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享受新時代美好生活

享受新時代美好生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4 06:37:46

來源:人民日報

享受新時代美好生活(記錄美好生活展現時代氣象)1

圖①:網絡紀錄片《扶貧1 1》海報。

圖②:網絡紀錄片《新兵請入列》劇照。

圖③:網絡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季)》海報。

牛光夏供圖

制圖:趙偲汝

核心閱讀

無論表現重大主題還是日常生活,網絡紀錄片往往都能以親切靈動的姿态讴歌平凡英雄,激發觀衆共鳴。

創作者積極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創新素材使用手法,作品更具趣味性、更受互聯網用戶青睐。

接續出現的網絡紀錄片“熱款”“爆款”,既反映出年輕一代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認同,更滋養着他們的精神世界。

紀錄片有“動态相冊”“生活之鏡”之稱,是人們認知世界和自我拓展的窗口。近年來,網絡紀錄片異軍突起,成為紀錄片創作的亮點。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監管中心發布的數據,2021年網絡紀錄片全年上線377部,相較2020年的259部、2019年的150部,數量持續增長。同時,網絡紀錄片不斷豐富類型風格、美學範式和産業模式,充滿創造活力,在精品化戰略和創新思維驅動下“破圈”之作頻現,在豐富紀錄片藝術語言的同時,也為當前文藝創作帶來有益啟示。

深入生活,以小見大激發觀衆共鳴

“真實記錄”的内在要求,決定網絡紀錄片與現實聯系緊密。網絡傳播的媒介生态,使網絡紀錄片天然帶有互聯網特質,在内容上包羅萬象,所涵蓋的垂直細分領域豐富多樣,在講述上深入淺出,擅長以小見大。無論表現重大主題還是日常生活,網絡紀錄片往往都能找到“四兩撥千斤”的角度,以親切靈動的姿态讴歌平凡英雄,激發觀衆共鳴。

“四兩撥千斤”來之不易,隻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深入生活,才能夠洞悉生活本質,把握時代脈動,找到具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和故事。面對時代主題,網絡紀錄片從“小切口、大情懷、正能量”的創作理念出發,以質樸平實的叙事、輕快跳躍的節奏和短小精悍的體量,将一個個人生故事彙聚成時代強音。比如《扶貧1 1》《當選擇來找我》等系列網絡紀錄片,聚焦扶貧幹部和脫貧群衆的奮鬥故事,展現精準扶貧的經驗和人們的思想轉變。為拍攝《追光者:脫貧攻堅人物志》,攝制組曆時半年奔赴18個省份的貧困地區采訪了200多個人物。長達600小時的素材被濃縮成每集6—8分鐘的50個短片,把脫貧攻堅的時代主題和重要内涵與一個個感人故事相結合,以親切又富有網感的人物群像呈現擺脫貧困的決心和信心,展現普通人身上為美好生活不懈奮鬥的理想光芒,全景式記錄脫貧地區的山鄉巨變。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職場、科技、軍旅、探險……網絡紀錄片深入各行各業、不同領域,注重将宏大叙事的崇高美寓于煙火氣濃郁的日常美、平凡生活的人性美之中,以醇厚的生活質感講述中國故事。《119請回答》《守護解放西》《新兵請入列》分别反映消防員、公安民警、解放軍戰士的工作生活。其中,《119請回答》真實呈現一樁樁貼近百姓日常生活的消防救援案例,以此作為洞察社會百态的獨特視角,既增進了觀衆對消防員群體的認知和理解,又記錄人間煙火,飽含人文關懷。聚焦各行業人才的《我的時代和我》,有意融入當下年輕人比較關注的就業、愛情、家庭等話題,注重展現生活質感,凸顯主人公堅持理想、追求卓越的品質,激勵人們奮發進取。

創新表達,年輕态增強文化自信

網絡紀錄片不僅在題材内容上持續深耕,還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拓展創新。創作者積極運用新理念、新技術,創新素材使用手法,陸續出現“紀錄片 劇情演繹”“紀錄片 綜藝”“紀錄片 互動體驗”等跨界類型,作品更具趣味性,更受互聯網用戶青睐。

