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測是一種科學的近似值,它不僅是一種常用的解題方法和思維方法而且是一種重要的科學研究方法,在生産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應用日常知識積累解答此類題目。
對物體長度、質量、溫度等進行估測,是初中物理的一項基本要求,平時結合所學知識對身邊的如:人高、教室高、一步長、步行速度、氣溫、體溫等等,多觀察多思考,必要時做出正确判斷。
近幾年物理中考中,估測題幾乎每年都要考到,其中涉及到長度的單位換算及估測是一個重要的考點,下面我将根據最近幾年常見的考題,并結合當前的疫情對這一考點做一個總結。
近年來,常見的估測題目1.(2019.泰安)以下長度的估測中最接近3m的是( )
A.教室的高度 B.課桌的高度
C.物理課本的寬度 D.中學生的身高
2.(2019.新疆)北京天安門廣場升國旗時,護旗隊員每一步行進的距離是( )
A.75mm B.75cm
C.75dm D.75m
3.(2018·濟甯)PM2.5是指空氣中直徑很小的顆粒,“2.5”是表示顆粒直徑的數值,其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選項中與PM2.5顆粒物大小相當正确的是()
A.米粒 B.柳絮 C.細菌 D.原子
應考策略要想做對以上題目,必須記住長度的單位及其換算,必須對一些常見的量要有數據的認識,估測的題目,要求學生對相關物理量的數據有一個明确的概念,多注意日常積累,培養自己的估測能力。
常見的長度:
人教版教材截圖
除此之外,還需要我們再做題的過程中積累,如下:
1.中學生拳頭的寬度在10cm左右;
2.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大約18cm;
3.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
4.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
5.一層樓的高度在3m左右;
6.一枚一元硬币的直徑在2cm左右;
熟悉了以上常見物體的長度,考題中若遇到其他長度的估測,我們可以以此為标準對研究對象作出判斷。
根據題意,靈活運用以2016年北京市的一個中考題為例進行說明
例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旗為長方形五星紅旗,如圖是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的場景,根據圖片提供的信息估測該國旗的寬度,下列數據最接近實際情況的是( )
A.1.8m B.3.3m C.4.8m D.5.5m
例題圖
分析:當遇到這個考題的時候,有的同學會想,每周都進行升旗,很熟悉的場景,但是國旗的長和寬各是多少,還真的不知道,那怎麼辦呢?有的同學看到了題圖,國旗的寬度大約是升旗手身高的2倍,升旗手的身高一般在1.8m左右,所以國旗寬度在3.3m左右。
故選:B。
結合疫情,研究考點和考題長度單位換算也是一個重要考點,尤其nm與其他長度單位的換算。
1.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新型冠狀病毒屬于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常為多形性,直徑60-140nm,合_________到_________m。
2.新型冠狀病毒的直徑大約60-140nm,其直徑最接近于( )
A 一粒小米的大小 B 一張紙厚度的千分之一 C 人的頭發直徑 D以上說法都不正确
這個知識點雖小,但是非常重要,而且易得分,望同學們多多複習,争取在這個知識點上不丢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