖池有圓形、六角形、長方形等,以長方形池較為實用。魚池長寬比例一般為1∶5~8。總的要求是水流必須暢通,沒有死角,飼養管理方便和便于捕撈。
魚池一般建成水泥池,便于清潔和管理,适于高密度放養。在魚池的排布上,并聯水池的飼養效果較串聯水池為佳。若水量充足,地形地勢許可,可全部采用并聯水池的形式。但為了充分利用水量,通常多采用魚苗、魚種池并聯形式,親魚池、成魚池采用串聯形式。串聯形式一般不超過3個。魚池要有進排水口,安裝攔魚網。池底一般要有1/100的坡度,便于清理污物。
第二節 魚苗培養
上浮魚苗開食的最初一個月是虹鳟養殖中難度最大、技術性最強的階段,這一階段首先要注重成活,其次是成長。由于魚苗規格越大生命力越強,而且魚苗長的快慢将直接影響今後的生長,因此對上浮苗的成長不能忽視。
剛孵出的魚苗很嫩弱,趨暗怕光,活動緩慢,因有卵黃囊供給營養,此時不需投餌。當卵黃囊吸收2/3以上,大部分魚苗開始上浮覓食,此時要及時投喂營養豐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容易引起黑癟病造成死亡。開始時可以投喂雞蛋黃、水蚤、絲蚯蚓等,也可投喂牲畜肝髒和生鮮魚肉等。餌料可以用0.4毫米網眼的細篩過後投喂,也可以塗抹在細鐵絲網上挂在池中,讓魚苗自行取食。每天需投喂6~8次,每天投餌量為魚體總重的10%~12%。
經20天的飼養後,一般體長達2.5厘米,體重達0.2克,可以轉到魚種池内飼養。
第三節 魚種培育
魚苗、魚種的放養密度随魚的規格、水溫和注水量的不同而異。魚苗通常在水溫略偏低的條件下飼養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平均體重達到1克,在15℃水溫下從開食起約需60天,在10℃水溫下約需75天。再經20~30天,體重可達2克。随着魚苗的成長和遊泳能力的增強,可以适當增大水量。放養密度和所需水量見表6-3。
表6-3每飼養10萬尾虹鳟魚苗所需面積和水量
魚苗規格(克) 所需面積(m2) 密度(尾/ m2) 注水量(尾/ m2)
5℃ 10℃ 15℃
1 60 1600 1 2 3
2 80 1200 2 3 6
5 100 100 3 7 14
10 125 800 7 15 26
15 160 625 9 22 39
20 170 588 12 29 52
25 200 500 15 35 62
虹鳟魚苗魚種越小,其飼料中的蛋白質需要量越多,飼料轉換率越高。随着苗種的成長,可逐漸減少飼料中魚粉等動物蛋白的含量,增加植物蛋白的比例。
苗種用的全價飼料,其營養成分為粗蛋白40%~50%,粗脂肪4%~15%,粗纖維1%~3%,粗灰分10%~16%,水分8%~12%。
虹鳟魚飼料多加工成顆粒或碎粒狀,投餌量根據魚體規格和天氣情況随時調整,投餌率見表6-4。
在飼養過程中,由于苗種的體質和攝食能力不同等原因,生長不一緻,魚體有大有小,因此當魚苗長到2克時需要進行篩選分離工作。将篩選的苗種,按大小不同規格分别飼養,以防大魚争食,影響小魚生長。篩選工作每20天至40天可進行一次,并根據苗種個體大小調整放養密度。
表6-4虹鳟苗種的日投餌率(飼料幹重占魚重的百分率)
苗種平均規格 日平均水溫 日投喂 粒徑
重(克) 長(厘米) 6℃ 8℃ 10℃ 12℃ 14℃ 16℃ 次數 (毫米)
<0.2 <2.5 2.2 2.6 3.0 3.5 4.1 4.7 6 <0.5
0.2~0.5 2.5~3.5 2.1 2.5 2.9 3.4 3.9 4.5 6 0.5~0.9
0.5~2.5 3.5~6 1.9 2.1 2.6 3.0 3.5 4.5 4 0.9~1.5
2.5~12 6~10 1.5 1.7 2.0 2.2 2.6 3.0 3 1.5~2.4
12~32 10~14 1.1 1.3 1.5 1.7 2.0 2.2 2 2.4~3.0
第四節 成魚飼養
為了得到較高的養鳟效益,需要在有限的魚池面積、用水量方面争取獲得最大的生産量。為此,應在全部魚池裡經常保持最大飼養密度和良好的飼料效益,使虹鳟魚健康地成長。由于水量供給主要是氧氣的供給,而氧氣又和溫度有關,因此水量、溫度和氧氣是影響飼養密度的三大要素。虹鳟魚的飼養密度及所需水量見表6-5:
表6-5虹鳟的飼養密度與所需水量
規格(克) 所需面積(m2) 密度(尾/ m2) 注水量(升/秒)
5℃ 10℃ 15℃ 20℃
40 266 375 21 47 89 148
50 334 299 23 59 98 185
60 400 250 28 62 117 199
70 435 230 31 73 136 231
80 533 188 36 83 155 265
90 600 167 41 93 176 300
100 665 150 46 104 196 333
150 1000 100 60 132 254 428
200 1330 75 78 154 270 500
飼料是高密度養成的關鍵。由于密養條件下魚類的營養完全依賴于所攝取的人工飼料,所以飼料的質量是關鍵。為了使飼料的營養能滿足魚類生長的需求,通過科學配合使飼料中的蛋白質含量達到虹鳟魚的需要量,使必需氨基酸保持平衡,提高飼料中蛋白質的營養價。
虹鳟魚魚種和成魚用的全價飼料,其營養成分中粗蛋白為40%~45%,粗脂肪為6%~16%,粗纖維為2%~5%,灰分5%~13%,水分8%~12%。日投餌量一般不超過魚體總重的3%,每日投餌2~3次。
池水的溶氧狀況是密養下水質控制的重要指标,當水量充足時,無需增氧即可獲得可觀的生産量。通常注水率在10~15時飼養效益最好。注水率可由下式求得:
注水量(升/秒)
注水率= ×1000
飼養魚重量(公斤)
當注水率過小時,表明水量不敷使用,需通過增氧來改善池水溶氧狀況,以使池水排水部的溶氧量控制在5毫克/升以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