在傳統類型的紀錄片中,演員扮演曆史人物、講述曆史故事,多作為檔案照片、典籍等文獻資料的補充,網絡紀錄片則把劇情化演繹作為創新表達的重要手段。如《曆史那些事》《戰國大學堂之稷下學宮》等,真人扮演或小劇場表演形式貫穿全片,跨時空對話、說唱等元素也加入其中。傳播古代書畫文化的《此畫怎講》讓曆史“活”了起來,用年輕人喜歡的方式講述名畫故事,诙諧幽默,寓教于樂。嚴謹專業的态度、遊刃有餘的表現形式,讓許多傳統文化題材網絡紀錄片呈現出舉重若輕的從容,折射出當代人的文化自信。

“紀錄片 綜藝”是當前網絡紀錄片創新表達的另一種形式。比如《新遊記》《很高興認識你》等,參與者或去往世界各地探訪體驗,或走進諸多創意人士的生活日常,在行走中識人看事,豐富創造感悟,同時也向觀衆展現當代生活方式的多種可能性,拓展了網絡紀錄片的叙事空間。

當代網絡紀錄片還主動擁抱科技變革,讓數字技術賦能藝術創新。比如《煙火人間》《手機裡的武漢新年》這兩部整合用戶創作内容的紀錄片,所有影像均來自短視頻平台用戶上傳的紀實短視頻,創作者對這些碎片化内容加以創造性整合利用,進而創作成完整的紀錄片作品。虛拟現實、三維動畫、語音識别、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出現,成為拓展紀錄片邊界的有力工具,VR紀錄片、交互式紀錄片、動畫紀錄片等新紀錄片類型應運而生。如生态紀錄片《生命之滇》借助5G、8K、虛拟現實、多軌全景聲采集和拟音等技術手段,展現雲南生物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帶給觀衆沉浸式體驗。

延伸價值,多維度創新産業模式

當代網絡紀錄片的創新發展,還表現為積極拓展産業邊界,創新産業模式。一些網絡紀錄片的制播主體緻力于培育紀錄片品牌,通過紀錄片優質IP的系列化生産、季播化運作、聯合營銷及授權經營,持續開發品牌價值。這些立足作品的多維開發和産業布局,有利于開拓紀錄片市場,增強對資本和人才的吸引力,為打造優秀紀錄片作品創造更好條件。

創新産業模式體現在深入挖掘垂直内容,推動作品跨平台、跨文化傳播。以美食題材為例,網絡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一季)》反向輸出給衛視頻道同步播出,随之推出第二季和第三季,姊妹篇《風味原産地》《風味實驗室》也相繼面世。其中,《風味原産地》被海外網絡平台購買,在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早餐中國》《宵夜江湖》《小滋味》《人生一串》等也以多季播出的方式與觀衆見面。還有的視頻網站積極強化海外合作,整合優質資源,提高内容産能,《地球脈動(第二季)》《藍色星球(第二季)》《決勝荒野之華夏秘境》等高口碑紀錄片就是這種合作的結晶。垂直深耕接地氣、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的題材,不斷在縱向深度、内容廣度和生活溫度等方面拓展,已成為網絡紀錄片創作生産的常态。

創新産業模式還體現在更積極地謀求和相關商業、文化産業主體協同創新,合作共赢,以更為社交化、互動化、聯動化的方式,開創“紀實 院線電影”“紀實 教育”“紀實 旅遊”“紀實 電商”等新形式,各種衍生文創産品也随之而來。比如,“網紅”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推出後,同名紀錄電影随之登上院線。随着《人生一串》《生活如沸》《但是還有書籍》等優秀作品的打造,制作方通過品牌授權,開設多家以“同款IP”命名的實體餐館和書店。線上紀實内容和線下生活場景相銜接,實現線上線下情感聯結的同時,更開拓了優質作品的商業模式。

年輕人是網絡紀錄片的主要觀衆。他們從生活方式、消費觀念到知識獲取方式、審美旨趣等,都深受互聯網文化影響。接續出現的網絡紀錄片“熱款”“爆款”,既反映出年輕一代的審美取向和價值認同,更滋養着他們的精神世界。期待更多精彩網絡紀錄片深入生活,創新展現時代氣象,連接屏幕内外,豐富和提升人們的精神生活。

(作者牛光夏為山東藝術學院教授)

《人民日報》(2022年07月08日20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