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很多人都反映自己的國際郵件快件出現了延誤、丢失、損毀等問題,這一現象是由國際航空運力嚴重不足,境外端處理能力嚴重受限,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宣布停止收寄國際郵件快件等情況造成的。
在4月1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我們了解到:為提升我國國際貨運能力,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鍊的穩定,空運、海運、中歐班列都做了哪些工作。
國際郵件進不來、出不去
海外疫情加速蔓延,對我國國際郵件和快件的運輸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一方面是國際航空運力嚴重萎縮,現有陸路、鐵路以及海運運輸運力尚未能形成對航空運力不足的有效彌補和替代,這就造成了國際郵件快件積壓滞留在口岸。另一方面,境外生産放緩、物流不暢、企業停工,對我國跨境郵件快件的運輸帶來較大的影響。
同時,國際郵件快件從收寄、運輸到清關、邊檢,再到境外郵政和快遞物流服務商進行投遞,要經過諸多環節,受疫情的影響,國際郵件和快件在整個運輸途中出現了遲滞和丢損、信息反饋不暢等現象,都是大家關心的問題。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侯延波介紹,我們正在盡最大努力确保郵件快件收得進來、運得出去,進口清關後的郵件快件,優化分揀流程,盡快安排投遞。我們還要求企業及時回應和妥善解決用戶的合理訴求。“提示廣大用戶,在使用跨境寄遞服務時,要及時關注郵政企業和快遞企業相關的服務信息,遵守我國與境外國家和地區關于禁限寄物品的相關規定,讓我們共同努力,保障國際郵件和快件能夠正常通行。”
空運嚴重受限,改走水陸
我國國際郵件和快件的運輸,主要通過航空的方式,其中大部分是通過客機腹艙進行運輸的。大家都知道,受到海外疫情的沖擊,現在國際航班大幅削減,通過客機的腹艙運輸嚴重萎縮,國際郵件和快件的運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為了保障國際寄遞渠道的暢通,國家郵政局采用5種方法打通堵塞:
海運郵件快船已出發
海運是國際貨運的主渠道,中國外貿進出口貨運量的90%以上是通過海運完成的,去年達到了最高的95%。今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國際貿易損失達到3200億美元,導緻國際航運需求進一步萎縮,大幅下降。我國境内的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别下降了4.6%和8.5%。
為穩定海運暢通,穩定外貿運輸的基本盤,交通運輸部從暢通運輸通道、促進運輸便利化、降低進出口環節的物流成本等方面出台具體措施。比如,引導班輪公司及時恢複因疫情影響削減的航線航班,減免部分企業的港口建設費等70億元費用,協調解決冷藏箱的港口滞留問題,及時恢複了正常港口生産秩序。還專門了開辟國際快船運輸,通過減少挂港、提高航速,縮短運輸時間,為解決郵政快件的積壓開辟了新的渠道。
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水運局局長李天碧說,為解決國際郵件的積壓問題,我們積極協調中國郵政集團與中遠海運集團開展需求對接,合作開展海運郵件的寄遞業務。目前中遠海運已運送部分海運郵件集裝箱,運往日本、新西蘭、以色列等國家。下一步,還要不斷拓展航線,增加運載量。
中歐班列新開“中國郵政号”
近日從重慶、義烏等地始發的中歐班列“中國郵政号”專列順利抵達歐洲,對有效彌補我國國際郵件航空運力不足、保障寄遞渠道特别是跨境寄遞渠道的暢通具有重要意義。就像立陶宛交通與通訊部部長所說,這是一條全新的、可靠的、高效的物流通道。
目前,“中國郵政号”共有3列,裝載的郵件可到達立陶宛、波蘭兩國,再分撥到西班牙、丹麥、瑞士、法國、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侯延波說,國家郵政局将會同海關、鐵路、交通等部門,在支持郵政企業每周開行1-2列郵包專列、推進進出口雙向常态化的基礎上,積極探索中歐班列快件專列相關工作,加強國際協作和信息支撐,提高跨境寄遞服務效率,來更好地服務跨境電商的發展和“一帶一路”的建設。
來源:經濟日報·經點科學工作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